金萍
摘要:當前,已經全面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我國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已經基本普及,但是在信息化不斷推進的過程當中,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服務體系一直都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不僅影響了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生活便捷水平,甚至給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農村信息服務的研究,掌握、分析、了解農村地區對信息服務的真實需求,總結當前農村地區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內容,在這一基礎之上,完成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文章主要以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為核心探討內容,首先分析了農村地區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隨后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引言
農村的信息服務體系主要針對的是農村用戶群體,實現對他們的信息需求提供過程,通過對信息的分析、收納、存儲、發布,滿足農村地區農業發展與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實現用信息提升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最終目的。構建高效、高質量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這也是推動農村農業朝著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和新農村的重大手段。
1. 農村地區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1.1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在當前,我國農村的信息基礎建設無論是服務狀況還是信息服務開展上的情況都不容樂觀,很難讓農民第一時間得到信息服務,也無法在信息中得到實惠和便利,所以也就逐漸造成我國農村的信息服務建設發展換面。雖然我國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上有著雄厚的基礎,但是其中也不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解決給農村人口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這一方面。同時需要注意到的是,農村地區的軟硬件設施相比城市存在著明顯差距,總體上來看,很難適應新時代社會的具體要求。
1.2各地區發展不平衡
雖然我國當前已經存在了成千上萬的涉農網站,但是這些網站主要的集中地區在我國的中、東部,西部地區的涉農網站數量是非常少的。從網站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利用網站進行自我宣傳的超過了60%;與政府和相關部門相關的網站在20%左右,相關的農業科研機構網站不足10%,并且,這些網站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了大中型城市當中,雖然已經有一些大中型農業企業建設在了農村,但是比起城市,數量和規模上差的都比較多。
2. 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對策
2.1加強相關農業數據的資源服務
總的來說,農業資源的信息數據庫可以說是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更是基礎內容,數據資源建設中包含了數據采集、整理、挖掘,以及數據庫的維護和構建等,數據資源包括四個方面的信息。第一:基礎信息:基礎信息是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當地的氣象信息、地理信息、人口信息、以及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等。生產信息:生產信息也是比較多樣的,例如農業的生產信息、農業工藝技術信息、農業的新技術新成果等信息;市場信息:市場信息大體包含三種,分別是市場預測、市場動態和農產品市場的價格走勢;網絡資源信息:主要包括網上的全部技術信息。
2.2加大就相關信息網站的投入
網站是全體農村用戶與互聯網進行深入交流的媒介,更是人們實現各種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廣技術網站建設,對農業種植和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農民們就可以通過網絡來向專家咨詢。通過農業專家決策為核心的農業互聯網,遠程用戶通過網絡就可以得到專家的在線引導和決策,以及農業病蟲害和信息瀏覽等問題。網上培訓欄目同時也可以為農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網上培訓基地。信息服務欄目的重點就是以中介的形式為信息服務,提供更多的免費信息發布和免費的信息咨詢。同時,需要鼓勵一些有想法、有條件的農民加入到創建特色網站中來,以此來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雖然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整體素質較低,但是農村地區外出求學的學子越來越多,成為了農村的知識分子,自身也具備一定的經濟和技術儲備,所以也希望參與到自身家鄉的信息網站建設當中,特別是電商網站。因此,當地政府和各部門要大力鼓勵農民構建信息類服務活動,構建具備符合當地文化和當地特色,同時能傳遞當地發展需求的網站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讓更多有野心、有思想、有追求的農村參與到互聯網文化建設中去。
2.3其他服務
利用起廣播、電視、宣傳板報、智能手機等在農村地區覆蓋廣、普及高的特點,當地的農業部門可以與當地的通訊部門、廣播部門以及電視臺進行合作,開辟與信息服務相關的專欄,為農民提供有效、精準、專業的信息服務。當地農業部門可以利用已經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在農業基層建立信息服務站,形成專屬于農村地區的信息服務網絡,使這一網絡直接為農民服務。同時,農村地區可以通過當地的中小學以及農業基層組織開展相關合作,擴大農村信息服務的范圍以及推廣渠道。農村當中的學校可以成為信息中轉站,作為基層與農民進行信息交流、傳達的中介,通過中學生、小學生把農民需要的信息通過學校來發布,并且把一些信息通過學生來向農民傳達,以此來取得良好的效果。農村地區的各級黨組織和村委會,也要承擔起信息傳遞的媒介身份,與信息服務中心實現對接,通過不同的形式,為農民們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最后,在政府和當地企業的推動下,不少農村地區的農業服務中心都收錄了很多農民的微信號碼和手機號碼,這些信息就可以為農業部門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信息傳播,例如農業中的綠色栽培技術、短期氣候情況、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及農產品在省內的市場價格波動、農業災害預警等免費的信息服務。通過手機短信和微信的平臺,農業信息能得到大規模傳播。農民也能從中獲取效益。
結語
總的來說,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把傳統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結合,采取不同的信息傳播技術與方法,實現有效結合,解決農村地區的信息服務問題,為打造新農村提供活力。
參考文獻
[1]徐雪.信息化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J].廣東蠶業,2019,53(05):67+73.
[2]毛薇,王賢.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信息服務模式及策略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11):116-120.
[3]莫秀根.堅持“政府引導”將鄉村信息平臺建設作為發展農村金融突破口[J].中國銀行業,2020(01):39-40+51.
[4]王小寧,劉麗麗.供需視角下農村精準信息服務擴散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科學,2020,38(03):93-100.
[5]馮茂林,董堅峰.大數據環境下的農村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1,33(07):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