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鈺清 于文霞
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們對養老有了更多的訴求,養老機構應運而生。機構養老作為解決失能老人養老問題的重要補充,已經成為我國養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領域的興起,社會工作的介入對提升和創造失能老人養老條件產生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本文從失能老人自身、子女和養老機構三個方面出發,通過幫助解決失能老人精神慰藉問題,探索出合適的、有價值的、可行的失能老人精神慰藉方法,從而提高失能老人的養老生活水平,旨在為養老機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1]。
關鍵字:社會工作;養老機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研究
引言
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老年人習慣于居家養老,但是目前伴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年輕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已經無法像以往一樣全職在家照顧老人,老人獨自在家增加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對于失能老人。這時,養老機構不失于是一個理想去處,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可以獲得醫療、護理、康復、日常生活照料等全方面的服務,機構為失能老人提供更為全面、安全的生活保障。在解決失能老人的安全和生存問題后,老人精神需求更為強烈,如何滿足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為其提供一個安詳的晚年生活,成為當下養老機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我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現狀
目前受我國傳統文化、經濟發展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社會和子女對老人精神慰藉需求較為忽視,大多數子女能為父母提供一個物質生活條件,卻很少有人真正關心老人精神所需。同時,由于精神需求較為抽象,缺乏一個準確的精神衡量標準,國家也不具備相應的精神慰藉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公民缺少標準、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指引,進一步加重老人精神慰藉需求失衡。除此之外,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就算發現自身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后,為了不給子女增添負擔,會忽略自身精神訴求,但并不代表不存在這一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失能老人知道自己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日常生活,又受制于自身身體情況,這些都會給失能老人帶來一定心理負擔和消極情緒,進一步加重這一心理,長此以往,會造成失能老人身心損害。因此,對于養老機構所在的失能老人這一人群,應充分了解和挖掘他們精神需求,首先需要改變失能老人觀念,認清自我,主動尋找精神慰藉;其次幫助失能老人展示自身才能,建立興趣愛好,實現自我價值,使其重新融入社會,達到精神慰藉效果;同時增加失能老人與家人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家人的陪伴使其獲得精神需求的滿足;此外,也需提高養老機構精神撫慰的能力和質量;最終通過多種方式途徑達到為養老機構失能老人提供精神撫慰的目的[2]。
2.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機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的方法途徑
2.1幫助失能老人融入社會
失能老人屬于弱勢群體,其飲食起居往往能得到養老機構的重視,收到較好的照顧,但精神需求部分往往會被忽視。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社會工作形式,幫助老人認清自我,擺脫傳統思想束縛,激發失能老人的潛能,發揚個人所長,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通過實現人生價值,緩解自身的消極情緒,促進失能老人與社會結合。同時發動社會各界力量為失能老人提供工作機會,幫助失能老人重新融入社會,重建社會交往體系,提升失能老人精神生活品質。而對于身體機能有限的失能老人,往往受限于身體情況,容易產生自卑、自厭的心理,社會工作者可以時常陪同其聊天溝通,幫助其建立其他興趣愛好,分散不良情緒;而且可以以興趣愛好為切入點,搭建與其他人群的交往平臺,增強在社會中的交往能力,疏解內心苦悶和焦慮,重新獲得對生活的熱愛。
2.2增進失能老人與家人的溝通交流
失能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不斷下降,社會角色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老人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對精神撫慰更為迫切,需要朋友和家人的陪伴。所以,應從失能老人子女入手,做好失能老人精神慰藉宣傳指導工作,讓他們意識到老人精神需求,重視精神慰藉的重要性,需要在滿足老人物質需求的同時,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同時建議子女在生活工作忙碌后,多抽抽時間陪陪父母,在忙碌的零閑時間借用現代通訊工具和互聯網便利,多和父母溝通交流,撫慰老人精神空虛,增進父母子女感情[3]。
2.3提升養老機構精神慰藉服務質量
研究表明大多數失能老人都會由或多或少的不良孤獨感,但這可以通過社會工作介入的方式得到緩解和解決。而養老機構作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環境,在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失能老人經常接觸的護理人員,工作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老人溝通交流,且服務情緒不高,對老人的服務往往是機械化的日常護理服務,缺乏一定的溝通交流和服務精神。因此專業的社會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幫助失能老人提供精神慰藉需求。因此,養老機構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外,也需要關注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幫助居住的老年人排解不良情緒,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比如通過舉辦社區活動,提供老年人緩解情緒、溝通交流機會,培養老年人興趣愛好,為老年人的生活添姿添彩;增加娛樂、健身設備設施,讓老年人結合自身需求開展不同活動。此外,對剛進入養老機構的失能老人需要重點關注,由于失能老人剛進來不熟悉周邊情況,較易產生消極心態,從而對養老機構養老生活厭倦。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需要及時關心失能老人,幫助老人盡快的適應機構養老生活,使每個入住老人都過上更有質量和意義的老年生活[4]。
小結
老齡化成為當下中國不可忽視且不可避免的重要問題,由此帶來老年人養老問題突出,成為社會重點關注問題。而養老機構為老年人養老問題提供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作為我國養老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呈井噴式發展趨勢,在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方發揮著重要作用。養老機構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娛樂等服務,但是在精神需求慰藉等方面有所不足,而這對這一特殊群體至關重要。結合實際情況,多角度為失能老人建立完善的養老機構精神慰藉體系,幫助老人建立積極心態,撫慰老人不良情緒,提高自我認知,促進老人重新融入社會,最終使失能老人在人生最后階段安享晚年。
參考文獻
[1]李萬發,王震.社會工作介入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機構照護問題探析——以沈陽市W養老機構為例[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6(04);6-10
[2]趙宇菲.養老機構內失能老人精神慰藉個案社會工作介入的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0.
[3]彭婷.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機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研究[D].井岡山大學,2018
[4]牛乾坤.養老機構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