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敏
摘要:巴基斯坦政府著力創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力推行合作職業培訓,旨在促進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和企業在規劃和實施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讓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的工作培訓有效聯系起來,保證學員能學到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相關技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這一批重大工程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相繼在巴基斯坦落地和發展,與巴基斯坦開展職業教育合作,成為支撐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分析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特色,充分掌握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發展歷程及教育現狀,有利于促進中巴職業教育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利用中國在職業教育方面的優勢,為兩國職業教育合作提供合理的鋪墊。
關鍵詞:職業教育中巴魯班工坊一帶一路
一、前言
巴基斯坦歷來重視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巴基斯坦修改法律,出臺規劃,創辦更多的職業院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每年有為數眾多的不發達地區青年人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職業教育有力改善了民生,針對巴基斯坦職業教育,國內有專家開展了相關研究[1-11]。2015年3月,巴基斯坦發布《國家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政策》文件,巴基斯坦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年輕人口的國家之一,如果充分發掘潛力,巴基斯坦將收獲重大的人口紅利。在巴基斯坦-歐盟職業教育改革項目資金和技術支持下,巴基斯坦國家職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開發了一批國家職業能力標準。2013年在卡拉奇啟動了首批培訓項目,有10家跨國公司和2家職業院校參加。2014年,巴基斯坦在拉合爾推廣卡拉奇經驗,有52家地方企業和3家旁遮普省職業院校參加。到2016年9月,總共有10家職業院校和143家本國和跨國公司在10個專業領域參與“德巴培訓計劃”。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進行投資,每年新增技術性工作崗位約為240萬個,但受過教育并掌握職業技術、技能的勞動力只有17%。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巴基斯坦的職業教育發展滯后,技能培訓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巴國內具有培訓資質的、專業的職業技術院校數量極少,專業技術課師資缺乏,結構不合理,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無法及時匹配等方面。由于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對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普遍存在負面認知和誤解,從而對該國職業教育的生源質量、資金投入和合作辦學產生負面影響。
二、研究巴基斯特職業教育意義
研究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特色,充分掌握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發展歷程及教育現狀,有利于促進中巴職業教育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利用中國在職業教育方面的優勢,為兩國職業教育合作提供合理的鋪墊。加深對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的認識,幫助巴基斯坦培養更多具有職業技術的青年,提高當地的職業教育水平,服務當地中資和巴資企業發展,扶持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最終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國際化輸出模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目標。
深入掌握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現狀及特色的全方位研究,向政府提供相關資訊建議,提供對巴交流合作咨詢,服務教育改革開放,推進教育國際化高質量發展。通過中巴合作雙方持續整合政府、學校、“走出去”企業和行業資源的深化合作,搭建國際化產教融合平臺,積極參與“中巴經濟走廊”上國際產能合作。從而推進院校國際交流合作、推進產教國際協同、推進國際人文交流等,切實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駐外中資企業培養知曉現代生產技術和具有職業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
三、教育教學特色研究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職業教育,通過與巴基斯坦交流合作,開展人才交流、項目合作、職業教育輸出,打造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技術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中巴職業教育共同體,打造職業教育合作品牌,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駐外中資企業培養知曉現代生產技術和具有職業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
(1)理清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構建了一體化協同發展機制。
結合巴基斯坦年輕人口占比60%的優勢基本國情,理清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研讀巴基斯坦制定的與社會變化、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相適應的綜合性課程計劃,構建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機制。
(2)深耕“合作職業培訓”項目,開辟了校企合作新路徑。
深耕“合作職業培訓”項目,掌握其目標是樹立公共和私營部門利益攸關方共享責任的價值觀,建立和完善企業參與規劃和實施培訓課程的機制,著力創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力推行合作職業培訓,旨在促進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和企業在規劃和實施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讓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的工作培訓有效聯系起來,保證學員能學到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相關技能,為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開辟了校企合作新路徑。
(3)厚挖“德巴培訓計劃”,創新了“雙元制”本土化新模式。
厚挖“德巴培訓計劃”,明確其特點是以在巴基斯坦的德國企業為依托,加強德巴雙邊經濟合作,有助于推動巴技能開發體系的轉變。推動校企“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學習借鑒德國經驗,構建新的、符合巴國情的教育與培訓模式,構建以需求為驅動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不照搬德國體系,創新了“雙元制”本土化新模式,以適應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推進中巴“魯班工坊”,形成了職業教育新思路。
堅定推進中巴“魯班工坊”,服務“中巴經濟走廊”技術人才培養,經過中巴雙方研討,依據巴方的切實需求,頂層設計方案,依據巴方的工業發展切實需求及自身專業特色,專業并開發教學模塊,實施國際產教協同育人行動。打造內涵建設,提升國際影響力,確立了巴基斯坦魯班工坊專科層次學歷教育聯合培養模式,服務“走出去”戰略,形成職業教育新思路。
四、成效
研究巴基斯坦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總結提煉出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的特色優勢及不足,依托中國職業教育中的“魯班工坊”項目,打造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技術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中巴職業教育共同體,打造職業教育合作品牌,預計受益人數持續增加。進一步總結完善后在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進行推廣,預計年受益人數可達1000余人。推進服務我省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向政府提供相關資訊建議,面向全省提供對巴交流合作咨詢,服務我省教育改革開放。
參考文獻
[1]謝青松,吳南中.終身教育資歷框架下的質量保證機制:歐盟和東盟的策略與啟示[J].成人教育,2019(3):86-93.
[2]張偉遠,謝青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歷框架的發展現狀和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1-8
[3]李慧玲,馮懷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的巴基斯坦工業發展[J].克拉瑪依學刊,2017(2).
[4]張瓊.中巴經濟走廊促技術人才走俏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正當時[J].中國外資,2017(17).
[5]呂景泉.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支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
[6]申建良.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4:101-103.
[7]熊建輝,高瑜,等.新時代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創新路徑思考(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6).
[8]張慧波.“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學校國際化發展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21).
[9]胡微,王亞南.職業教育國際化:背景、趨勢及戰略抉擇———基于新世紀以來職業教育國際化政策的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8(1).
[10]張穎,王翀.嵌入巴基斯坦教育體系的魯班工坊建設的模式和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0(3):39-44.
[11]謝青松.巴基斯坦國家職業資歷框架分析與啟示[J].職教論壇,2019(06):162-169.
項目支持:巴基斯坦項目的課題編號:2021GJJ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