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隨著時代的進步,兒童教育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如今,兒童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年輕的父母所認識,他們開始意識到兒童智力的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習慣和性格的形成對兒童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多元化的教育媒體環境下,兒童繪本受到大多數年輕家長的青睞。繪本設計應順應新潮流,結合專業知識,深入探索兒童繪本的新路。
關鍵詞:形態構成 兒童繪本 ?設計
一、形態構成學與兒童繪本概述
形態,即形與象的結合,是對事物的綜合描述,是視覺和情感的載體。形式美理論強調運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探索美的基本規律和合適的材料,運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和材料技術進行形式美的設計。形態構成的研究強調對材料形狀、顏色、質地、空間規律、材料強度、加工工藝的探索。形式空間維度的發展和形式構成中的材料技術為兒童繪本的創意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應用理論的形式組成,解放傳統的純感性的審美意識,并分析與理性思考重新組合的形式,提高對繪本創新設計的理解和思考。
二、形態構成學視域下兒童繪本設計
在形態構成的影響下,結合兒童讀物的類型,遵循形態構成的基本規律,對繪本的材料和形式進行了創新和探索,它能有效地拓展兒童繪本設計的形式空間維度和材料工藝表現,打破傳統繪本材料單一、平面化認知,促進兒童身心發展。
(一)兒童繪本的材料探究
1.0-3歲小齡兒童的繪本類型
材料開發與體驗是目前兒童繪本形態構成研究的重點,是兒童繪本設計的基本元素。隨著科學技術和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印刷材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繪本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對材料的理解影響著他的設計思想和創新表達。0-3歲兒童繪本類型主要與認知啟蒙、智力游戲和語言發展有關。在這個年齡組中,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知覺發展正處于快速成長和完善的時期,兒童可以充分感受到顏色、質地、形狀、大小、聲音、嗅覺等信息。這一年齡段的繪本材料應采用堅固耐用的厚紙材料,結合其他非紙材料的綜合材料,有效地服務于性格活潑、注意力短的幼兒,以增強幼兒的觸覺發育和認知能力。常用的材料有紙、布、仿毛皮、棉織物、皮革、塑料等。
繪本不僅滿足了兒童獲取知識的需要,而且還起到了玩具等娛樂角色的作用,并隨著學齡的增長而反復使用。為了有效延伸繪本的使用,在選材上要選擇防潮、耐磨等功能材料進行設計,充分考慮繪本的防水功能。
2.3-6歲兒童繪本類型
3-6歲兒童繪本類型主要涉及社會認知、科學普及、興趣發展、文學繪本、學習準備等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正處于思維系統和意識系統快速發展的階段,對新鮮事物和物體有很強的興趣,感官刺激程度高。但其注意持續時間有一定的局限性,情緒容易波動,容易受到刺激的影響,注意轉移速度較快。為了提高該年齡段兒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繪本的設計要注重豐富的色彩、個性化的形象、多維度的形狀和感性的元素,繪本的內容采用立體書的方式進行設計。例如,通過兒童的互動參與,繪本內頁由二維轉化為2.5維,這對繪本印刷材料的類型、重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象力的構建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想象力是通過兒童大腦中已有的形象創造出新的形象,創造出已知事物的圖形和形象元素,并創造出新的事物加以區分和比較。
(二)兒童繪本的形態探究
印刷繪本的形式是影響繪本效果、實現人與書互動的重要保證。它包括繪本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的研究。設計者必須對受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有準確的認知,才能科學合理地構建準確的設計方案。
2 根據年齡認知設計繪本大小
繪本形狀受外部開本設計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視覺體驗。兒童繪本的設計要從受眾的年齡特征和生理特征出發,充分考慮受眾的負重能力和人體工程學原理。例如,0-3歲兒童的掌握能力和協調能力適合32開本的設計。除了常見的方形、長方形繪本的形狀設計外,還可以利用形態構成的仿生設計原理,根據認知對象的具體形狀進行裁剪,還原設計對象的原始面貌。3-6歲兒童的開本設計以16-32開為主,優化該階段兒童的閱讀舒適度。
3 根據形態功能設計繪本形態
繪本的內部形狀受繪本設計尺寸的影響。形態構成包括點、線、面、二維平面、2.5維半立體和三維的基本形態要素。專門設計的繪本,啟發和科普書籍的設計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三維形狀的原則,加入三維形狀和聲音,以增加繪本閱讀的興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傳統的繪本必須要塑造成立體的形態,并要涉及到合理的加工工藝,才能完成整體形態的轉化。如在形態構成的研究中對合成材料進行雕刻、切割、折疊、粘貼、蒙太奇等,可以科學有效地完成不同形態的構建過程,豐富兒童繪本的設計維度。例如,雕刻技術就是用激光雕刻機在印刷品上完成復雜圖像的雕刻。它的優點是不受材料種類的限制,可以在紙、塑料等材料上實現鏤空圖形的效果,而且不需要通過色彩配置關系等方式來顯示。折疊和切割技術在繪本中被廣泛應用。該技術是將印刷材料局部裁剪、折疊,實現“局部窗口”的效果,幫助繪本實現由平面到立體的視覺效果。在實現人與書交互的設計理念的過程中,兒童繪本的繪制、拉、移、翻等功能需要通過折疊和切割的過程來實現。粘貼插入技術是實現繪本局部固定功能的有效手段。通過在繪本內容部分插入粘貼實體形式,實現繪本與綜合材料的共生概念。
參考文獻
[1]卓婧.形態構成學視域下兒童印刷讀物設計研究[J].出版廣角,2020(13):68-70.
[2]侯賽. 中國當代兒童繪本設計的視覺元素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5.
[3]高蕾. 現代兒童繪本設計風格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4.
[4]賈樹欣. 藝術設計教學中形態構成學教學方法的革新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
姓名:江積坤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出生年月:1998年8月
職務職稱:無
工作單位:廣西城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