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暢文
摘要:本文闡述了智能化下變電網運維技術現狀,對以智能化為基礎的技術在變電網運營和維護工作中的應用、運維技術的優化措施以及如何提高電力公司智能變電網的運行效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能化;變電網;運維技術
引言
近年來在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智能化由最初的消費領域逐步應用在工業、農業以及電業領域,智能技術成為提高行業創新力,推進社會經濟新進程的重要手段。智能化發揮了互聯網在電力行業資源配置的優化作用。基于智能化的變電運維技術將互聯網的智能和傳統變電技術結合在了一起,有效保證了變電網運行的穩定性。
一、智能化在變電運維技術中的應用
(一)識別技術
模式識別包括圖畫、同類以及語音等技術。對電力網絡及相關設備進行遠程視頻監控或拍照時會用到圖像識別技術,一旦返回的圖片存在異常,可以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根據圖像信息準確判斷故障部位在智能電力系統中有很大的作用。同類分析除了對數據以及圖像進行分析處理外還可以將電力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并根據異常的數據進行故障判斷[1]。語音識別技術可以對電力系統中的故障音進行分析,從而精準判斷發生故障的具體線路。智能識別技術可以利用控制器及時切斷故障設備的電源。
(二)故障維修技術
在變電網絡系統運行中,當出現電路發生短路情況時,變電站的開關就會自動跳閘保護電路,智能變電系統終端就會發出警報,變電自動化系統便會第一時間定位故障位置,檢查故障類型并自動采取處理措施。一般簡單的設備短路和死機問題智能技術都會處理,需要外力維修系統時,智能變電運維系統就會向工作人員發出信號,通過智能電網運維技術人員根據變電基站實際產生的設備問題進行專項維修[2]。在設備故障處理過程中,智能化系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優化自身對故障排查的不足之處,配合運維技術人員對維修方案進行校對,對設備維修過程進行強化記憶,為以后智能變電調度系統產生的漏洞準備自動處理故障預案。
針對變電網故障內容,可以制定出詳細的數據分析報告,內容包括設備故障程度以及維修方案是否有效,還有設備維修成本,在智能變電網的建設工作中設備維修成本是發生電力故障時,維修工作面臨的第一問題,依托智能化的變電網系統可以有效控制維修成本。
(三)系統分析技術
通過對信息反饋及故障分析系統的構建,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智能化控制水平[3]。該系統的合理設計,可提升對設備維修養護效果,利用智能化故障分析、信息收集來取代以往人工設備檢測及其信息收集反饋。在提升設備故障分析效率,提升信息收集反饋完整性的同時,避免因外界干擾而對設備運行產生影響,并第一時間對設備運行期間存在的隱患問題進行分析與監控,實現對智能化預警機制的構建。通過智能技術的合理應用,提升故障分析檢測的智能化與效率性,促進故障解決有效性的提升,保障電力設備穩定且長久地運行。
(四)共享數據技術
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智能變電網的運維系統可以通過多方的數據交流和分享,做到數據分享平臺的創新,互聯網拉近了人們之間的交流距離,為各地專家和技術人員創造了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免費的智能變電網運維技術交流平臺。在日常的電業工作中加強多方交流與合作,通過智能技術向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對變電設備進行24小時遠程監測,定期對設備進行故障排查。對運維技術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智能化技術與變電系統結合的技能培訓,快速采集智能變電網故障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診斷。
(五)信息采集技術
由于我國疆土廣闊,各省份之間地理環境差異大,電力輸送線路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化和分布嚴重失衡問題。內蒙古地區地形復雜、年溫差加大、市鎮分散、地廣人稀,因此電力運輸線路建設的環境惡劣,人力、物力投入量大,一旦線路出現老化、故障等問題不僅得不到及時解決、還會增加人工檢修難度、降低檢修效率、延長停電時間對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智能化體系下,運用大數據可以對故障位置信息進行快速采集,實時更新故障狀態,完成傳統實體變電業務向業務服務網絡化的轉變。通過網絡高效采集信息的特點,可以實時采集變電過程中的發電和供電數據信息,保證設備控制室安全作業和電力運載環境良好。
智能化在智能變電系統中的優勢還表現為報警信息采集,通過電力調度信息的支持將報警信息傳送給運維系統終端,后者根據報警信息風險進行歸類并采取相應解決措施。報警信息功能將數據字塊化,實現智能電網運維系統和調度系統的連接,報警系統上報的故障信息都是帶有故障基站名稱和地理位置的,方便終端運維平臺工作人員進行第一時間處理。
二、智能變電運維技術運用現狀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變電網作為電力行業日常中最基礎的一環,內蒙古地區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因此,受基礎設施不完善、變電網升級成本過高等因素影響,與東部發達地區有線變電網絡建設存在差距,有線變電網絡在本地無法形成全面覆蓋,對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在變電網日常維護工作中有時大量的投入人力和物力并不會提高智能變電網的運維效率,變電運維工作效率和變電網維護管理所需要的時間成反比關系,只有縮減變電網維護時間才能提高變電網日常工作效率。
智能化通過將傳統電力行業和信息技術相融合,有效提高變電運維效率,改善變電運維技術困境。在智能化新經濟形勢下,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縮短地區間的變電運維技術差距、維護電網安全運行、做到變電信息需求和業務開展統一。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相融合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改善電力公司所需要的能源供需關系,有效降低能源調度運輸成本,減少變電站的基礎設施投入。
三、智能變電網運維技術優化
(一)強化信息數據
智能化是將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和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新經濟形態。大數據技術可以充分整理、集合數據,虛擬化基礎設施以及電力服務,實現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形成和諧、安全的電力作業網絡環境。根據變電系統中的需求數據,強化變電網內部通訊效能,通過運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強化變電網外部信息傳輸效能。運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發送的電能損耗異常、電費數值過高等信息對變電系統中心進行警報輸出和超電峰值提醒,提高了系統運行的自動化水平和運行安全性。
(二)優化效能體系
統一匯集設備運行區分布的線纜傳輸信息,提高數據整合效果,降低故障地區對運行設備產生的電磁干擾,給運維人員維修設備故障提供方便。對智能變電網系統能效不佳和智能變電網絡中心電能過量損耗信息和變電設備故障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智能變電運維工作的不合理之處進行信息整合,得出最優的變電網升級方案應用在智能變電運維工作中,提升設備性能,合理布局變電系統。
(三)注意風險防控
建立智能化智能變電網的風險防控體系對于智能變電網的運行安全至關重要,在運維日常工作中要積累經驗、完成每一項工作維護的問題識別和預防,定期做好設備的異常排查工作,做好智能變電網系統全天候的后臺監管,健全智能變電網的防控風險體系,綜合強化智能變電網的整體運維效能。
結論
綜上所述,智能化對于智能變電運維起到了重要作用,運維技術人員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變電線路日常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對于內蒙古地區變電設備產生的故障進行第一時間的維護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當地變電運維的工作效率,提升本地區人民的用電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曉梅.智能化的變電運維技術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0(026):374.
[2]趙歌,程曉勇,張孝順,等.機器學習在能源與電力系統領域的應用和展望[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43(1):15-31.
[3]馬超,陳淼.變電自動化設計中的信息安全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9(3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