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李旺澤 周紫君 劉琳琳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全黨同志要學史崇德、學史增信、學史明理、學史力行。黨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大勢所趨,不論從教師還是從學生角度來看,黨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構成大教育格局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黨史教育;思政教學;內容構建
一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的內在關系。“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1]??倳浺仓赋觯骸耙煤谜n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2]還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3]因此,黨史教育和思政教育應是協同育人。當代大學生要把學習專業知識和學習黨史緊密融合,自主探索紅色譜系精神的思政力量。用黨的故事豐盈思政理論;厘清黨史脈絡,把握黨史框架;以黨的成就凸出成功經驗,以走過的挫折彰示歷史教訓;讓大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思維了解昨天、掌握今天、開創明天。二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結伴目標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有很深刻的內在聯系,它們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立德樹人。要想切實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共同教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關懷就要求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一步創新,要讓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切中新時代發展的主題,而讓黨的歷史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正應該是當下最時尚的思政課堂教育方式,將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融入思政課教育、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正在書寫的歷史作為當前思政課教學的切入點,從而持續地對思政教育課程內容進行創新和提升。三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內容的構建。
1用黨史故事支撐理論骨架
思政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自已要弄清楚黨的歷史故事和黨形成的理論的之間的關系。總書記曾指出:“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所以,會講故事就內在地要求教師熟悉掌握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既能具體講解黨史故事,又能透過對黨的故事對其進行學理上的分析。重點講好黨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從學理的層面明了黨的性質,從精神層面認同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等一系列理論問題,自然就達到了以史明理的教育目標??偨Y來講,思政課堂講解黨的故事和理論,應有一定的內在邏輯:理論骨架要用黨史故事來支撐,不能僅停留在故事的膚淺層面嘩眾取寵,也不能只僅停留在枯燥沉悶的理論層面。要讓思政課堂鮮活起來,一方面要用有趣的歷史故事說明枯燥的理論,使沉悶的理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表達出來,淺顯易懂,讓學生便于接受、樂于接受;另一方面,教師要用升華的理論剖析歷史故事,使故事折射出本質,使思政課堂充滿感染力和說服力。
2用黨史細節構建思政脈絡
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要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切入,宏觀體現在黨史思政脈絡,微觀體現在黨史的細節里。整體把握脈絡,就需要思政課從宏觀上講解黨史,可以通過黨史中的某一個具體問題,縱向分析黨一百年來解決這一具體問題的演變進行,進行歷時性的分析,廓清黨對這一具體問題解決的脈絡,從而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百年黨的奮斗史中表現出的普遍規律。從微觀上講黨史就是黨史細節,依據具體思政課程特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要求,精準選取黨史中的相關歷史故事或歷史片段,引導學生熟悉黨史發展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黨百年奮斗史中的重點內容。無論講脈絡還是講細節,都要立足百年黨史歷程的歷史演進。黨史細要通過摘取歷史片段來證明歷史結論,黨史脈絡要通過同一細節的百年歷史演進過程來總結。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不能只講細節,也不能只講脈絡,否則容易導致學生沉陷在錯綜復雜的歷史故事中。正因如此,思政課堂講黨史要力求做到講大脈絡用小細節來架構,小細節要用大脈絡來定位,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用黨的挫折架構成功經驗
百年黨的風雨奮斗史中,既有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也有遭受挫折的歷史教訓,無論寶貴的經驗,還是慘痛的教訓,都應向學生傳達出突歷史鏡鑒的作用,也都應我們不能遺忘的寶貴財富,更應是我黨歷史智慧的主要來源。歷史告訴我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著這一對待歷史的科學態度,我們正視寶貴的歷史經驗,但也不回避慘痛的歷史教訓。正如總書記對待領袖人物的錯誤和失誤這一問題上所倡導的態度一樣:“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承認-分析-糾正,就是共產黨人以科學的態度把黨的經驗和教訓都作為寶貴的歷史教材來對待。思政教師不能只講經驗,也不能只講教訓。只講經驗是對黨的奮斗歷程不自信的體現,而只講教訓則極容易陷入歷史虛無主義,兩者都不符合科學馬克思主義、不符合實事求是的認識論要求。思想政治課要透過經驗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智慧,要透過教訓展現黨百年奮斗的歷史警醒,還有我黨不回避歷史的自信和坦蕩。4用黨的實踐托起未來希望對待黨的歷史,我們必須要用辯證的思維,采取科學態度,使用正確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了解昨天,把握當下,開創明天。也就意味著,回顧過去只是手段,瞄準未來才是目的。思政課講過去,是為了找到應對未來要遵循的歷史規律,是為了找到應對未來可以發揚的歷史智慧,是為了找到面向未來能夠繼承的力量和勇氣。思政課講黨史,鑒得失、析成敗、知興替,讓學生了解過去,讓學生從認知過去中囊獲走向未來的寶貴歷史智慧。讓學生在回顧過去中迎接未來,使其深刻領悟“歷史不遙遠,也從未遠去”,讓黨史思政教學內容增強其獲得感。
4結語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二者融會貫通,從而構建黨史教育大格局,擴大思政課程影響度,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逐步從內在增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大學生對黨史教育思政課的認同感,注重人文關懷,塑造學生獨立人格,努力引導大學生從黨史思政教學中獲得主體意識,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作者簡介
劉燕、劉琳琳均系華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旺澤,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周紫君,唐山教育局,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
基金項目
華北理工大學2021年度黨建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黨史學習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項目編號: ZD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