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亞東 石凱
摘要: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人類在生存建設等活動中使用的木材及非木材產品都由森林提供,因此當前如何增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是人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將深入探索森林資源管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再從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病蟲防治、強化執法監督、優化管護措施四個方面提出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的對策,從而實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資源;管護對策
引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是指在林業領域內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性的管理與保護,我國陸地面積十分廣闊,森林資源也相對豐富,在此環境之下,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相關工作人員應以改善自然環境、減少災害現象為核心目標落實多元化的管護工作,合理開發與利用森林資源,避免破壞性開采森林資源的情況發生,真正做到對森林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一、森林資源管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一)控制資源消耗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條件是杜絕亂砍濫伐現象,對森林資源進行有計劃的開發和利用,因此監管森林資源成為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在落實森林管護措施的過程中能避免對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對林木采伐進行科學規劃,最大程度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從而確保生態平衡,為社會經濟利益提供基本保障[1]。
(二)防止水土流失
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和保護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森林水資源與土壤的整合功能,在落實森林撫育、科學采伐等管護手段的過程中能實現防風固土、降低土壤荒漠化、防止水土流失的目標。為治理目前的惡劣自然環境必須加大森林保護工作力度,對毀林開墾現象的有效遏制能夠鞏固好現有的森林資源,而有計劃地開發與利用森林資源則能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森林面積的擴大能夠成功改善自然環境,還能有效調節氣候,降低空氣污染程度,人類想要為自身構建舒適、宜居的自然環境就一定要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同時對于動物而言,森林也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如果森林遭到惡意破壞,動物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因此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和諧命運共同體,必須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保護氧氣來源、創造優越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
二、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森林資源管護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群眾資源管護意識
林業管理人員在落實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讓每一項日常工作都能有法可依,同時還應該深化自身的宣傳意識,定期對林業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從根本上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森林資源重要性的認知,最大程度上深化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在社會中營造出良好的森林資源管護氛圍,在群眾的配合下保證各項工作的高效落實[2]。
在宣傳過程中林業工作者也應該掌握方式方法,首先合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從互聯網中搜集大量有關于森林資源保護的圖文資料、視頻資料,并根據實際需求對其進行整理,制定出短小精煉的宣傳視頻,上傳至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及其他媒體平臺,這樣一來人們能夠對自身生存及發展的環境產生深刻了解,從而認識保護、管理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最終規范人們的日常行為,林業管理部門與人民群眾默契配合,最大程度上提高森林資源管護效率。
(二)加強病蟲防治,促進林業事業持續發展
病蟲害是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保證國家林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林業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針對性地落實各項工作。樹木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更會為社會發展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松材線蟲病是常見的病蟲害問題,其擴散速度較快、對林木危害大、治理困難,松樹一旦感染該病,會出現枯死現象,逐步造成整片松林毀滅,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損失。面對這些問題,林業工作者首先需要分析病蟲害起因,在了解其發病規律及原理的前提下對害蟲進行預防與治理,期間可使用農藥進行殺蟲,但一般來說為避免農藥對樹木本身造成其他影響,也防止危害到其他的動植物,林業工作者也可以找出蟲害的天敵利用自然生物鏈完成治理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破壞蟲害的繁殖免疫系統,盡可能根治病蟲害,避免出現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保證病蟲害不會反復發作,從而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強化執法監督,營造森林管護輿論氛圍
為有效保護與管理森林資源,林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更加精準地落實森林監督管理工作,并且能及時對濫砍濫伐、毀林開墾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對破壞者依法處理,打擊不法分子對森林的破壞行為,從外部環境上保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3]。此間林業執法隊伍需定期向群眾宣傳森林資源的破壞后果,深化群眾資源保護意識后自然創造出森林資源保護的輿論氛圍,加上林業執法人員在管轄區域內經常性的排查、巡視,嚴格檢查是否存在非法捕獵、亂砍濫伐、毀林開墾等問題,檢查力度的加大能提高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率。
(四)優化管護措施,切實完善資源管護體系
想要更好地保護國家現有森林資源,林業部門需要優化森林資源管護措施,切實完善資源管理體系,從根本上保證生態的平衡性,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除病蟲害外森林火災也是不容忽視的破壞因素,因此必須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增加防火基礎設施,加強火源管控等措施,對帶火種進山等行為明令禁止,并且在林地邊界設置豐富的提醒標識,如禁煙、禁火標志,設置禁止帶火種上山指示牌,在潛移默化中深化人們的防火意識,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明確自身責任,配合林業部門完成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目前,我國為了更加高效地保護森林資源,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相應的森林消防應急隊伍,成立森林火災專業撲救隊或森林火災群眾撲救隊,專業的和群眾的火災撲救隊伍應當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通過培訓和演練,使消防人員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應急能力、預防水平,在演練中積累經驗,及時歸納總結問題,針對不同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從而為后續實際工作打下良好基礎[4]。此外還應該重視對管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教育,為他們提供全身心參與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活動的空間,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不斷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最終還需要根據過去管護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以及當地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在保證管護措施規范性、合理性的前提下制定健全的管護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讓所有人都能明確自身的工作范圍,相互配合做好本職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證森林資源管護機制的全面落實,讓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順利展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森林資源保護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林業工作人員應將強化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視為核心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此期間工作人員需要掌握更多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保證每一步管護工作有序、有效地落實,同時在社會中提高對森林資源管護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深化人民群眾的資源管護意識,構建良好社會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參考文獻
[1]謝永和.森林資源管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影響探討[J].綠色科技, 2019,11:255-256.
[2]韓智.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的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17:61+63.
[3]張曉明.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及對策[J].江西農業,2020,04:66+ 68.
[4]劉潔.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國有林場管護工作探究[J].南方農業, 2020,142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