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廣宇 那光宇
摘 要:有機蔬菜近年來獲得較大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應用中,管理模式落后和種植技術應用認識不足具有普遍性。本文分析了有機蔬菜種植從選種到田間管理,提出強化土地整理、種苗優化選擇、施肥等措施,望能給相關研究帶來有益思考。
關鍵詞:有機;種植;生態;技術
有機蔬菜生產界定具有嚴格標準,把產品數量轉化為產品質量。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和生產模式需合理安排,大幅提高質量。
1 有機蔬菜種植主要特點
我國各地緯度不同,環境溫度差異很大。有機蔬菜對栽培環境要求很嚴格,不利的各種環境因素對于蔬菜生產影響極大。種植有機蔬菜前要了解當地土壤條件、空氣質量、水源質量、氣候、有機肥質量與種植管理水平等,完全掌握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才能保障有機蔬菜質量。
2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應用現狀
2.1 管理模式落后
有機蔬菜種植管理目標中,品質是第一位的。要應用科學管理模式,優化提升種植技術。目前的種管模式還是相當落后,各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選擇種苗時,不夠重視育種環節,對作物成長不利。有機蔬菜最大種植特性是無公害(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部分有機蔬菜種植場蟲害嚴重。很多地區種植場監管不足,某些環節監管缺位,有機蔬菜本應實施的精細化管理措施難以落實,有機蔬菜整體品質還不高。
2.2 種植技術應用不足
先進管理技術是有機農產品的品質保障,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農場管理人員對先進種植技術應用不足,優質技術難以完全落實到種植過程中。農場管理人員對種植環境、氣候、農作物生長習性等因素缺乏綜合考量,不能按種植要求和有關規定,規范技術應用。部分地區有機蔬菜農場的種植區還混合種植其它作物,對有機蔬菜的生長影響較大,降低了有機蔬菜的品質和產量。選擇農田時,缺少科學依據,有的地區的有機蔬菜種植農場設置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有的處于在土壤污染區附近,這都不符合有機蔬菜種植環境要求,對有機蔬菜抗病力、安全性造成不利影響。
3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應用
3.1 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種子是種植有機蔬菜的關鍵,選種時要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種植標準精心選擇,確保種子不具有轉基因屬性,其次要了解種子活性。有機蔬菜的無公害屬性,要求選種人員按認證部門要求,嚴格篩查種子抗藥性,保證其滿足相關部門認證標準,才可將其做為有機農產品種子,這是有機蔬菜品質、產量及種植效果的根本保障。
加強種苗優化選擇。先對種苗抗病性深入分析,選出抗病力最好的種苗。氣候因素對種苗影響較大,要根據季節性變化,研究種苗生長特性,對光照、水分需求。如黃瓜、西紅柿,對光敏度、抗寒性要求較高,溫度變化對蔬菜品質作用明顯,選擇品種時,必須考慮種植地區氣候特點,科學分析有機蔬菜對光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要求,選擇適宜種植的種苗。
3.2 選擇基地
各種環境因素差異決定有機蔬菜種植效果。按蔬菜生長特性和種植特點,選擇適宜農作物生長環境,例如種植地的土質、肥力、溫濕度、輪作茬口等,要按標準營造適宜的有機種植環境。
應用輪作換茬技術保障有機蔬菜品質,選取三種以上蔬菜品種進行輪作,作物輪作要根據種植規律確定。如茄子與越冬蔬菜,辣椒與花生、蘿卜與南瓜、冬瓜與生姜輪作,有利于提升蔬菜品質。1年內只可進行一次換茬種植,也可將兩種蔬菜品種進行輪作,前茬蔬菜一旦成熟收獲,要立即整理耕作區,清理土壤內雜物、病殘體蔬菜,運出種植農場深埋或銷毀。
選擇適宜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可確保蔬菜健康生長。要選擇完整的種植區域進行種植,便于規模化科學管理。不能將其它農作物與有機蔬菜混種,要做好區域劃分,基地內有機蔬菜與其它農作物要設定隔離帶。
種植區域相互轉換,一般兩年內完成傳統蔬菜與有機蔬菜轉換,送檢查部門認定后方可銷售。區域內設置12米以上寬度的緩沖帶,減少污染,起到防護效果,確保有機蔬菜質量。
3.3 有機培肥
生產有機蔬菜,強力培肥十分重要。種植蔬菜需要使用肥料,肥料以綠肥為主,追施綠肥需含氮量較高的,供給有機蔬菜足夠營養,綠肥內含氮量要達標。
種植培肥使用生物肥,科學合理配置,培肥和專用有機肥搭配。施肥同時進行除草,有效發揮肥效作用。同一區域不同蔬菜轉換搭配種植,種植完一茬蔬菜,要對種植地土壤進行病蟲害防護處理,確保有機蔬菜生長質量和產量。
優化施肥。肥料充足供應保障有機蔬菜健康生長,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有機肥。比如,以雞糞、豬糞為原料的有機肥料。
有條件也可自制有機肥,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制作腐熟有機肥的質量和效果才有保障。制作有機肥按無公害處理流程,用水拌濕堆積,用薄膜覆蓋發酵,內部溫度高于60℃,消滅大多數病蟲害,有利土壤吸收肥料。底肥均勻撒播土壤中,促進作物根系吸收。土豆、蘿卜、紅薯等根系較淺且種植密度較大蔬菜,需提前將曬干的細質有機肥料撒入田中。行距較大蔬菜還需追肥,適時在植株根系周圍開溝追肥,提供充足營養。
3.4 防病治蟲
有機蔬菜需輪換種植不同蔬菜,減少蔬菜病蟲害發生。輪換時要清理雜草消滅害蟲,使用相關效能的防蟲網技術可以提供幫助。對新的科學技術,要廣泛進行推廣使用。針對不同病蟲害研發的各種生物防護技術,可適當選擇應用,通過應用生物防護技術消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生物導彈針對菜青蟲或瓜葉螟等害蟲使用效果好。還可使用物理防蟲法,也有很高的防效。使用太陽能可消滅蟲害,保障有機蔬菜產量和質量。
4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4.1 優化種植環境
有機蔬菜種植前需做好基礎準備,根據國家標準測量選擇優良種子和適宜優質土壤。土壤不能有污染物,種植基地要完整,有利整個基地規劃。選擇的種子應符合當地種植環境,同時具有較強的抗病蟲能力,保證蔬菜更好成長,確保蔬菜質量與產量。
4.2 完善傳統病蟲化防技術
傳統的蔬菜種植中,以化學藥物防蟲害。使用化學藥物,嚴重違背綠色有機蔬菜無污染要求。應提高防蟲技術,不可使用毒性強和易殘留農藥。掌握病蟲害發生原因,針對性防護,不亂用農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
4.3 精細化管理
應用新種植技術和植保技術,精細化管理,提升植保技術防護病蟲效果。精細化管理時需在蔬菜種植時細微觀察,記錄蔬菜生長過程,有效了解蔬菜生長發育情況,正確使用無土栽培、清潔田園、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應用先進技術,優化植保技術。
科學合理選擇種植基地,有效推廣有機蔬菜種植技術,提升病蟲害防治技術。更加精細化管理,提高有機蔬菜產量和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有機生活需要。
有機蔬菜種植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涉及到很多種植工藝和技術。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對有機生態農業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孫曉晶.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10.
[2] 霍賢.有機農業蔬菜種植技術及應用探析[J].農家參謀,2021(02):25.
[3] 石振紅.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0(19):71.
[4] 孔敏霞.物聯網與生態農業技術在有機蔬菜種植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20(12):46.
[5] 趙澤民,劉安樂,龍鵬,肖明剛,賀娟.有機農業蔬菜種植技術分析[J].河北農機,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