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鐘平成 翻譯:劉驍
兩大重量級全畫幅無反相機對決,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對無反相機來說,曾經的賣點更多是小巧便攜。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無反相機的性能越來越強,近幾年全畫幅無反相機的大量出現也證明了其性能已經得到眾多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的認可,本期介紹的尼康Z7和松下S1R就是這樣的高端產品,價格均達到了20000元上下。
先說尼康Z7,它的體型相比同級別的單反相機還是明顯更小更薄更輕的,重量為695g而像素數卻達到了4570萬,是名副其實的高像素旗艦相機。而另一臺松下S1R,其設計理念似乎完全拋棄了無反的輕便特性,重量超過了1000g,與Z7的同門單反“師兄”D850重量相當。
這兩臺相機都采用了全新的卡口,而且作為新系統,原生鏡頭的數量都非常有限。不過兩個品牌對此都有解決方案。在尼康Z7上可以使用FTZ轉接環使用曾經的F卡口鏡頭,并且在大多數F卡口鏡頭上都可以啟用自動對焦和光學防抖等功能。而S1R采用的L卡口系統,聯合了松下、徠卡以及適馬三家公司,雖然松下和徠卡的L原生鏡頭數量非常有限,不過適馬已經迅速開發出35mm f/1.2、45mm f/2.8和14-24mm f/2.8這些鏡頭,而且適馬表示在2020年末將會發布多達42支L卡口鏡頭,當然很多鏡頭是將適馬現有的鏡頭改造為L卡口的版本。總體來說,兩者雖然都是非常年輕的卡口,但并不會面臨無鏡頭可用的尷尬境地。
S1R完全放棄了無反相機的輕便特性,體積和重量都與同級別單反無異。
對于靜態拍攝,S1R憑借4730萬的像素數小勝Z7,而且S1R擁有高像素模式。這個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現在很多相機可以利用機身防抖系統進行像素級的移動并拍攝多張照片,最后機身會自動合成這些照片產生一張超高像素的照片。在S1R上,這張最終照片的像素達到了驚人的1.87億像素!
談到防抖系統,兩臺相機都搭載了非常高效的五軸傳感器防抖系統。Z7的防抖系統能夠抵消約5擋手震,而S1R的防抖系統更加優秀,在升級最新固件后防抖效果能達到6擋,而且在使用L卡口光學防抖鏡頭后,S1R還能使用雙重防抖模式(Dual IS),從而實現驚人的6.5擋防抖。在Z7上也可以使用光學防抖和機身防抖共同作用的混合防抖方式,只不過目前尼康的Z卡口系統還沒有一支鏡頭擁有光學防抖功能,Z7的混合防抖模式只能配合原有的F卡口鏡頭使用。
相比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的一個短板是自動對焦表現。在Z7和S1R上,兩者采用了不同的自動對焦系統。Z7的傳感器上配置了493個相位偵測對焦點,在追蹤運動物體時能夠實現非常高效的對焦表現。而S1R采用了理論上不占優的反差對焦方式,不過S1R的對焦方式基于松下的DFD系統,這種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反差對焦的效率。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們會詳細對比兩者的對焦性能。
在S1R上,用戶可對對焦區域的形狀進行自定義,比如可以定義為方形或者橢圓形,而且這款相機可以對畫面中的面部、眼睛、物體以及動物進行識別,用起來非常智能。對于Z7來說,在升級最新固件后,這款相機也擁有了眼睛偵測功能。而且新固件還提升了弱光對焦性能,對焦系統最低的工作亮度從-1EV來到了-2EV。盡管如此,Z7在這一項成績上依然沒法和S1R對比,因為松下宣稱S1R的對焦系統最低可在-6EV環境中使用。
機型對比
畫質對比
尼康Z7
松下Lumix S1R
色彩
兩臺相機的色彩還原結果非常接近,使用自動白平衡設置下都可以得到準確的色彩。在默認的照片風格模式下,S1R的照片沒有Z7的色彩那么飽和。
為了表現兩臺高像素相機的細節還原能力,我們分別截取了兩臺相機照片中200萬像素的部分,可以看出兩臺相機都有極佳的細節刻畫能力,像素更高的S1R更有優勢。
同樣的200萬像素的截圖,我們使用了兩臺相機最高的原生感光度ISO 25600,JPEG圖片印證了RAW的對比,S1R的圖片看起來更加干凈。
曝光和動態范圍
兩臺相機在拍攝高反差場景時都能很好地保留高光細節,相比之下尼康Z7的畫面更亮一些,陰影中的細節也顯示得更多一些。
Z7和配套鏡頭24-70mm鏡頭的組合相比之下很輕便,很適合長時間使用。
兩臺相機的測光系統都非常先進,用戶都可以選擇多區域/矩陣、中央側重、點、高光優先等測光模式,而且尼康Z7還能讓用戶對于中央側重方式的各種參數進行自定義。
兩臺相機都采用了機械幕簾式快門,快門速度范圍均為1/8000到30秒,在尼康Z7上可以開啟電子前簾模式以減少機震,而S1R的全電子快門模式可以實現更快的1/16000秒快門速度。如果進行長曝光,Z7的B門沒有時間限制,而S1R最長的曝光時間為30分鐘。兩臺相機都為延時攝影內置了間隔拍攝功能。
在連拍速度上,兩者的最高數據都是9fps,不過都有一些其他限制。比如Z7在使用實時取景模式時就會降到5.5fps,而S1R如果采用連續對焦模式的話,連拍速度會下降到6fps。相比之下S1R的緩存空間更大一些,它可以存儲50張JPEG文件或者40張RAW格式文件,而Z7的成績為25張JPEG和18-23張RAW(因尺寸、位深和壓縮率不同而不同)。在S1R上,松下引入了出現在以往M4/3高端機型上的6K照片功能,這個模式下相機可以用30fps的速度拍攝1800萬像素的照片,讓用戶不錯過任何瞬間。
對于視頻功能,松下的相機自然不會很平庸,S1R的視頻拍攝性能絕對稱得上強勁二字,可以最高拍攝4K 50/60p,而Z7只能拍攝25/30p。不過Z7在拍攝4K視頻時可以利用傳感器的全部寬度,而S1R此時有一定的剪裁,系數為1.09。對于一般用戶來說,兩臺相機的視頻性能絕對夠用。但如果你是專業視頻用戶,松下還為S1R配置了需要另外付費的固件(DMWSFU2),升級后的S1R可使用更多專業視頻功能。
做工&操作
相比S1R,Z7更輕薄小巧,但我們的確挑不出這臺相機在做工上的任何問題,Z7采用了全鎂合金機身并支持全天候特性。機身做工非常扎實,所有開關、按鈕和撥盤都有很棒的手感。
相比之下S1R的做工更為夸張,一些用戶形容這款機型就是一塊金屬磚頭。一些極端的用戶對這臺相機進行了非常嚴苛的考驗,比如將相機埋進沙堆、凍在冰塊里以及將一大盆水直接澆到相機上等,以上行為請不要模仿,但也能證明這臺相機的確是條“硬漢”。
結實龐大的機身不僅讓S1R擁有了額外的耐久性,更讓使用體驗上產生了不同。當我們使用Z7和它的配套鏡頭(可收縮的24-70mm鏡頭)時感到非常輕松,即使長時間攜帶使用都不會有什么問題。而S1R搭配24-105mm鏡頭后總重達到了1.7kg,比前面提到的Z7組合重了45%,端起來的感覺和使用單反相機的感覺差不多,時間長了比較容易疲勞。
這兩臺相機的定位非常接近,都是為了迎合攝影發燒友以及專業攝影師的要求,因此機身上配備了眾多的專用按鍵、撥盤。兩臺相機都擁有前后撥盤能夠讓用戶最快速度切換參數,也都在機身前面配置了2個自定義按鈕,并且都沒缺少對焦點切換遙桿。
S1R的整體操控布局更接近單反相機,比如它擁有專用的白平衡、連拍模式和對焦模式按鈕,機身上的按鍵總數比Z7還要多一些。好在S1R的機身更大,可以安裝更多的按鈕撥盤也不會顯得空間局促。值得一提的是,當你在S1R按下背光按鈕后,不僅肩屏會點亮,機身上一些重要按鈕也會被點亮,對于需要在黑暗環境下拍攝的攝影師(比如:天文攝影師)來說這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Z7的電子取景器非常優秀,擁有369萬點的分辨率,能夠顯示出足夠的細節,而且取景延時問題也很難察覺。而S1R的電子取景器更勝一籌,分辨率達到了576萬點,幾乎可以媲美光學取景器的顯示效果,而且在搖拍時延時和模糊問題也非常輕微。
機身背面,兩臺相機都采用了3.2英寸、210萬點的觸控屏幕。不過兩者的翻轉機構不太相同,S1R的屏幕擁有三組合頁,能夠向右翻轉45度,向上翻90度以及向下翻45度。尼康Z7的屏幕上下翻轉時和S1R基本一致,只不過不能進行側向翻轉。
另一個共同點是兩臺相機都可以使用先進的XQD卡,這種存儲介質在讀寫速度方面很有優勢,對于連拍的幫助很大,可靠性和耐久性也能滿足專業攝影師的要求。不過Z7還是因為缺少第二個卡槽顯得有些遺憾。S1R的第二個卡槽為SD卡槽,并且可使用UHS-II標準的存儲卡。無反相機的續航問題一直被單反用戶詬病,這兩臺專業相機依然沒有逃脫這個問題。對于Z7來說使用電子取景器和屏幕分別可以拍攝330張和400張照片。S1R的成績也差不多,使用電子取景器能夠拍360張,使用屏幕能拍380張。相比之下,松下的電池要大不少,容量上尼康的電池為1900mAh,而松下的電池高達3050mAh。當然,你可以通過電池手柄來提升相機的續航能力。通過另售的DMW-BGS1電池手柄,你可以讓S1R的續航翻倍,不過這也會讓S1R變得更加龐大,重量上與現在的旗艦級單反相機幾乎沒有區別了。而Z7的電池手柄正在開發之中。對于這兩款相機的用戶而言,備用電池是必需品。
對于這個級別的相機來說,菜單的設置方式是否好用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尼康的菜單是典型的尼康風格,每項設置下都會藏著多層的自定義參數設置。而S1R菜單相比之下更有“親和力”,你可以在相機中看到對很多功能設置的幫助和介紹。
兩臺相機的定位相似,機身都配備了大量的專用按鈕,撥桿以及遙桿。
性能表現
S1R的DFD反差對焦系統能夠提供快速且非常精準的對焦結果。雖然松下稱這套系統可以在-6EV環境下進行對焦,但這是使用f/1.4鏡頭測試出來的結果,在使用時我們在兩臺相機上使用的都是f/4光圈的鏡頭,對比下,我們認為弱光下反而Z7的對焦性能更勝一籌。不僅如此,在拍攝運動物體時,Z7的混合對焦系統拍攝效率也更高一些。
兩臺相機都擁有先進的自動白平衡算法,日常使用非常精準無需用戶擔心。在復雜光源下,用戶可以選擇3種特別模式,保留氛圍和更多或更少地保留暖色光源,使用起來比傳統切換光源的方式更加智能。
拍攝高反差場景時,Z7的矩陣測光通常會給出更高的曝光數據,拍出的照片也要比S1R更亮一些。兩臺相機對于高光部分的把控都不錯。從直出效果上來看,Z7的D-Lighting功能比S1R的i.Dynamic range能夠顯示更多陰影細節。
兩臺高像素旗艦機型在畫質上的表現都是非常優秀的。S1R在默認的照片風格設置下,顏色顯得比較收斂。在弱光環境中,S1R相比Z7來說對噪點的控制更到位。這不是說Z7的弱光拍攝性能有所不足,事實上這臺相機的高感光度畫質和尼康D850單反相機非常接近,都是頂級的畫質表現。
針鋒相對評級 5.0 標桿產品4.5 出類拔萃
本期針鋒相對結論
兩臺相機的差距非常細微。
尼康Z7在發布之時就確立了這個級別的標桿,將高像素和高性能集成在相對小巧和輕薄的機身并不是Z7的專利,不過尼康找到了操控和體型的最佳平衡點。相比之下松下S1R的機身更大更重,使用起來也非常接近單反相機,如果長時間使用依然會比Z7更容易讓用戶產生疲勞感。當然,S1R更大的機身擁有更多的按鈕,在安裝大鏡頭時也會獲得更好的平衡感。
從鏡頭群來看,Z7的原生鏡頭比S1R更多,而且可以“無損”轉接數百支現有的F卡口鏡頭,對于曾經的尼康單反用戶非常友好。
自動對焦方面,尼康的傳感器相位點在追蹤運動物體方面更有優勢,弱光下的性能也能滿足大多數拍攝者的要求。S1R的優勢也很多,它擁有更高效的防抖系統和更干凈的高感畫質。從紙面數據來看S1R要優于Z7,經過實際使用我們認為Z7更加均衡。兩者都是性能非常強勁的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