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下降。7月第四周,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為26.2 元/千克,同比下降52%,比2020 年2 月份的最高價59.64元/千克,下降超一半。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影響價格的根本因素還是供求關系。近兩年,在市場拉動和各方共同努力下,生豬生產快速恢復,市場供應明顯增加。6月末,生豬存欄4.39億頭,同比增長29.2%,相當于2017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同比增長25.7%,相當于2017年末的102.1%。生豬現已完全恢復常態。上半年,豬肉產量2715萬噸,同比增加35.9%。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同比增加45%。
截至今年6 月底,全國共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5 443家,其中上年度規模以上企業(屠宰生豬2萬頭以上的企業)1 957家,占總數的36%。
楊振海表示,“據監測,6 月份生豬養殖虧損面已經達到62%,豬價有所反彈,已經在成本線附近波動。”《條例》的出臺,將屠宰環節行之有效的動物防疫防控措施上升為法律制度,突出強化了相關方的責任,進一步完善了生豬屠宰全過程的管理制度。這是降低疫病傳播風險、提升豬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屠宰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全國生豬屠宰企業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也比較低。”楊振海認為,施行新的管理制度,將有利于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域轉移,鼓勵生豬就近就地屠宰,實現養殖屠宰匹配、產銷順暢銜接。同時,還有利于進一步規范生豬屠宰行業的秩序,促進優勝劣汰,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屠宰行業的提檔升級。
楊振海表示,“現在屠宰環節的費用占豬肉價格成本構成的比例非常低,一頭活豬市場價格2 000 元左右,加工費用各地不等,占比很低。屠宰行業提檔升級有利于降低屠宰成本,對豬肉價格沒有影響。”
司法部:加大處罰力度,增加行業禁入制度
司法部立法四局負責人郭文芳表示,這次《條例》在修訂過程中,嚴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個最嚴”中的“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明確了有關主體責任,完善了執法手段,具體在法律責任部分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制度措施:
第一,加大了對生豬屠宰活動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比如,對未經定點從事生豬屠宰活動、出廠肉品沒有經過肉品品質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還有拒不履行問題生豬產品召回義務和報告義務的,以及對生豬和生豬產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質的違法行為,《條例》修訂過程中規定了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直至吊銷定點許可證等行政處罰。在規定罰款的額度時,把罰款額度提高到可達貨值金額的30倍。
第二,在修訂過程中,《條例》與食品安全法相銜接,規定了對出廠肉品品質檢驗不合格的,或者未經檢驗就出廠豬肉產品的,以及對生豬和生豬產品注水等違法行為,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5日以上、15日以下的拘留。在生豬屠宰過程中,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這次修訂增加了行業禁入制度,規定生豬定點屠宰廠如果被吊銷了定點屠宰證書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還有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從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 年內,不得申請生豬定點屠宰證書或者從事生豬屠宰管理活動。另外,如果因為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了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管理活動。
農業農村部:部分地區可以保留,但標準不能降
《條例》總則里提到,在邊遠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可以設置僅限于向本地市場供應生豬產品的小型生豬屠宰場點。對此,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介紹,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地方條件差別比較大,交通運輸條件、消費習慣差別比較大。盡管我們屠宰行業管理持續了這么多年,規范了這么多年,但是把小型的屠宰場點全部取消、全部規范,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
楊振海表示,由于交通不便,靠外部供應肉品,較為困難的偏遠地區仍存在。因此,在這些地區設立小型的生豬屠宰場點,向本地市場供應生豬產品是我們現在的客觀需要,也是現實需要,目的就是保障邊遠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肉品供應。現在,肉品已經成為我們廣大城鄉居民的重要消費品,是菜籃子產品。由于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大,在國家層面很難對邊遠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以及本地市場這樣的范圍作出統一界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具體的管理辦法,更符合實際。
在東中部交通便利、配送體系比較健全的地區,可以考慮取消小型生豬屠宰場點。在中西部山區、林區、草原牧區等交通不便的地區可以繼續保留。需要強調的是,地方在制定具體管理辦法時,要堅持“四個最嚴”要求,小型生豬屠宰場點的標準不能降,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不能丟,部門監管工作不能松,嚴守食品安全的底線。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進一步強化小型生豬屠宰場點的管理,抓緊完善相關的管理辦法,對現有小型場點持續開展清理整治,推進屠宰行業轉型升級,保障邊遠、偏遠地區也能吃上安全、放心的肉食品。
農業農村部:消費結構不一,尊重民俗
馬有祥介紹,《條例》主要是規范生豬屠宰,對其他畜禽由地方進行立法規定,主要考慮是豬肉是我們肉品消費的大頭。2016~2020年,最低的年份豬肉占我們吃的肉類消費比重接近54%,高的時候,在2017 年超過60%,我們吃的肉,2/3都是豬肉。所以,這方面進行一些嚴格的規范就抓住了主要矛盾。
楊振海表示,我國各地的肉類產品消費結構不太一樣,牛羊等是否執行全國統一的定點屠宰制度,還是需要尊重當地的民俗習慣,最好由各省級人民政府確定。《條例》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參照本《條例》制定實行定點屠宰的其他動物的屠宰管理辦法。
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份根據本地實際出臺了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生豬以外的牛、羊、禽等其他動物實行了定點屠宰管理。我們將以施行新的《條例》為契機,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加快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修訂,規范牛、羊、禽等畜禽的屠宰管理。
目前,全國人大已經將畜牧法修訂工作列入2021年的立法計劃,正在加緊修訂。初步考慮增設畜禽屠宰一章,明確畜禽屠宰管理的主要制度、企業基本條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