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在寒冷的冬季,我們可以通過多穿衣、戴圍巾、烤火等方式驅寒,使身體暖和起來。動物們有的遷徙到溫暖的南方,有的躺在舒服的窩里睡大覺,還有的抱成一團取暖……植物們沒有腿腳,不能躲起來,也沒有皮毛,它們是怎么度過漫漫寒冬的呢?
告訴你們,植物們過冬,招術多著呢!
招術1:
脫掉身上的“衣服”
葉子好比樹木的“衣服”。從秋天開始,樹木就開始脫“衣服”——葉子接二連三地從枝頭掉落,最后只留下光禿禿的枝丫在寒風中搖曳。這不僅是為了防止葉子上積雪過多,把樹枝壓斷,更重要的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以及養分損耗,以儲備能量,等到條件適宜再重新萌發。
有意思的是,有的葉子脫落還可以帶走樹木體內積存的廢物,有的落葉則可以釋放種間抑制劑,減緩樹下幼苗或其他種類的植物的生長。
當然,在葉子掉落前,樹木會把葉內的營養物質運到其他部位,一點兒也不會浪費。而且,不忘保護主干,在葉子脫落處的下方形成保護層。
代表植物:白楊樹
白楊樹的葉子稱得上“用水大戶”。冬天很干燥,體內的水不夠蒸發,于是白楊樹就將身上的葉子“衣服”脫掉,等到來年春天再穿上“新衣”。
一些在寒冬中依然生機勃勃的常綠植物具有特殊的葉片,可抵抗寒冷、減少水分流失。比如,松樹的葉片呈針狀,長而細,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蒸發;冬青樹雖然葉片寬,但其表面有一層蠟質,可以減少水分蒸發。
有些植物細胞中有不少“法寶”,比如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等,可以幫助它們過冬。
招術2:
建個“倉庫”來過冬
過冬必須儲備“糧食”,一些植物為此特意建造“倉庫”來“存糧”,不過有的“倉庫”是永久的,有的“倉庫”則是臨時的。
等到春天來臨,植物恢復了生機,發芽、生長、開花……幫助它們過冬的那些臨時“倉庫”都會慢慢被“拆除”,逐漸變得干癟,直至消失。
代表植物:蓮
夏天,蓮藏在水下淤泥里的根狀莖——蓮藕努力把它們像樹根一樣的身體伸長再伸長。等到秋風吹來時,蓮藕便不再長長,開始“變胖”,變成我們平常看到的藕節,它們就是蓮儲備“食物”的“倉庫”。這時的“倉庫”還是空的,大部分空間被水占據著,所以剛長成的藕嚼起來脆脆的。
整個秋天,蓮的葉片制造的營養會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藕節里,其中大部分營養都轉變成了小小的淀粉顆粒。等到葉片枯黃時,藕節里面已經存滿了淀粉粒,所以,這時我們吃到的蓮藕是綿軟的。
冬天,蓮就靠著“倉庫”中的“糧食”——淀粉安然過冬。等到來年春天,“倉庫”開倉放“糧”,我們又會看到挺立在水面的蓮。
形態各異的臨時“倉庫”
馬鈴薯的臨時“倉庫”是塊莖,紅薯的臨時“倉庫”則是貯藏根,雖然它們的模樣相似,但是不同的植物器官。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它們的不同:馬鈴薯的塊莖上有一個個小芽眼,而紅薯的表面卻是光溜溜的。
大蒜蒜瓣是鱗莖,也是一種臨時“倉庫”。
臨時“倉庫”里藏“武器”
儲存著豐富營養的“倉庫”令土壤中的小蟲子和細菌饞得很。為了使“倉庫”中的營養物質不被偷吃,蒜瓣準備了厲害的“化學武器”——大蒜素。我們吃大蒜時那種辣辣的感覺,還有吃過大蒜后嘴里留下的難聞的氣味,都是大蒜素帶來的。
與大蒜類似,芋頭在臨時“倉庫”里準備了又苦又澀的草酸鈣,馬鈴薯準備了可以毒殺害蟲的龍葵素。
有了“化學武器”防身,臨時“倉庫”就可以安然地度過冬天,來年為植物提供營養。
招術3:
種子“睡大覺”
與動物冬眠類似,一些植物會在冬天休眠。這時,它們的代謝非常緩慢,生長幾乎停滯,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提高抗寒力。其中,一二年生植物大多是種子休眠,當第二年春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會將休眠的種子“喚醒”,使之重新煥發生機。
代表植物:核桃
核桃的種子披著厚厚的“鎧甲”,這樣可以少受蟲子的侵擾,還能把種子與空氣隔開,使種子更容易保存。當然,種子里儲存了足夠多的營養。
有了“鎧甲”和充足的營養,核桃的種子可以安安穩穩地“睡”上一個冬天了。
春天一過,薺菜花、二月蘭和紫云英就不見了蹤影,這時它們的種子已經落到土壤中了。為什么這些種子不會很快發芽呢?
因為這些種子里有“掌管”發芽的“開關”,這個“開關”不僅需要水分,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低溫來開啟,所以,這些種子要經過寒冬才會在來年春天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