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時光飛逝,轉眼又到了年終歲尾,2021年即將過去,嶄新的2022年正向我們緩緩走來。回顧過往,我們披荊斬棘,不負韶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共中央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經濟發展成就顯著。”
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發展,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近期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或許可以為中國經濟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作注腳。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航天好戲連臺,“雙碳”目標引領高質量發展。北交所的成立有助于中小企業“共同富裕”。“雙減”政策助力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清朗”行動為人民群眾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在全球抗疫大背景下,我國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同時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兌現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延期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提出,要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且讓我們將目光聚焦中關村。中關村的創業者們在2021年艱苦創業、敢于突破、踏實前行,他們在這里實現光榮和夢想,勇于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奮進搏擊、不斷創新、創造傳奇。如今的中關村,“一區十六園”囊括了兩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包括全國近半、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獨角獸”,在中國科技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成為眾多創業者的向往之地,帶動著時代的脈搏,與世界同舞。
2021中關村論壇在9月隆重登場,論壇圍繞“智慧·健康·碳中和”這一年度主題,共舉辦會議、展覽、發布、大賽、交易、配套活動等六大板塊60場活動。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嘉賓,圍繞全球關注的重大科技議題,開展了廣泛而富有建設性的交流合作,形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
這一年,中關村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努力。一是加強改革引領,打造先行先試升級版;二是加強創新引領,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加強產業引領,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四是加強生態引領,厚植創新創業主體成長的沃土;五是加強開放引領,打造連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
中關村創新向前的腳步永不停息。日前,中關村示范區領導小組印發《“十四五”時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建設規劃》,“十四五”時期中關村示范區發展有了明確“路線圖”和“工期表”,對于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更好發揮對全國的示范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持續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關村示范區要牢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強化使命擔當,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范,努力成為全球科技創新新思想、新范式、新技術、新經濟、新生態的引領者。
《規劃》謀定了2025年和2035年兩步走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中關村示范區將率先建成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北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展望2035年,中關村示范區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創新版圖重要一極,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戰略支撐。
藍圖繪就致千里,奮楫揚帆當遠航——恰如習近平主席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中所言:“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貢獻。”這是新時代的號角,對中關村而言,也正是要以創新為基,科技鑄就的更加壯麗磅礴的偉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