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進軍
柳進軍
回顧人類發展歷程,城市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總是相伴相生,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城市的標志從城墻、驛站、砂石土路發展成為林立的高樓和四通八達的公路,城市形態被打上深刻的產業烙印,城市發展也從馬力驅動轉變為電力驅動。隨數字時代的到來,城市的標準配置和發展方式將再次發生轉變,一些新時代城市的基礎設施悄然而生,城市大腦、打車平臺、外賣平臺、閃送平臺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與企業投資不同,當前城市大腦建設仍以政府投資為主,如何避免成為項目型工程,實現自我造血,成為城市發展的持續動力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回顧滴滴、美團外賣等企業的歷程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通過一套組合拳來創造商業價值:首先是打造以信息為核心的連接渠道。城市從馬力驅動變為電力驅動,公路、電網等基礎設施企業本質上是從承擔貨物等物質的流動轉變為承擔電力等能量的流動。而進入新時代后,打車、外賣等企業平臺本質上則是在解決信息的問題。他們通過在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車、與企業之間建立連接,實現信息的自由流動來創造價值;第二是疊加智能技術實現效率提升,并以服務形式輸出。大量的人、事、物數字化并在城市中落點落圖后,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能夠實現整體效率的提升。例如通過滴滴平臺,城市全域的出租車、閑置私家車能夠與出行需求達到時間、地點上的動態匹配,因此乘客愿意為更短的等待時間付費;第三是疊加業務沉淀實現服務質量提升。滴滴、美團等企業都是聚焦于一個或幾個相關行業,在運營過程中持續的業務知識和數據積累能夠有效支撐平臺自身乃至整個生態的服務提升,并從中獲益。例如美團積累的大量顧客的位置、口味偏好、畫像、行為路徑等數據能夠為餐飲企業的地址選擇、菜品創新提供依據。
盡管企業平臺與城市大腦目前在內容、服務對象上有顯著差異,但是若將著眼點不放在公司本身而是放到整個城市系統,企業平臺與城市大腦實際上都有城市運營的功能,上述組合拳為城市大腦商業化路徑提供了一些思路。在業務方面,一是要實現政府服務、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服務領域的廣泛連接。與企業平臺類似,城市大腦同樣需要通過信息、數據的聚集和流動來創造價值,但有所區別的是,城市大腦并不是面向個人消費級的服務,其連接的重點對象是政府各部門的業務系統、道路上的攝像頭傳感器等。二是選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業務環節,進行數據和AI賦能,以標準化、輕量化的服務形式收費,使城市大腦從項目型工程轉變為運營型工程。例如在市民熱線業務中,工單轉派是耗人耗力、且易扯皮推諉的環節。通過對業務規則和歷史數據的深度學習,以服務方式實現派單這一單個環節的智能化,縮短派單效率、提升準確性。三是通過沉淀行業知識,面向政府強監管行業提供業務服務,并完善城市大腦體系。城市大腦在發展初期由政府主導建設的特性使其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沉淀大量政務、消防、應急、安全等領域的業務知識,這些知識的輸出不會打破數據安全的紅線,同時還能夠提供專業服務。例如城市大腦在公共安全領域的建設過程中,會沉淀關于消防標準規范等相關知識,以此為基礎可向有樓宇裝修需求的企業提供滿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全套解決方案,并在建設完成后將樓宇的消防信息化平臺與原有平臺對接,實現整個體系的豐富完善。
中關村要緊緊把握智慧城市契機,著力塑造一套圍繞數據資源的建設模式,著力打造立體多維的城市內涵,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在技術和產品方面,城市大腦企業也可考慮做如下儲備:一是形成較強的集成能力,在網絡架構層面實現政務內網、外網以及各類專網的安全打通,同時能夠有效地連接視頻、傳感器等各類物聯網數據以及分布于各個業務單位的信息化系統;二是打造AI管理運營的核心能力,能夠兼容和有效管理多類型、多架構的算法模型,保證能夠為多樣化的政府業務提供前沿的AI服務;第三,在運轉過程中需持續將業務知識沉淀為組織模型、流程模型、表單模型等產品組件,以便能夠快速、精準地為行業客戶提供服務。
隨著各類智能基礎設施和融合應用的初步建成,當前中關村城市大腦建設已經步入完善和躍升階段,城市大腦要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從建設到運營的定位轉變,同時探索面向非政府機構的行業服務,創造更加廣闊的商業價值,為中關村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