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櫛風沐雨一路走來,中國教育事業扎根廣袤大地,托舉民族復興,成就舉世矚目,貢獻不可謂不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和教育機構為了不讓一個貧困學生掉隊,在教育減負指示精神引導下,大力推行教育“減負”和教育“提質”并重,嚴格提高控輟保學水平,助推教學提質增效,全面完成“義務教育有保障”這一核心任務,為“十四五”教育目標的推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要解決教育發展仍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推進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一直以來,“公平”和“質量”,是貫穿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詞。
據新華社記者報道,從“十三五”規劃把“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確立為教育發展的兩大戰略主題,到近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教育公平和質量,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承諾“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國教育事業在兼顧公平和質量的同時不斷發展壯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攻堅克難,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十三五”期間,教育公平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內涵發展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力點。2019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在校生2.82億人,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清零,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
2021年11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記者招待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五年。下一步,我們的任務就是研究教育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擔負著過重的學業壓力,現在的孩子有多少有這樣的感受,有多少是熱愛學習的。學習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
為解決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和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國家提出要倡導素質教育,強調給孩子們減負,致力于提高學生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自學能力的培養。如今我們國家的教育在不斷改變,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到如今的素質教育,雖然改變了很多,但是對于孩子自身的壓力還是很大。
素質教育的發展本身是為了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但是一些家長的誤解讓素質教育強行背負到自己的身上。很多家長不僅要為了家庭的生活奮斗,還要照看孩子的學習。很多孩子明明只是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初中的知識,一切都是因為這些家長的想法,“我不想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與此同時,不少地方誤解了素質教育的本質,使得素質教育成為應試教育的升級版。
時代的不斷發展,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教育減負成為時代的呼聲!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減負政策,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給中小學生一個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扎穩根基,不用太過疲勞,減輕學習負擔。
在歷屆“兩會”上,關于教育減負的議案不斷被人大代表提及,并且也得到了教育部的積極回應。例如,2019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部長通道”答記者問時強調,“我不敢想象,沒有負擔,中國教育將會怎樣;全是負擔,中國教育將會怎樣。教育本來就是一個負重前行的事業,我們現在進行的就是減輕過重課業負擔。”
從哪些方面減負呢?這涉及到學校、老師、政府、家長(家庭)和社會。從學校的角度講,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控課程門類和總課時,解決開哪些課、開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嚴控課程容量和難度,也就是說,每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么水平。
人們期待,中小學生在校時間有望進一步縮減,中小學生的課后作業同樣會進一步減少。
但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小英認為“教育減負”知易行難。“教育減負”的宗旨是減掉超過教學大綱和違反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學業負擔,但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負擔是不一樣的,這也就導致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標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在11月14日通報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情況時指出,減負不能簡單地降低課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減負,應按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科學減負,有減有增,優化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負擔保持在合理的、適度的范圍之內。
對于教育減負,依然有家長抱怨,不“減負”,學生家長每天都抱怨學習累,作業多;“減負”,家長又擔心孩子落后于人。因此,如何實施教育減負成為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
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需要全社會大力支持,社會、家庭和學校密切聯系協作,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育人大格局,“雙減”治理才能取得最大化成效。
為了促進學生減負、幸福成長,使教育回歸本源,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明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
9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新聞發布會,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李占峰介紹了內蒙古教育“雙減”工作推進情況及下一步重點任務。
7月以來,內蒙古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雙減”工作部署,堅持校內校外雙向發力,扎實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各項工作提前推進并取得階段性成效。自治區把“雙減”工作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立德樹人成效的重點任務來抓。
據介紹,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具體任務和實現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的工作目標。
讓學生在校內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足,這是落實“雙減”工作的根本所在。為了落實“雙減”政策,內蒙古自治區烏丹七小深化改革意見,做到“減負”和“提質”兩個并重。
內蒙古自治區烏丹第七小學為更好落實“雙減”工作,從提高學生的閱讀實效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了減負增效。
2021年9月,學校制定了“閱讀—積累—講壇三位一體的特色閱讀活動”實施方案,召開了由當地教育局領導、全體教師、學生和家長參加的學校特色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儀式上宣讀了學校的特色讀書活動活動方案,使教師家長和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方法,增強閱讀的信心。
學校的特色讀書活動主要是為了改變過去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讀書效率低下的問題,由原來的只讀不記、只為讀而讀的現象變為邊讀書邊積累,最后在學校的各類講壇活動上講給大家聽。這種特色讀書活動,把積累和交流與讀書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寫促讀,以講帶讀,注重讀書的質量,改變過去讀書多收獲少的情況。
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好,學校下大力氣建立了班級圖書角,購置了大量的圖書,使學生能夠有大量的圖書方便閱讀。學校開辟了“小組講壇、班級講壇、年級講壇、校級講壇、家庭講壇”等五種形式的講壇陣地,方便學生隨時都能把讀到的東西講給別人聽,大大提高了閱讀的實效性。
學校特色讀書活動開展半年來,受到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每個參與活動的人都有了很多收獲,覺得以前沒這樣讀書是一種大的損失。
“雙減”后學生負擔減輕了,但是教育教學質量是不能下降的。怎么辦?讓學生讀書,進行“閱讀—積累—講壇”三位一體的特色讀書活動。烏丹第七小學將繼續把特色讀書活動開展下去,在活動開展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尋找一條“學生負擔輕,教學效果好”的教育教學之路。
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烏丹第七小學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推行一系列舉措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學校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質減負為目的,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作業管理與設計,統籌安排各科作業總量,監督落實制度體系,進一步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健全作業管理機制,規范作業管理。根據上級文件指示精神,加強制度管理,制定并完善了《烏丹第七小學作業管理實施方案》、《作業管理監管機制》、《作業校內公示制度》、《作業審查備案制度》等管理文件,重新修正《烏丹第七小學作業設計規范及要求》,落實責任到人,并依據學生作業作出規劃,合理確定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
統籌作業總量。學校立足學生實際,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以不超綱、不超量布置作業為底線,加強作業統籌監管,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統籌每天各學科作業量,假期作業每周有統計、有公示,教導處不定期抽查教師作業留批情況。嚴格按照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總量不超過60分鐘的規定協調控制作業量。
把作業設計納入小課題研究,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學校確立了以“核心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和試卷命題”的小課題,重點研究作業的育人功能、質量控制和科學設計等問題,各教研組依據學校的課題,針對當前學生個體差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依據主體性、實效性,綜合性等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各組子課題,語、數、英教研組分別確立了“以課堂作業為主的作業命題設計”、“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鞏固練習的分層設計”、“通過實踐性英語作業的設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相關子課題。通過校本教研活動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將講課和練習融為一體,設計出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需要的作業內容。
優化作業設計。學校積極探索作業形式,創新作業內容。一是科學布置作業內容,按照學生實際和學習內容布置作業,促進每位學生發展。二是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歸類,結合我校“閱讀—積累—講壇”三位一體特色讀書活動,逐步探索“基礎+拓展、基礎+彈性、基礎+特色”等多種方式的分層作業。三是設計貼近生活實際的作業,鼓勵教師布置跨學科的綜合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設計或選擇作業,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
未來,學校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門各項文件精神,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凝心聚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