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

見到楊彬是在北京一個慣常的午后。
車水馬龍依舊,人來人往依舊,緊張依舊,習以為常依舊。
但在楊彬的徐徐講述中,卻把我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雖早已知道,仍覺不可思議的世界。
見到楊彬那一天,我還是有些驚訝。樸素的穿著,平易近人的氣質,講話溫和,隨處透著謙遜與和善,這和印象中的軍人多少有些差異。
但楊彬卻實打實在國防建設一線摸爬滾打了30年。楊彬告訴我,“我從大學一畢業就進入部隊了,30年里一直接受的是部隊的教育,直到退役。”2017年,楊彬從部隊大校級別退役。
“退役后給奶奶辦完喪事,我一直在琢磨著自己能干些什么?因為一直有去山區支教的念頭,在看到相關報名后,便開始著手準備。經過了一系列面試、溝通、培訓,2018年8月我正式赴云南寧蒗縣支教。”
寧蒗縣,別稱“小涼山”。
在這座以“小涼山”被廣為知悉的自治縣,綿綿山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山峰林立,溝壑交錯,占了總面積的98.%。彝族、普米族、納西族、傈僳族、傣族、苗族……占總人口83.2%的少數民族世代在這里依山而居,刀耕火種。
貧窮封閉是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底色。
“我去的那個學校有6個班,92個學生,6個老師。在扶貧計劃下,學校已經有了新大樓,教室內也有了電子白板,實驗室器材也很齊備。但是與日益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學時的語言溝通難題。他們現在還不太會說普通話。你講外邊的世界的時候,
他們總是睜著一場純粹又無辜的大眼睛。”楊彬告訴我:“我覺得心痛”。
本該在當年結束支教體驗的楊彬,在這條路上一直走到今天。“這條路沒有終點。”楊彬說。
楊彬說自己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
但是杯水車薪,也能改變一些事情。
為了讓語言問題不再成為孩子們與外界溝通的鴻溝,楊彬開始帶著學生朗讀、聽錄音、購買DVD機放動畫片,同時要求孩子們寫日記,從一句話的記錄開始,從聽、說、寫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普通話閱讀、理解能力。“半學期下來,孩子們已經能流利讀課文了。一學期后,一大半人的作文都寫得條理清晰,語句順暢了。”談及此變化,楊彬滿是歡喜道,孩子的努力和變化讓他也很有獲得感和滿足感,“我與他們之間其實是雙向的付出和獲得。”
克服語言大關后,除了常規教學,楊彬開始與孩子分享這么多年的所見所得,“比起電視的片段化,我更想給孩子們傳達出更鮮活更立體的外面的世界。”在支教期間,楊彬教語文、教科學、教信息技術,還成立了校園足球隊。
第一學期結束后,很多孩子把更多的心底話寫在了紙上交給他們的“楊老師”,其中有一封信較為特殊,是來自一位腦部有點問題的學生,全篇僅有53個字,并且每個字都很難辨認。“我雖然不知道他寫得是什么,但我能懂他的意思。”楊彬收到這封信時萬分感動,誠如他所說,他感動于孩子們的單純和真心,也在這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美好。
在寧蒗縣支教結束后。2019年,楊彬又去了南紅河州綠春縣支教。
山村的閉塞成為了楊彬一塊心病。
2020年春天,楊彬和揚中麥田慈善基金會負責人江風,兩個人聊了整整半天,探討如何讓大山深處的孩子,看到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從而讓他們知道,大山之外,還有另一片廣闊天地。

那次對坐長談后,楊彬和江風商定,由麥田慈善基金會攜手公益組織河馬3D放映隊,以及滇西北支教團、香巴拉公益服務中心,主辦“快樂電影陪伴成長”麥田慈善基金會3D電影到村小活動。
“我很難有能力把他們帶到外邊的世界,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世界帶到他們面前。”楊彬說。
為了給孩子們播放電影,2020年夏天,楊彬特地回到北京,隨河馬3D放映隊志愿者學習操作3D放映設備。
2020年10月,放映設備從北京通過物流運送到寧蒗縣城后,楊彬和徐軒開車拉著設備,在顛簸的山路上,一家一家學校的趕場。10月26日至11月8日,楊彬和徐軒給寧蒗10所村小的學生送去3D電影。6箱600斤重的設備,兩個人一趟又一趟地搬了100多回。
“哇!”“哇!”在3D電影《綠林大冒險》放映中,孩子們的歡呼聲一陣一陣此起彼伏,有的人甚至忍不住伸出雙手,似乎想要抓住身邊飄來飄去的東西。
“這些孩子絕大部分都沒有進過電影院,只有一個孩子隨爸媽在麗江看過一次3D電影。”一所學校的老師告訴楊彬。楊彬說,“每到一所學校,準備好放映現場后,孩子們激動地直往教室里面沖,有的顧不上戴眼鏡,有的還把眼鏡給戴反了。”
“老師,你們明天還來嗎?”每一場電影結束,總有學生不舍地摘下眼鏡,圍過來問。一名五年級的小男生告訴楊彬:“老師,我要好好學習,以后去大城市上學,帶著媽媽看3D電影。”
一顆顆種子,正隨著一場場電影的播放,在尚還稚嫩的孩子心中種下。“看著他們單純又充滿好奇的眼鏡,我覺得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而楊彬也正以個人力量,影響著身邊更多的人。
同樣是大校軍銜,楊彬的戰友兼同事王衛平告訴我,“一開始我們對他支教這個事都不太理解,一個總軍事代表級別的人,退休了什么事不能干。但隨著他日復一日的堅持,時不時地給我們分享著所見所聞,我們也逐漸被感動。”
現在,楊彬的很多戰友、同事、親朋好友都加入到楊彬3D河馬放映的隊伍中來。
他們一起去了玉樹的3個縣15所學校,張家口崇禮縣17所小學,寧夏鹽池縣4所學校……契而不舍,一趟又一趟自費放電影。
正如阿里社會公益部平臺公益負責人懿楚所說的:“公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點點,持續地做一點點。”
杯水車薪,正在改變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