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近年來,大慶油田第七采油廠作業大隊黨支部(以下簡稱:黨支部)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努力把黨支部工作搬到網上、移到前線,打通服務職工“最后一公里”,拉近干群“心距離”,較好地激發了黨支部工作新活力。
為破解前后線分設、居住地分散、集中活動難的問題,黨支部借力互聯網,探索形成手機、電視機、計算機“三屏合一”的“云”陣地,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組織“云”生活。
互動學習見“成效”。黨支部每周在移動端發布學習任務,黨員無論工余休息、還是輪休在家,都能在手機APP上接收到黨支部的學習安排,實現互動交流、反饋學習心得。同時,黨支部運用手機APP “在線答題”功能,發起黨建知識應知應會“每日一練”,兩年來,累計出題201次,黨員參與率達95%以上,極大地提升了黨員的學習熱情。
互動生活有“黨味”?!霸啤逼脚_視頻會議功能使黨支部實現了“三會一課”網上開、組織生活“云端”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員無法聚集,“云”平臺作用進一步凸顯。黨支部還在“云”平臺上開展“微型黨課大家講”活動,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黨員采取視頻、漫畫等形式講黨課,增強了黨課的吸引力。
互動交流架“心橋”。 黨支部應用“云”平臺互動聊天功能把懇談室拓展到網絡空間,開辟“留言板”“意見箱”,隨時傾聽黨員群眾訴求。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每天查看動態并第一時間進行答復,有效化解各類苗頭性問題,拉近了與職工心與心的距離。一名居家隔離的黨員說:“我時刻通過平臺關注上級精神和黨支部動態,平臺就是我和組織的連心橋?!?/p>
為提高資產利用效率、落實黨支部陣地前移要求,黨支部打破前線用餐點單一的功能定位,拓展培訓、讀書項目、娛樂項目,實現“一室多用”,開辟了前線黨建工作“新”陣地。
打造“微課堂”。 黨支部利用多媒體一體機把時事政治、薪資待遇、防疫指南等知識拷貝進來,并放置在用餐點,供黨員隨時翻看,有效提升黨員知識水平。領導班子成員輪流當“培訓師”,隊長、副隊長培訓生產管理、應急管理常識,技術員培訓油水井工藝流程、資料錄取規范知識,高級技師利用多媒體一體機培訓如何處理設備常見故障知識,對提升職工技能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構造“微書角”。 黨支部在用餐點設置“微書角”,定期調換新書,保證圖書??闯P拢婚_展“精神午餐10分鐘”活動,拓寬黨員的眼界和知識面;開展“好書推介”活動,組織職工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增強閱讀的積極性。
鑄造“微驛站”。 黨支部發揮多媒體一體機寓教于樂功能,打造職工放松心情的驛站、共同提升的港灣。如:午間組織職工收看新聞等節目,促進職工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增長見聞、陶冶情操;開展“標準化崗位”創建活動,把創建標準用一體機反復播放,讓職工“上標準崗、干標準活”。
秉持“職工在哪里,支部工作就到哪里”的思想,黨支部一班人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撲下身心察民意解民憂,立足本職查問題破難題,實現了服務職工“零”距離。
書記工作在前線。黨支部書記堅持每天上午到前線辦公,用心部署工作,用情關心職工。通過田間地頭宣講形式,把井場與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有機結合,增強交流互動頻率,提升教育的針對性。隨時關注職工情緒波動,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委員全天釘在一線。支部委員深入班組與職工談問題、定措施、征建議,把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生產管理和提質增效上來。兩年來,在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的帶動下,全隊職工圍繞提質增效積極開展創效活動,每年提合理化建議都能達到20條以上,涌現出了一批“革新能手”,為提高支部工作效率貢獻了集體智慧和力量。
黨員“掛牌踐諾”在崗位。黨支部以創建 “黨員示范井”為載體,激發黨員彰顯行動力量。用心挖掘身邊的感人故事,用樸實的語言、平凡的事例,激勵職工踏實工作、勇挑重擔。如:黨員戰學志雖然腿腳痛風不利落,但硬是把承包井管理成為響當當的“標桿井”,激發了身邊黨員創示范、當表率的熱情,也帶動了全隊提質增效和現場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