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晨,韓 濤,朱天民,李思遠
(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60)
形式化方法基于數學基礎,可運用計算機的工具進行檢查和分析驗證[1]。鐵路行業的安全相關標準EN50129也推薦了形式化方法,“系統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為SIL3或SIL4時,推薦采用形式化方法對系統設計和開發一致性進行校驗”[2]。
全自動駕駛(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統作為智能軌道交通的必然發展趨勢,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FAO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代替列車駕駛員、調度員執行的工作,減少了人為失誤對系統安全運行的影響。針對FAO系統這種功能復雜、組件交互頻繁、交互信息量大、時序特征復雜的系統,對其采用形式化的安全分析方法也勢在必行。卡斯柯作為軌道交通信號行業的先進技術企業,自主研發了國產化的TRANAVI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為保障系統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卡斯柯也致力于形式化方法的研究,包括形式化方法建模、驗證以及測試等多方面的研究,并運用于在安全保障領域。
在軌道交通領域,國內外學者也對系統安全分析方法進行了研究,驗證了STAMP及STPA用于鐵路安全分析的可行性[3]。文獻[4]從系統論的角度分析了甬溫線高鐵事故,不僅考慮了設備故障和人為失誤,還考慮了整個社會技術系統。此外,應用STPA對CBTC系統進行了分析,以識別事故場景,但對控制器內部算法沒有展開說明。John Thomas[5]提出了不安全的控制行為的生成算法,該算法基于過程模型中的系統變量,自動生成不適當的控制行為。文獻[6]以CTCS-1級列控系統RDC為研究對象,結合了STPA的安全分析與UPPAAL的建模和校驗,對安全分析的結果進行了驗證。
目前安全分析和形式化方法的結合在智能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較少,針對以上現實背景以及面臨的挑戰,結合形式化方法和安全分析的STAMP理論,本文以FAO車載ATP為研究對象,按照STPA的步驟進行安全分析。
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的Nancy Leveson首先提出了基于系統理論的STAMP[7]模型。STAMP將安全定義為一個控制問題,認為導致事故的原因是控制不足或與安全相關的約束執行不力,而非組件的故障或失效。基于STAMP模型,Leveson提出了用于危險致因分析的STPA方法。
STPA的分析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STPA的步驟
車載設備ATP根據速度-距離模式曲線監控列車運行,為避免列車運行時與其他列車相撞,對應的安全需求為在列車運行時,車載設備要確保列車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事故,危害及安全約束如表1所示。
本文選擇車載ATP作為控制器,列車接口單元TIU作為執行器,車載ATP通過TIU輸出接口向列車輸出制動指令。車載ATP通過SDU獲取列車速度信息,通過BTM接收應答器的信息,獲取列車位置信息。通過TIU輸入接口獲取列車制動的反饋信息。
利用XSTAMPP工具,建立列車緊急制動和緩解的控制過程的控制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根據STPA方法論中提供的四種引導詞,結合控制結構的控制行為。利用XSTAMP進行UCA的識別。UCA如表2所示。
使用XSTAMPP工具,可以選擇生成上下文表,從而得到車載設備的系統行為規則,如圖3所示。
安全需求轉換為中文描述如下:
SR1:當車載ATP處于SM模式(列車ATP防護下的駕駛模式)時,速度超過允許速度(緊急制動干預速度),速度誤差小于規定值,ATP應施加緊急制動。
SR2:當車載ATP處于SM模式時,列車越過行車許可終點時,ATP應施加緊急制動。
SR3:當車載ATP處于SM模式時,速傳輸入的速度差值超過規定值,ATP應該施加緊急制動。
表1 事故、危害及安全約束
圖2 車載ATP控制結構
表2 不安全的控制行為
圖3 車載ATP行為規則
圖4 致因場景
圖5 LTL形式化規范
SR4:當車載處于RM模式(限制人工駕駛模式),速度超過允許速度(固定限制速度如20km/h),速度誤差小于規定值,ATP應施加緊急制動。
SR5:車載ATP輸出緊急制動后,當列車速度大于0,不能緩解緊急制動。
SR6:車載ATP輸出緊急制動后,當列車速度未知時,不能緩解緊急制動。
根據系統的功能處理過程,以及STPA方法論中所定義的分析引導圖。識別列車制動未實施的原因以及安全需求。
通過XSTAMPP工具自動將危險控制措施轉換為線性時間邏輯LTL的形式化語句,可用于日后的驗證活動。如圖5所示。
例如:SSR1.30 的 LTL 表達式為(((((Mode==SM)&&(SDU SpeedGap
本文將基于STPA的方法與形式化方法進行結合,利用形式化的分析工具來輔助STPA的分析過程。本文完成的工作如下:(1)從系統層面,找出了車載ATP對列車控制過程中的危險,同時確定了相應的安全約束。(2)建立了車載系統的控制結構,并根據四種引導詞,分析得到其不安全控制行為。(3)建立了包含過程模型的車載ATP的控制結構。(4)致因場景分析,即通過遍歷控制回路,找出可能導致不安全控制行為的原因。(5)通過XSTAMPP軟件工具來輔助分析過程,使得分析更加準確和完整,最終細化的安全需求包含自然語言描述和LTL形式化語言的表述。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智能軌道交通,從傳統的信號系統,逐漸走向軌道交通的互聯化、網絡化。比如隨著5G(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在下一代的基于車車通信的列控系統中,可以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甚至實現列車的近距離的同步運行,即虛擬編組。由此可能給列車運行安全帶來新的挑戰。STPA是基于系統理論的安全分析方法,還有XSTAMPP等軟件輔助分析過程,對于復雜系統的功能安全分析更具優勢。而形式化方法采用嚴謹的手段,邏輯精確,無二義性。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STPA的應用范圍,研究STPA方法與形式化驗證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能更好的保障智能軌道交通的安全,提升系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