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零陵區林業局 湖南 永州 425000
隨著工業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和生產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斷減少甚至枯竭的森林資源使得水土大量流失、濕地環境破壞、空氣污染等問題加劇,這使我們所生存的生態環境更為破碎脆弱。因此,采取植樹造林技術來增加我國的森林面積和植被覆蓋率一直都是勢在必得的。植樹造林來修復生態問題,促進森林林木的恢復和發展,進行森林經營和管護可以保護我國當前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但在此過程中如何保證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理措施應用的有效性也是各個地區林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進行植樹造林和森林經營管護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可以滿足一些社會人士的就業需求,增加就業人員的經濟收入,也能選拔一些專業技能較強的高素質人才來投入到植樹護林的工作當中,進一步提升植樹造林的質量和專業性。其次,由于我國林木業發展壯大,對于木頭這種生產原材料需求較多,這些林木企業的發展都需利用林木,而通過人工造林的方式能夠保證原材料充足供應,進行森林養護工作能夠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提高原材料的質量。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一些林木企業的正常運轉,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1]。
(二)有利于維護生態環境。近幾十年,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迅猛,但這種發展是以消耗資源為前提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從生態環境中不斷的掘取資源,嚴重的損害了生態平衡,環境惡化使得泥石流、沙塵暴、洪水、空氣污染等自然災害頻發,這不僅阻礙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也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而通過植樹造林能大大增加我國森林覆蓋率,進一步防坡固土,逐漸使一些被破壞地區恢復生機(如圖1),改善了生態環境,讓其能夠平衡健康的循環運轉。

圖1 植樹造林效果圖
(三)促進社會效益穩定增長。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經營管護工作能進一步的帶動社會公眾保護森林,強化群眾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意識,有效的制止了亂砍亂伐等隨意破壞森林林木的行為,讓群眾明白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不僅只是國家受益,也能惠及全體民眾。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也使泥石流、滑坡、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數減少,保障了人們的財產生命安全,同時也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促進了我國社會效益的增長。
(一)幼苗栽種造林法。幼苗栽種植樹法是先人工培育林木的種子,然后在種子幼苗成長到一定程度時,選擇樹苗適合生長的環境進行移栽,這種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樹苗的成活率[2]。在人工培育種子的過程中,能夠避免外界環境對樹苗成活率的影響,讓樹苗種子能夠在穩定的人工創設環境中成長發育,但是這種技術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林木幼苗運輸,在搬運過程中,需要做好固土保濕作用,定時對幼苗根部進行澆水的操作,在搬運時也要注意樹苗根系的完整性,如果有創傷或水土不夠,很容易導致樹木幼苗死亡。最后在種植幼苗前需要進一步的處理移植地區的土壤,盡量讓土壤保持疏松,水分和營養物質較多的狀態,才能滿足幼苗成長所需。
(二)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法就是將種子直播到需植樹造林的區域內,這種技術直接高效,能夠大大提升植樹造林的工作效率,也能節約一定的成本。在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工作中可以選用這種技術,但是這種技術相對于上一種幼苗栽種技術來說,林木的成活率更低一些,這是由于林木種子對土壤和水分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在選種時必須要選擇一些能夠良好適應本土環境的樹種,這些種子需要具備存活率高、免疫力高的優良品質才能保證成活率。其次,在播種前期需要對土壤進行處理,保證土壤擁有充分的養分和水汽,在播種后也需進行定期的灌溉和施肥,科學管理才能保證幼苗茁壯生長[3]。
(三)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也有一種名稱叫做分生造林法,這種技術是直接將林木的營養器官作為造林材料播種在土壤中,通常包括根、干、枝條等,這種造林法簡單高效,它可以省去育苗的過程,幼苗的存活率也比較高,成本較低。分殖造林技術有許多種造林辦法,我們可以選擇適宜當地水土環境的造林方法來進行,但是這種造林技術最好應用在春秋季,因為枝條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需要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在選擇分生材料時,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都較強的母樹,例如楊樹和竹子等。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制度保障。進一步開展森林經營和養護工作需要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據,才能使工作更有力度和專業的進行。因此,各地區政府部門需要加緊完善與林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森林經營養護工作有依據、有標準的進行,由于各地區林業開發的進度、環境和氣候等因素都不大相同,以森林經營養護工作的開展也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時,需盡可能多的考慮到本土特點,依據本地區森林經營養護的工作開展現狀來制定政策,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也要對制定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讓群眾增強對森林保護的意識。
(二)建立健全森林管理制度。森林的經營養護工作需要全員參與,共同協作完成。政府制定出的林業法律法規需要明確的指出對破壞森林資源的懲罰制度和標準,并且需要建立起森林資源管理的制度,加大保護森林資源的力度。不僅要建立起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也要加強對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和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者的執法力度和水平,對每一個破壞森林資源的責任人都不能予以姑息,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嚴厲打擊這種行為,也可以鼓勵群眾檢舉,對相關群眾進行獎金鼓勵,用群眾的力量打擊違法犯罪者,有效遏制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4]。
(三)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和合理性。森林資源是我國生態環境當中的重要一環,森林資源的利用需要科學合理,不能過度消耗以免森林資源出現枯竭的趨勢,同時需要把握好資源再生的速度,采取采育結合的措施,在開發森林資源的同時,也要做好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工作。其次,需要加快技術更新速度,更好地利用森林資源,減少浪費。森林的經營養護工作需要朝著多方面目標發展,在合理保證為林木業提供資源的同時也要穩定生態平衡,讓森林生態和諧穩定的循環運轉,但這些目標如果要同步實現,需要在有效控制森林資源消耗的同時建立起補償機制,讓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確保森林生態環境處于健康發展的態勢中。
(四)建立有效的森林防火機制。除了人為破壞造成森林資源減少以外,山火也會對森林造成破壞,而且一旦山火出現不可控的趨勢,也會威脅到周圍居民的財產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森林經營管護工作也需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森林火災防御機制。首先需要有關的森林防火部門熟悉山林的基本情況,對此制定出一份合理的防火規劃,重點防御一些極其可能引發火災的地區,同時制定出發生森林火災的應急預案,盡可能的發揮群眾的力量,共同救火。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強森林防火的宣傳工作,利用多媒體、海報、橫幅標語等多種方式來提高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以預防為主,積極的處理可能會造成山火的安全隱患。各地區的政府部門也要積極地執行森林火災防御責任制,讓相關負責人提高責任意識,履行好自身職責。
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經營養護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再不積極的采取措施,森林生態不僅無法對我們社會發展提供幫助,也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植樹造林技術和森林經營管護措施的科學應用對于保護森林和人類發展都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