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偉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甲醇分公司, 寧夏銀川 750411)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甲醇分公司25萬t甲醇氣化裝置,采用德士古水煤漿廢熱鍋爐(簡稱廢鍋)流程,氣化爐2開1備,日投煤量1 200 t。氣化爐運行前期輻射段頻繁結渣,造成氣化爐運行困難;為了解決氣化爐結渣問題,將新增水冷壁進行部分割除,增加了熔渣通道;但是水冷壁的減少造成了系統熱量后移,在氣化爐運行1周后對流廢鍋出口溫度頻繁發出高報警,導致氣化爐被迫降負荷,嚴重影響氣化爐長周期運行。
針對甲醇氣化裝置存在的輻射廢鍋結渣問題,對輻射廢鍋水冷壁進行改造并對滴水檐進行修復,使氣化爐能高負荷運轉。隨著新增水冷壁的部分割除,氣化爐對流廢鍋出口溫度上漲明顯,氣化爐滿負荷運行4~5 d后,氣化爐從拐點處到對流廢鍋溫度整體有所上升,拐點平均溫度達到550 ℃,輻射廢鍋出口溫度達到530 ℃,對流廢鍋出口溫度達到394 ℃,甚至發生溫度高高聯鎖跳車(聯鎖值420 ℃),嚴重影響甲醇氣化裝置的滿負荷、長周期運行。為了維持甲醇氣化裝置滿負荷運行,只能通過投用吹灰氣進行吹掃(通常強制常開1~2個對流廢鍋螺桿吹灰器相對應的HV-231系列吹灰閥),表面上解決了對流溫度高的問題,但是不能真正將輻射廢鍋第一、第二次通道及對流廢鍋水冷壁上的積灰吹掉,實際只是通過大量低溫吹灰氣(50 ℃、15 000 m3/h,約占總氣體積流量的0.18%)與工藝氣混合進行降溫,而且在通過強制常吹閥降溫的同時會造成合成氣量的波動,從而引起合成工況的不穩定,影響氣化爐的長周期運行。筆者借鑒德士古激冷流程氣化爐的降溫方式,在該甲醇氣化裝置的輻射廢鍋拐點處引入激冷水[1],以降低粗煤氣的溫度,使對流廢鍋出口溫度滿足設計要求。
(1) 噴頭直徑的計算公式[2]為:
(1)
式中:d為噴頭直徑,m;qV為激冷水體積流量,L/min;η為噴頭效率系數,取1.05~1.10;n為噴頭數量,該裝置激冷水噴頭為6個;Δp為激冷水壓差,MPa,取激冷水壓力為6.0 MPa、氣化爐實際運行壓力為4.3 MPa,則Δp=1.7 MPa。
根據前期設計院的計算,需要的激冷水體積流量為8 m3/h,考慮實際運行需要,故放大取12 m3/h。將各參數代入式(1)后計算得出理論的噴頭截面積為12 mm2。實際裝置運行時,激冷水體積流量控制在15~20 m3/h。
激冷水管線進入爐體后穿過導渣錐體,形成1個環,并以120°均布3個三通,垂直向上引出3條管線,分別為A管、B管和C管(見圖1)。
根據計算結果,考慮C管相對入口管線較遠,管道阻力較大,故其管道上噴頭截面積需要比A管、B管大一些。最終定為:A管、B管上噴頭截面積為13.5 mm2;C管上噴頭截面積為16.2 mm2。在環底部制作支撐,焊接固定到導渣錐體內壁上??紤]粗煤氣通過冷卻水網的通量應盡可能大,選用平面扇形式噴頭。噴頭平面分為2層,第1層在輻射廢鍋拐點向上1 500 mm平面,第2層在拐點向上800 mm處。同層內噴頭為120°均布,層間噴頭以60°錯開,使其霧化效果互補,增強冷卻效果,激冷水現場安裝圖見圖2。

P-503A/B—激冷水泵; KV206—鎖斗充壓閥。

圖2 激冷水噴頭現場安裝圖
增設激冷水系統以后,隨著裝置的運行,出現了以下問題:
(1) 噴頭材質達不到工藝要求,噴頭在運行過程中被嚴重沖刷,導致其霧化效果和對粗煤氣的降溫效果下降。
(2) 噴頭位置較高,占用一次通道空間,固定支架結構復雜,容易造成水冷壁掛渣。
(3) 噴頭結構設計不合理,霧化效果不佳,大量水未霧化直接噴射在對面水冷壁上,減弱了冷卻效果,且易在水冷壁上形成積灰、積垢。
(4) 噴頭處采用對焊,焊渣易進入管線堵塞噴頭。
(5) 為了不增加外來用水,激冷水采用變換工段的工藝冷凝液和系統灰水,水質較差,造成激冷水噴頭易堵塞[3],運行不穩定,影響裝置長周期運行并增加了非計劃檢修頻次。在增加激冷水系統后3臺氣化爐共因激冷水流量低停車檢修4次,降負荷運行65 d。
(6) 激冷水調節閥為手動閥門,緊急情況下操作不及時易引發氣化爐聯鎖跳車。
2.2.1 激冷水噴頭的改造
激冷水噴頭原始噴頭通道直徑為6.5 mm,扇面厚度為2.5 mm,容易堵塞(見圖3);將激冷水噴頭及管口的尺寸進行適當擴大,扇面厚度由2.5 mm 擴大至3.00 mm、3.25 mm,管口直徑由6.5 mm 擴大至7.0 mm、8.5 mm,隨后進行組合水分布試驗。激冷水噴頭原始尺寸見圖4。

(a) 側視圖

根據噴頭噴射效果及分布情況,最終確定選用直徑8.5 mm、扇面厚度3.25 mm的噴頭。
2.2.2 激冷水噴頭位置的改造
激冷水噴頭由原來2層平面合成在同一平面上,均在原來第1層平面上,6個噴頭夾角60°(見圖5)。
2.2.3 激冷水系統穩定性改造
為了解決激冷水泵緊急情況不打量或者停機的問題,從中壓鍋爐給水管線配制備用激冷水管線與激冷水泵出口匯合,同時在中壓鍋爐給水管線上增加程控閥門,實現遠程控制,在激冷水泵出現故障時中控能第一時間打開程控閥門,同時減小碳洗塔塔盤補水,保證激冷水不斷水,滿足氣化爐運行需要,保障了激冷水系統的可靠性。
激冷水系統改造后,氣化爐激冷水平均體積流量由12 m3/h提高至18 m3/h;激冷水噴頭擴徑后,降低了激冷水噴頭堵塞的概率;使用承插焊有效避免了焊渣進入后堵塞噴頭;固定支架的簡化和噴頭位置的變更,減小了一次通道結渣的風險。經過對激冷水系統的改造,3臺氣化爐再未發生對流廢鍋出口溫度高的問題,氣化爐對流廢鍋出口溫度由改造前平均380 ℃降至330 ℃左右。圖6為激冷水系統改造后對流廢鍋出口溫度曲線。

圖5 改造后激冷水噴頭及位置

圖6 激冷水系統改造后對流廢鍋出口溫度
經過對氣化爐激冷水系統及其他方面的改造,氣化爐運行周期得到延長,負荷得以提高,截至目前氣化爐單爐最長滿負荷連續運行163 d,平均周期90 d以上[4]。但是由于激冷水系統的引入,汽包副產10.0 MPa飽和蒸汽質量流量由原來的45 t/h降至目前的25 t/h,發電量受到影響,還需要對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