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舉
新冠疫情對世界多國經濟造成沖擊,俄羅斯也不例外。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去年12月的記者會上坦承,2020年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3.6%,失業率預計達到6.3%,實際工資增幅預計只有1.5%。俄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去年11月曾表示,疫情讓俄經濟倒退大約一年半。
同時我們也看到,俄羅斯經濟社會在疫情沖擊下仍然保持了穩定。俄政府采取行動積極抗疫,封鎖邊界,開展篩查,阻止了疫情進一步擴散。俄成功舉辦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儀式,同時中俄關系持續升溫,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實際上,關于俄羅斯的國力,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即俄羅斯是一流的軍事和政治,二流的經濟。如果經濟不能支撐軍事,俄羅斯能保持強國地位嗎?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截至2019年初,俄羅斯有4330枚核彈頭。此外還保留著2170枚退役核彈頭。核彈頭總數為6500枚,比美國還要多出300枚。俄羅斯軍事工業十分強大。俄國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福明稱,2019年俄“保持了國際武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軍用產品出口額超過152億美元”。有將近50個國家購買俄武器,今后幾年的訂單已達550億美元。
與軍事實力相比,俄羅斯的經濟表現就沒有那么亮眼。20世紀90年代,俄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美國的1/10。1999年底普京剛剛擔任代總統時,發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指出,“俄羅斯正處于其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時期。大概這是俄羅斯近200年至300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甚至三流國家的危險”。他強調必須迎頭趕上,使俄成為“世界強國”。經過20年努力,俄羅斯經濟得到一定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的1.9%,但與中美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最近幾年俄羅斯GDP在世界的排名在第十位左右徘徊。
毋庸諱言,俄羅斯存在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不合理、現代科技發展較緩慢、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速比較低等問題,不少專家預測今后較長一個時期俄經濟將呈低速發展前景。這與俄羅斯保持一流軍事地位、解決國內和國際上面臨的任務是不吻合的。俄羅斯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2007年6月24日俄羅斯經濟發展和貿易部公布的國家長期社會經濟發展構想就提出:在宏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基礎上,2020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將進入世界前五位。2018年5月7日普京再頒總統令,要求俄到2024年前成為全球五大經濟體之一。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西方對俄制裁,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響,俄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任務依舊艱巨。
經濟實力下降對俄羅斯軍事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近20年來俄軍費開支只能小幅增長,2017年為663億美元。而美國自2016年以來每年軍費開支均超過6000億美元,幾乎是俄羅斯的10倍。在特朗普要求下,近6年來北約國家紛紛把軍費開支增加到占本國GDP的2%以上,并在東歐國家增加了針對俄羅斯的軍事部署。俄羅斯在歐洲面臨的安全形勢更為復雜和嚴峻。
但是,經濟和軍事的關系不總是畫等號的,不能唯GDP論英雄。有些國家的經濟表現超過俄羅斯,而綜合國力、軍事力量和國際影響力卻遠不如俄羅斯。橫跨歐亞的地理優勢、異常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而厚重的文明、悠久的軍事傳統、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并改變對俄不利國際秩序的意志,以及獨立
自主、縱橫捭闔的外交,這些都是支撐俄一流軍事和大國地位的重要因素。俄羅斯民族具有強烈的彌賽亞意識、愛國主義思想和凝聚力,漫長歷史上形成的尚武傳統和斗爭精神以及高度集中的政權體系,使得國家能夠在經濟相對虛弱的情況下加大軍事科技和軍工企業的投入,不斷鞏固軍事強國地位。
在應對策略上,俄羅斯選擇了少花錢的“非對稱”方案,集中力量發展“鋯石”“匕首”“先鋒”超高音速導彈,使之成為殺手锏。目前俄羅斯武器裝備現代化已達到70%以上,其中超高音速導彈領先西方國家一大截。S-500、T-14坦克、蘇-57隱形殲擊機等武器也令北約發怵。近年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加強軍事防御,在敘利亞北部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俄邊境地區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雖增加了軍費開支,但加強了國家安全,維護了俄在國際上的利益和影響力,鞏固了大國地位。
一系列新的軍事行動使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受到影響。然而大多數俄羅斯民眾理解并支持把國家安全和強國方針放在首位的政策,為了國家利益和戰略安全寧可犧牲某些個人利益。這也是俄羅斯民族的一大特點。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領導人的魅力、超凡意志及其在全國人民中享有的威望和支持。在2020年7月1日的憲法修正案全民投票中,77.92%的選民支持修憲,包括賦予普京再連續兩次參加總統競選的權利。這樣,如果形勢需要,普京可以任總統至2036年。而政權的穩定對俄保持一流軍事和大國地位顯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