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勺椅是一把三點支撐的餐椅,回歸“坐”的基本功能,整體采用數控榫接和精雕技藝。半桌結合了辦公與讀書兩種狀態,腿部采用快裝五金件,解決了大件家具復雜組裝與運輸問題 。
在我最初的構想中,要重新設計一款餐椅。我希望能回到“坐”這個動作本身上來,那么椅子在這個動作中應該起到一個容器的作用。盡管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椅子應該可以恰到好處地容納我們的身體。就像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勺子,一個看似簡單的形態,可以承載各種流體、固體的食物。因為這種想法,“勺椅”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既然要容納身體,那么它最重要的便是舒適。我們的身體存在個體差異的背后也一定存在著共通性。身材取決于內部骨骼,而骨骼的生長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的脊椎有4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以及骶曲,它們組成了一條類似海馬身形的弧線。而與舒適性直接相關的為腰曲,合理的腰靠應該使我們的腰曲處于正常的生理曲線,從而減輕肌肉負荷。因此在腰曲部分,確切來說是在第4-5節腰曲的位置,提供至少2點以上的支撐來承載我們的腰部壓力。從腰曲繼續往下,為了給骶骨和臀部留有足夠的后凸空間,座面與靠背底部之間需要125~200mm的間隔。
我希望制作一款書桌,既可以滿足日常辦公的需求,也可有更多功能。取名“半桌”,希望兩種模式可以互相切換,取半舍滿。
半桌的桌面采用了四邊5cm寬的桌沿。桌沿的造型與我們小臂的肌肉弧線相呼應,即使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也不會對小臂造成壓迫。桌腿的截面造型自上而下,呈現出從水滴形態到圓的變化。水滴的形態是為了滿足于桌面連接的內嵌金屬件和定位所需的金屬銷,而底部圓形截面是為了滿足端頭為球形,從而更好地保證與地面接觸后的穩定性。
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糾正。成熟的思維是幫助我們糾錯的工具。我常常在想,設計的工作宛如畫一個圓圈,而設計思維便是圓圈內外的留白。當設計完成時,這不著痕跡的留白,才是這個圓圈最好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