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璐
將移步換景、以小見大、借景的造園法則運用在產品設計上。在屏風正面,僅可看到縱向的線條均勻排列。當移動到側方某一定點時,月洞門、太湖石的圖案隨即顯現。
朱良志先生有一部《曲苑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其中闡述著中國傳統藝術。作品的名字取自其中兩講的標題:“曲徑”與“和風”。
畢業的同年有幸到訪朱良志先生北京大學內的工作室。第二次再去時,帶著滿是筆記的《曲苑風荷》,請先生給予簽名,欣喜無溢于言表。
我提取了頤和園園子里月洞門的三維輪廓線,將50片扁木依據所構圖形進行各不相同的鏤空,等距排列。當人在作品的前方時,感受到的是一組縱向的線條,移動到側方一點時,隱約的月洞門輪廓隨即顯現,移步換景,游者步步移,景色步步改。形成的月洞門的造型擁有收納四時之景的功能。
完成這件作品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延伸,不想局限于固有的形式。對圖形、材料、結構、功能、造型等進行多方面嘗試,有些許結果,但總覺得它還可以有更大的可能。
50片長2米多的扁木單獨存在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彎曲,會影響其中所構造的圖案。不得已在不破環整體畫面情況下,我使用了橫向的兩組亞克力作為輔助結構與扁木連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小木材的形變量的作用。最初只是把亞克力與扁木對應的接觸位置切割凹口進行簡單黏合,之后在亞克力的橫切面上定點居中鉆取同等深度的螺絲孔,相應扁木的位置鉆取同樣直徑的螺絲孔,一根螺絲穿過,連接兩種材質,橫與縱有了結構。
我思考著,原本厚10mm的扁木,為何不能更換為更薄的木皮呢?普通木皮較薄、脆,有一種厚2mm的木皮。采用一種拉伸的方式固定木皮兩端,可以減小它們的形變量。下方固定重物,重物的質量可產生對木皮向下的作用力。后來我發現木皮作為一個生命體具有多個方向上的力,只拉伸兩個方向,其他方向還是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