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巖 莊 偉 張 坤 謝祖超
大唐淮北發電廠 安徽 淮北 235000
某電廠2x660MW超臨界凝汽式燃煤發電機組,汽輪機為上海汽輪機廠生產的超臨界凝汽式汽輪機,型號:N660-24.2/566/566。機組配有雙殼體、雙背壓、表面式(型號:N-36000)凝汽器,冷卻面積36000m2。2016年1月份,該廠2號機組因鍋爐尾部受熱面泄漏停備轉檢修。通過對汽輪機高中低壓缸解體,發現汽輪機動葉及隔板等部位存在較嚴重的積垢情況。針對汽輪機結垢原因進行分析,加強化學監督,水汽品質控制、機組停備用期間防銹蝕保護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汽輪機通流部分的結垢。
1.1 高壓缸 2號機高壓缸從調速級起,整體呈銹紅色并且顏色逐級加深。調速級固體顆粒沖蝕狀況不明顯。迎汽側葉片第8-11級表面有疏松銹紅色沉積物,其中第10級葉片最多(如圖1),第11級葉片為局部分布。背汽側調速級及第1級葉片表面沉積物不明顯,第2-11級葉片表面有明顯沉積物,其中8、9級葉片最多。高壓靜葉持環葉片表面有明顯沉積物。
1.2 中壓缸 2號機中壓缸迎汽側葉片整體呈鋼灰色,背汽側第1-3級呈鋼灰色,4-8級呈銹紅色。迎汽側葉片無明顯沉積物,1-7級葉片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氧化皮剝落現象。背汽側第4-8級葉片表面有明顯沉積物并逐級增多(如圖1)。
1.3 低壓缸 2號機低壓缸迎汽側第4級葉片表面有點蝕坑(如圖1),低壓缸背汽側第4級表面有明顯銹斑。

圖1 高壓缸、中壓缸、低壓缸表面沉積物
通過此次化學監督檢查發現,該廠2號機組汽輪機存在較為嚴重的結垢和腐蝕問題,主要表現為高、中壓缸葉片的結垢和低壓缸葉片的腐蝕現象。
2.1 垢樣成份分析 根據宏觀觀察分析,高中壓缸垢樣主要為鐵的化合物,其在2號機的分布情況與主要的雜質成分在汽輪機的沉積分布規律相符合。
2.2 結垢速率分析

部位類別一類二類三類汽輪機轉子葉片、隔板c結垢、積鹽速率d小于1mg/(cm2·a)或沉積物總量小于5mg/ cm2結垢、積鹽速率1mg/(cm2·a)~10 mg/(cm2·a)或沉積物總量5mg/ cm2~25 mg/ cm2結垢、積鹽速率d大于10mg/(cm2·a)或沉積物總量大于25mg/ cm2
經定量分析高壓缸第9級葉片結垢速率為3.44mg/(cm2·a),結垢、積鹽速率屬于二類。
2.3 通過對該廠2號機組高壓缸效率及調節級壓力參數進行檢查,發現2號機組自投產后,機組的調節級壓力始終呈現緩慢上升趨勢。2號機組各監視段壓力同時超過了設計值。利用DCS測點數據,并通過2014年以來的機組熱力試驗的結果的對比,分析得出機組的高壓缸效率持續降低。

2號機660MW負荷工況歷年試驗結果與設計值比較表
通過上表數據分析,2號機組自投產以來,高壓缸效率減低,調節級壓力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說明2號機組汽輪機結垢現象在機組運行整個過程延續發生。
3.1 汽輪機轉子結垢會破壞轉子動平衡,引發軸系震動。
3.2 汽輪機蒸汽流通面積結垢會后,導致同流面積減小、氣流阻力增大,轉子軸向位移和軸向推力增大,引發轉子動靜摩擦、推力軸承過負荷燒瓦事故等。
3.3 結垢后由于葉片形式的改變和阻力,結垢后的葉片疲勞損傷增大,受力加劇、影響機組效率和葉片使用周期。
3.4 結垢后汽輪機通流部分由于通流部分面積減小,因而蒸汽流量減少,葉片的效率也因而降低,導致汽輪機負荷和效率降低。同時引起各級的反動度變化,導致汽輪機軸向推力增加,嚴重影響機組安全運行。
3.5 結垢后汽輪機通流部分若維持各級壓力不變,將導致流量減小,則引發汽輪機輸出的功率減少。若要使其功率不變,則必須提高新蒸汽的壓力;而且,通流部分結垢的表面變得粗糙,摩擦損失增大。如是汽閥閥桿上結垢,則會引起汽閥卡澀,嚴重時引發汽輪機飛車事故。
4.1 日常水汽品質監督不到位 抽查2014年7-9月給水和蒸汽中鐵含量情況,兩臺機組水汽中鐵含量都較高,平均值達到4.2μg/L,接近5.0μg/L的控制值上限,電廠日常送樣結果顯示水汽中腐蝕性陰離子及鐵含量較高,水汽中鐵含量過高使熱力設備較快結垢。
4.2 精處理系統運行不正常
4.2.1 2號機組精處理混床投運后,設備進口流量計偏差較大,流量顯示值比實際值大約200-300t/h,由于精處理混床設有超流量保護,導致精處理混床在大約半年時間內一直無法正常投運(開50%旁路運行)。
4.2.2 化學專業技術人員缺乏660MW超臨界機組設備運行管理經驗,一直投運精處理混床氨化運行,由于氨化混床的除鐵和除鹽效率低下,水汽品質無法滿足機組控制要求,直至2015年年中改為電導率控制,采用氫型混床運行。
4.2.3 該廠2號機組在投產后至2015年2月底前,精處理前置過濾器一直采用啟動濾元運行,啟動濾元濾徑為10μm,濾元孔徑大,效果較差。
4.3 給水工況不合理 對于660MW超臨界機組造成運行機組給水鐵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為:給水系統的主要腐蝕形態——給水系統的流動加速腐蝕(FAC)。
4.4 存在的其他問題
(1)運行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對指標的異常變化不敏感,汽輪機調節級壓力持續上升,最大值達到甚至超過19.8MPa的控制值,但沒有及時發現并進行分析,采取措施。
(2)在線儀表未按照要求進行定期校驗,水汽指標數據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如凝結水電導率規定一個月進行校驗,2014年12月變成一個季度校驗。
(3)定期工作執行不到位,前置過濾器的清洗有很大的隨意性,未能根據實際水質情況進行有效定期清洗工作,造成前置過濾器污堵。
(4)設備管理不到位。現場檢查發現,化學爐內加藥系統無法實現自動功能,目前仍然采用人工就地手動調整的方式,連畫面點操都無法實現,造成給水pH波動較大,影響整個熱力系統的水汽品質
(5)中水石灰處理系統未能投運,未經處理的中水直接進入循環水系統,造成循環水系統結垢,兩臺機組凝汽器因端差大被迫進行酸洗。
(6)停爐保護工作雖已開展,但與標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化學監督管理人員尚未實現從下發停爐保護技術措施-停爐保護節點控制-現場監督、監護等環節閉環管理,并形成制度或文件抄送職能部門和相關專業。
(7)化學實驗室管理不到位,部分實驗室被占用,目前水處理及循環水分析只有兩間實驗室,且實驗室內下水和電源設置不合理,無法滿足日常分析監督工作要求,致使一些精密操作不能實現標準化、規范化,例如高純水制備、化學分析藥劑配備等,不能滿足溫度、濕度、防塵、避光等要求。
5.1 該電廠2號機組汽輪機結垢速率為3.44mg/(cm2·a),屬于二類,比較嚴重,機組調節級壓力持續上漲,說明汽輪機結垢現象延續在2號機組整個運行過程。
5.2 造成汽輪機結垢的主要原因為化學監督不到位,定期工作不到位、水汽品質控制,給水工況不良、精處理裝置不正常運行、機組停機備用期間各汽水容器及管道防銹蝕保護工作開展不到位。
5.3 該廠應針對爐內加藥系統無法實現自動功能、中水石灰處理系統無法投運及實驗室存在的問題立即制定整改計劃,進行整改,并定期匯報整改進展情況。
5.4 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開展定期工作,切實做好化學儀表的定期校驗,前置過濾器定期清洗以及凝結水精處理裝置的樹脂再生工作,化學監督人員必須深入現場監督到位,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系統運行穩定、可靠。
5.5 檢修期間應認真對熱力設備內部雜物進行檢查清理,化學監督人員必須對汽輪機本體、凝汽器、除氧器、汽包、聯箱等容器進行封閉前的檢查驗收,防止遺留的鐵銹等雜物污染水質,造成機組啟動困難和水質超標。
5.6 目前,停爐、停機保護技術已較為成熟,該廠應結合本廠機組的實際情況,選擇并確定停爐停機保護方式,以規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各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分別從管理、執行、監督環節做好停爐停機保護工作,減少機組停運期間設備的腐蝕,既保護了設備,也減少再次啟動時對汽水品質的影響。
5.7 組織對化學及相關專業人員技能培訓,以考試或考問的方式督促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技能水平,掌握機組運行特性,及時發現和處理機組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汽水品質偏差,杜絕發生類似問題重復發生。
該廠加強對化學監督,水汽品質控制、定期工作管理及精處理裝置運行、給水工況優化、和機組停備用期間防銹蝕保護工作,機組結垢狀況得到控制,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了機組安全性經濟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