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敏 揭琴豐 王 杉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29
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是20種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結構如下圖所示,為非極性α-氨基酸,分子式為C5H11NO2S,相對分子量為149.121。蛋氨酸分子為白色晶體或結晶性粉末,具有特征性氣味,易溶于甲酸,溶于水、堿性溶液和稀無機酸,極微溶于乙醇,幾乎不溶于乙醚。按照Fisher投影式劃分,將其分為L-蛋氨酸(左旋體)和D-氨基酸(右旋體),如圖1所示。
圖1 蛋氨酸的分子結構
蛋氨酸作為一種必需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內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之一。它是機體內甲基供體的重要來源,同時參與了機內大量的生理生物學反應,如:磷的代謝以及腎上腺素、膽堿和肌酸的合成等,同時也是合成蛋白質和胱氨酸的原料[1-2],因此被廣泛運用于飼料、食品、醫藥等各領域。
目前產業化生產蛋氨酸主要采用化學合成法,其他方法比如生物發酵法,蛋白質水解法,提取法等[3],均由于蛋氨酸收率太低、成本太高、環境污染等原因,未在大規模生產中使用。在化學合成法中最常見的是海因法和氰醇法[4]。
1.1 海因法生產工藝 海因(乙內丙脲)法,該法是制備α-氨基酸的經典方法,據相關文獻報到,該法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F.Urech等化學家為此做出了首創性的貢獻,之后經過優化成Bucherer- Bergs反應[5-6],該反應成為最為典型、運用最廣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strecker反應,之后采用CO2酸化加成。海因法在此基礎上經過進一步優化,基本的反應原理[1]如圖2,主要步驟如下:
圖2 海因法合成蛋氨酸基本原理
第一步為硫醇-烯反應[7]:以甲硫醇和丙烯醛為原料,通過催化劑,生成2-甲硫丙醛,該反應高產無副產物,易分離,且反應條件溫和,操作相對簡單;第二步為strecker反應[8],為海因合成及水解的步驟:2-甲硫丙醛與氰化鈉(氰化物等親核試劑)、碳酸氫銨縮合成5-(2-甲硫乙基)-乙內酰尿(海因),然后在堿性條件下(一般采用NaOH、KOH、Ca(OH)2、K2CO3等)水解,得到產物為蛋氨酸的金屬鹽;第三步為結晶:經過酸化(一般采用H2SO4、HCl、CO2)后的金屬鹽形式才生成蛋氨酸的結晶,酸化工藝的不同使得產生的副產物也不同,常見有:NaSO4、NaCl、CaCO3等;第四步為結晶的精制:為提高蛋白質的產率,需要對蛋白質的結晶進行進一步的精制優化,主要的辦法有分批結晶、誘導結晶、加入有機凝聚劑等方式,獲得晶體狀態良好,體積密度大的蛋氨酸[9-11]。
由于其合成工藝簡單,原料成本低,收率高(80%以上),副產物可循環使用,對環境污染小等特點,被廣泛運用于蛋氨酸的生產,比如:法國安迪蘇和羅納普朗克、德國迪高沙和德固賽、美國孟山都、日本曹達等公司[12-13]。
1.2 氰醇法 此法在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運用于工業化生產,美國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先后采用此法生產蛋氨酸[14]。氰醇法反應原理[3]見圖3,步驟如下:
圖3 氰醇法合成蛋氨酸基本原理
第一步與海因法第一步相同,生成2-甲硫丙醛;第二步是2-甲硫丙醛與HCN反應生成甲硫基丁氰醇;第三步加氨,生成甲硫基丁氰;第四步硫酸水解,形成蛋氨酸。第三步如果加酸,則生成蛋氨酸羥基類似物(MHA),后與Ca(OH)2反應可生成MHA-Ca,這些產物有相應的市場需求[15]。
此法工藝簡單,收率高,生產成本比較低,還可用于制備其他不同產品,用該法制備蛋氨酸的生產廠家有日本諾偉思、美國孟山都、法國羅那普朗克等公司。
以上兩種合成工藝所生產的均為DL-蛋氨酸,主要用于飼料級蛋氨酸生產業。若要將其運用于食品、生物醫藥等行業,需要對DL-蛋氨酸進行進一步的精細加工,比如較為復雜的光學拆分[16]。
在飼料行業,目前蛋氨酸大規模運用于家禽(仔豬、肉雞、鴨等)養殖生產中[17],通過對畜禽的生產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腸道發育發揮作用,從而起到促進機體生長、增加瘦肉量和縮短飼養周期等效果。比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蛋氨酸能提高肉雞[18]的日增重、胸肌率、降低料肉比,提高蛋雞產蛋率、日蛋重;抑制雞回腸中大腸桿菌,減少仔豬腹瀉率[19]等;促進動物機體免疫系統應答,從而提高家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20-21]。但畜禽體內缺乏蛋氨酸時,易出現體重減輕、發育不良、臟器機能受損,肌肉萎縮,毛質變壞等現象。
在食品行業,根據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來源為非動物源性的L-蛋氨酸,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進行氨基酸的營養強化[22];DL-蛋氨酸和L-蛋氨酸可以作為食品用天然香料[23],主要是由于蛋氨酸具有特殊氣味,常用于魚糕類制品。因此食品級L-蛋氨酸可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發揮相應的營養或香料功能。由于食品級L-蛋氨酸制備工藝和加工過程更為嚴格和復雜,使得其生產成本更高,但同理價格也比飼料級蛋氨酸高出四至五倍[21]。
在生物醫藥行業,蛋氨酸時氨基酸輸液和復合氨基酸制劑的主要組分,還可用于合成藥用維生素[24]。由于蛋氨酸具有抗脂肪肝、抗肝硬變及各種急性、慢性肝炎的作用,可用于肝臟方面的疾病以及防止砷、苯等物質中毒。同時一些常見的疾病,比如抑郁癥、心肌損害、風濕熱等疾病與飲食中缺乏蛋氨酸有一定程度的相關度。同時有研究表明蛋氨酸可用于醫藥美容行業,有助于健康肌膚的形成[19]。
結合蛋氨酸的生產工藝以及目前的應用,本文認為其發展主要傾向于以下方向:一是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通過原料、生產條件、催化劑、副產物的循環利用等的優化和改良,獲得更高收率和品質的產品;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在其他方法如生物發酵法,不斷優化中改良出高產工程菌,生物發酵法由于反應條件溫和,環境污染少,一直是市場及實驗室研究的熱點。二是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對蛋氨酸及其相關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和研究,以發現其更多的功能和用途,以開發更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