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彬武
上海輕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6
當前,但凡天文上有什么重大發現,都被視為廣義相對論的偉大勝利(如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黑洞、引力波等)??墒?,大家真的了解廣義相對論嗎?廣義相對論的內容究竟是什么?
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論有2個定義級的表述:第一個表述,“我們把‘廣義相對性原理’理解為下述陳述:所有參考物體K、K′ 等不論它們的運動狀態如何,對于描述自然現象(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都是等效的?!钡诙€表述,是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性原理的嚴格表述”:“所有的高斯坐標系對于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在本質上是等效的?!盵1]
這樣的表述,暨廣義相對論,在理論上與上述天文上的發現有什么內在的、邏輯上的必然聯系?沒有。因為廣義相對性原理在物理科學中是不存在的,這個原理是愛因斯坦憑空想象出來,沒有一點真實的內容。為了要建立這樣一種實際上不存在的原理,愛因斯坦又憑空想象了實際上不存在的基礎:廣義相對論賴以建立的引力,是想象出來的;廣義相對論的參考物體——軟體動物,也是想象出來的。因為在真實的物理世界中無法建立廣義相對論,所以,只能主觀臆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物來建立廣義相對論。所以廣義相對論只是空中樓閣,是沒有真實基礎的荒誕謬論。
愛因斯坦是從以下兩個錯誤的認識出發,從而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1.相對論不應該僅僅適用于狹義的范圍。愛因斯坦認為:“在力學的領域中應用相對性原理必然達到很高的準確度。一個具有如此廣泛的普遍性的原理,在物理現象的一個領域中的有效性具有這樣高的準確度,而在另一個領域中居然會無效,這從先驗的觀點來看是不大可能的?!盵2]
愛因斯坦認為他的相對論應該成為廣義的相對論,適用于廣泛的領域,似乎他的相對論是絕對真理??墒牵覀円娺^哪個物理定律可以適用于廣泛的力學領域嗎?沒有。真理都是相對真理,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才是絕對真理。相對性原理也一樣,沒有可以“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的相對性原理。
2.牛頓的力學第一定律存在缺陷。愛因斯坦質疑經典力學:“經典力學是從下述定律出發的:離其他質點足夠遠的質點繼續作勻速直線運動或繼續保持靜止狀態。我們也曾一再強調,這個基本定律只有對于這樣一些參考物體K才有效,這些參考物體具有某些特別的運動狀態并相對作勻速平移運動。相對于其他參考物體k’,這個定律就失效。”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也是依據這樣一些參考物體K建立的。
愛因斯坦認為這是一種缺陷,即牛頓的慣性定律存在缺陷,質疑:“為什么要認定某些參考物體(或它們的運動狀態)比其他參考物體(或它們的運動狀態)優越呢?此種偏愛的理由何在?”[3]愛因斯坦認為狹義相對論也存在這樣的缺陷,因此,要改變這一狀況,要把相對論推廣為廣泛適用的相對論。
于是,愛因斯坦決定消除這一缺陷。怎么消除這個缺陷呢?“只有借助于與廣義相對性原理一致的物理學才能消除這個缺陷,因為這樣的理論的方程,對于一切參考物體,不論其運動狀態如何,都是成立的?!盵4]愛因斯坦認為他的廣義相對論可以消除這種缺陷,可以提出適用于任何運動狀態的方程??墒?,這樣的方程呢?直到廣義相對論最后,愛因斯坦也沒有提出這樣的方程。
物理定律是什么?物理定律的內容就是被我們認識的自然界客觀存在的自然法則。這些自然法則用確切的文字表述出來,就是物理定律。因此,物理定律是自然法則的正確反映,是物體運動、變化的自然規則。慣性定律,是物理定律的一種,是物體運動的一種自然法則。這一自然法則是客觀存在的,因而也不存在完善或是有缺陷的問題。物體的運動會遵循自然法則,這是自然界的游戲規則。因而,物體的運動遵循他們的自然法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沒有質疑的必要的。我們在前面看到:愛因斯坦認為牛頓的慣性定律存在缺陷,其實就是認為這一自然法則存在缺陷,要改造這一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是客觀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試圖人為地去突破物理定律,去改變自然法則,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受地球引力的束縛,我們不會飄起來。地球實實在在的引力,對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說,是沒有用處的,因為真實的引力無法建立廣義相對論,于是,愛因斯坦到外太空去虛構引力。
1.第一個虛構的引力——加速上升的大箱子。
愛因斯坦設想“在一無所有的空間中有一個相當大的部分,這里距離眾星及其他可以感知的質量非常遙遠”。“我們設想把一個像一間房子似的極寬大的箱子當作參考物體,里面安置一個配備有儀器的觀察者”。“箱子連同觀察者開始作勻加速運動‘上升’?!薄跋渥永锏娜藢贸鲞@樣一個結論:他自己以及箱子是處在一個引力場中,而且該引力場對于時間而言是恒定不變的?!薄耙虼宋覀兇_有充分理由可以將相對性原理推廣到把相互作加速運動的參考物體也能包括進去的地步,因而對于相對性公理的推廣也就獲得了一個強有力的論據。”[5]就這樣,憑借著想象中加速上升的大箱子,愛因斯坦把“相對性原理推廣到把相互作加速運動的參考物體也能包括進去”了,而且還認為“確有充分理由”。
愛因斯坦對這個想象出來的引力非常滿意,認為:“第20節的論述表明,廣義相對性原理能夠使我們以純理論方式推出引力場的性質”?!艾F在不難了解為什么廣義相對性原理(以等效原理為基礎)會導致引力理論。”[6]究竟是通過虛假的引力推廣了相對論,使其成為廣義相對論,還是廣義相對論推出了引力,愛因斯坦怎么自己也搞顛倒了。明明是通過想象的引力推廣了相對論,由此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怎么變成了“廣義相對性原理……推出引力場的性質”?愛因斯坦在概念上經常是混亂不堪,除了上面對因果關系的表述顛倒外,還有“引力場的性質”這個概念,表述也有問題。什么是“引力場的性質”?引力場的性質體現的是引力場的本質。愛因斯坦想象出來的引力,不是真實的引力,只是現象上類似引力,而且也沒有場,怎么會具有引力場的性質。
引力場是物質間相互作用的一種力,引力在空間中彌漫伸展開,連續不斷,作用到一切在其范圍內的物質上。所以,引力的本質是一種力,但這種力的本質是什么,我們至今還不清楚。廣義相對論并沒有以純理論方式推出任何的力,把表現形式上類似于引力的現象認定為引力場,在物理學上是非常不嚴謹的表現。
2.第二個虛構的引力——不規則運動。
愛因斯坦又把我們帶到了他的路基和車廂。“如果車廂的運動變為非勻速運動,例如使用制動器猛然剎車”“車廂里的觀察者由于剎車而經驗到一種朝向前方的沖動,并由此察覺車廂的非勻速運動(阻滯),這一點當然是真實的。但是誰也沒有強迫他把這種沖動歸因于車廂的‘實在的’加速度(阻滯)。他也可以這樣解釋他的經驗:‘我的參考物體(車廂)一直保持靜止。但是,對于這個參考物體存在著(在剎車期間)一個方向向前而且對于時間而言是可變的引力場。在這個場的影響下,路基連同地球以這樣的方式作非勻速運動,即它們的向后的原有速度是在不斷地減小下去”。[7]
現在,愛因斯坦又通過想象,把車廂因剎車產生的力學現象,想象成了突然出現的引力場。這樣,愛因斯坦又輕而易舉地把相對性原理進一步推廣到不規則運動。于是,愛因斯坦便認為“如果我們相對于一個不論作何種運動的參考物體K'來考察這樣的一個區域,那么相對于K'就存在著一個引力場,該引力場對于空間和時間是可變的。這個場的特性當然取決于K'選定的運動。按照廣義相對論,普遍的引力場定律對于所有能夠按這一方式得到的引力場都必須被滿足。”[8]
相對于K'來考察這樣一個區域,就會存在一個引力場嗎?愛因斯坦可以想象在坐標系K'上產生了一個引力場,可是相對于K'哪來的“引力場”。當我站在路基旁相對于正在剎車的車廂來考察這樣一個區域,這個區域會突然產生一個引力場嗎?不會。車廂的剎車,改變了車廂的慣性狀態,車廂里觀察者的慣性狀態并沒有馬上改變,因而他會隨慣性向前沖。相對于車廂的這個區域,并沒有改變它的慣性狀態,我在路基旁也不會感覺到地球(連同路基)的自轉速度突然變慢。所以相對于K'來考察這樣一個區域,是不會存在一個新產生的引力場的。
引力是客觀存在的,引力的存在和不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比如說是一頭驢,你“指驢為馬”,但驢終究是驢,不會因為你把它說成是馬就成為馬了。剎車是改變物體運動的慣性狀態,不會因為有人認為這是引力而真的成為引力了。而客觀上不存在的事物,你再怎么想象有這個事物,它也不會存在。比如你想象家里桌子上有一塊大金磚,你再怎么想象,家里桌子上也不會有金磚。愛因斯坦想象的引力,不論他怎么想象,這些引力也不會存在。
3.第三個虛構的引力——勻速轉動的圓盤。
我們跟隨愛因斯坦又來到了“一無所有的空間”?!霸OK'相對于K作勻速轉動。為了使我們的觀念確定,我們設想K'具有一個平面圓盤的形式,這個平面圓盤在其本身的平面內圍繞其中心作勻速轉動?!薄白趫A盤上的觀察者可以把他的圓盤當作一個‘靜止’的參考物體”。“他頗有正當的理由相信能夠建立起一個普遍的引力定律——這一個普遍的引力定律不僅可以正確地解釋眾星的運動,而且可以解釋觀察者自己所經驗到的引力場”。[9]
愛因斯坦拿出了他的量桿?!斑@個觀察者在他的圓盤上用……量桿做實驗?!薄叭绻@個觀察者引用他的標準量桿(與圓盤半徑相比,一根相當短的桿),放在圓盤的邊上并使桿與圓盤相切,那么,從伽利略坐標系去判斷,這根桿的長度就小于1,因為按照第12節,運動的物體在運動的方向發生收縮。另一方面,如果把量桿沿半徑方向放在圓盤上,從K去判斷,量桿不會縮短。那么,如果這個觀察者用他的量桿先量度圓盤的圓周,然后量度圓盤的直徑,兩者相除,他所得到的商將不會是大家熟知的數π=3.14…,而是一個大一些的數”。[10]
愛因斯坦通過想象,試圖用勻速轉動的圓盤來說明相對性原理還適用于轉動的物體,可是,他卻違背了自己的狹義相對論。第一、從K去考察量桿,因為量桿和圓盤是一起轉動的,如果量桿發生了收縮,圓盤與量桿相同的方向也會發生收縮,而不僅僅是只有量桿收縮而圓盤沒有收縮。第二、測量圓盤周長的觀察者,是在圓盤上測量的,即在K'上測量的,圓盤相對于他是一個靜止的參考物體,不存在長度變化問題,因而測量的結果必然是標準的π。由此可見,愛因斯坦用勻速轉動的圓盤來證明廣義相對論,也是無法證明的。
當愛因斯坦構建完成了以上廣義相對論的空中樓閣,突然宣布該樓作廢,要重新構建。愛因斯坦在第28節中說:“第18節中所用的表述形式是,‘對于描述自然現象(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而言,所有參考物體K、K'等都是等效的,不論它們的運動狀態如何?!@個表述形式是不能夠保持下去的。”愛因斯坦在前面還言之鑿鑿地說“所有參考物體K、K'等都是等效的,不論它們的運動狀態如何”,怎么突然之間就變成了“這個表述形式是不能夠保持下去的”?是有什么物理條件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原來的表述不能成立了?沒有,所有的條件都沒有變化。那么為什么愛因斯坦說這個表述不能保持下去呢?“因為,按照狹義相對論的觀念所推出的方法使用剛性參考物體作空時描述,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盵11]
愛因斯坦給我們開了個大玩笑。因為愛因斯坦提出這一論點,就是以剛性物體作為參考物體,一點一點地想象、一步一步地論述下來的,等他論述完了,宣稱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接著就宣布剛才所有的論述全部作廢,因為它們是“使用剛性參考物體作空時描述”,因而“是不能夠保持下去的”。既然“以剛性參考物體作空時描述”不能構建廣義相對論,從一開始愛因斯坦就不應該以剛性物體作為參考物體。從愛因斯坦的理由來看,廣義相對論的以上表述從一開始就是不能成立的。
大家是否注意到,愛因斯坦在第21節中說過:“因為這樣的理論的方程,對于一切參考物體,不論其運動狀態如何,都是成立的?!钡牵钡剿麡嫿ㄍ瓿闪说谝蛔鶑V義相對論的空中樓閣,他也沒能提出這一方程。他質疑經典力學,質疑自然法則,最后卻提不出他的萬能方程。于是,愛因斯坦轉向了高斯坐標系,以構建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座空中樓閣。
愛因斯坦否定了他自己對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表述后,轉而論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嚴格表述”?!氨仨氂酶咚棺鴺讼荡鎱⒖嘉矬w,下面的陳述才與廣義相對性原理的基本觀念相一致:‘所有的高斯坐標系對于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在本質上是等效的’”。[11]這個陳述能成立嗎?
(1)不存在的參考物體—— 軟體動物。廣義相對性原理如果成立,也是物理世界中的原理,而不是坐標系的原理。要把廣義相對性原理論述清楚,必須要有物理世界中的物體或具有物理實在性的事物來體現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認為:“虛設的剛性參考物體在廣義相對論中是沒有用處的”。“由于這個緣故,我們使用非剛性參考物體,這些物體整個說來不僅其運動是任意的,而且在其運動過程中可以發生任何形變”。“這個非剛性參考物體(可以恰當地稱作‘軟體動物參考體’)基本上相當于一個任意選定的高斯四維坐標系”。[12]
為了構建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引入了他憑空想象的軟體動物作為廣義相對論的參考物體,而且還賦予這些軟體動物特別的屬性:這些軟體動物的運動是任意的,而且可以發生任何形變。
但是,這些軟體動物是不存在的,它們只是愛因斯坦想象的產物,是不真實的。以這些不存在的軟體動物作為參考物體來建立廣義相對論,就是在虛假基礎上建立廣義相對論。建立在虛假基礎上的理論會是真實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種建立在虛假基礎上的理論,其內容不會有真實的成份。
(2)虛構的軟體動物也無法體現廣義相對性原理。在狹義相對論中,參考物體是鐵路路基和火車車廂。在火車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為前提條件,通過洛倫茲變換方程組,把一個事件的空-時量值從一個參考物體變換到另一個參考物體。可見,狹義相對性原理是通過參考物體鐵路路基和火車車廂的相對運動來體現的。而坐標系只是標出了火車車廂和鐵路路基的相對位置及變化。坐標系標出的這些量值,是為計算空-時量值在兩個坐標系中變換提供數據,這些數據代入洛倫茲變換方程組,就可以計算出它們的協變量值。
我們按照建立狹義相對論的方法來考察建立廣義相對論。有這樣幾個關鍵要素:第一、廣義相對論的參考物體是軟體動物。第二、廣義相對論參考物體的運動方式是任意的,在其運動過程中可以發生任何形變。第三、廣義相對論的前提條件?沒有。因為愛因斯坦認為:按照廣義相對論,“真空中光速恒定定律,就不能被認為具有無限的有效性。”[13]第四、廣義相對論中,軟體動物的運動量值(v和t)?沒有。愛因斯坦雖然賦予軟體動物以任意運動的屬性,但軟體動物沒有提供任何運動的數據。沒有運動的數據,無法認定這些軟體動物有什么運動。第五、洛倫茲變換方程組計算的結果?沒有。因為不僅沒有計算所需的原始數據,而且洛倫茲變換方程也無法計算不規則運動和軟體動物的變形。按照建立相對論所需的要素,我們作一個對照:

參考物體運動方式前提條件運動數據計算方程狹義相對論路基和車廂勻速直線運動光速不變v和t洛倫茲變換廣義相對論軟體動物(想象的)任意運動、任意變形 (想象的)無無無
按照以上對照比較,建立廣義相對論,只有想象的軟體動物,這些軟體動物沒有發生運動。雖然愛因斯坦宣稱這些軟體動物可以進行任意的運動,但是愛因斯坦連想象的運動數據也沒有提供,也沒有提供這些軟體動物變形的數據。相對性原理需要參考物體的運動來體現,廣義相對性原理需要參考物體任意的和不規則的運動來體現。這些軟體動物什么運動也沒有,怎么體現廣義相對性原理。所以,哪怕依據虛構的參考物體,也無法建立廣義相對論。
(3)高斯坐標系也沒有表達廣義相對性原理。虛構的軟體動物沒有為建立廣義相對性原理提供必需的要素,愛因斯坦在軟體動物上其實是虛晃一槍,他在本質上是把軟體動物當作高斯坐標系。“使用高斯坐標所作的關于時空連續區的描述可以完全代替必須借助于一個參考物體的描述,而且不會有后一種描述方式的缺點;因為前一種描述方式不必受所描述的連續區的歐幾里得特性的限制?!笨v觀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論的論述,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他需要表述“這樣的理論的方程,對于一切參考物體,不論其運動狀態如何,都是成立”時,便隨手創造了幾個引力,等用完后就拋棄了,因為這第一個表述是不能夠保持下去的,而且他也拿不出“這樣的理論的方程”。當需要嚴格地表述廣義相對論時,又創造了軟體動物。可是軟體動物對建立廣義相對論也沒有幫助,只是被他作為幌子虛晃了一下,最終還是回到了純粹的高斯坐標系?!氨仨氂酶咚棺鴺讼荡鎱⒖嘉矬w,下面的陳述才與廣義相對性原理的基本觀念相一致:‘所有的高斯坐標系對于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在本質上是等效的’”。[14]
高斯坐標系如何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這里,普遍的自然界定律是什么,也是含糊不清的。我們只能看看高斯坐標系是否表達了廣義相對性原理。
愛因斯坦設想在桌面上畫許多相交的曲線,稱作u曲線和v曲線。這些曲線無限稠密地布滿了整個桌面,桌面上每個點都有一根u曲線和v曲線通過,每個點之間都相距很微小的距離,“因此,桌面上的每一點就有一個u值和v值。我們把這兩個數稱為桌面的坐標(高斯坐標)”。“這樣,桌面上相鄰兩點P和P′就對應于坐標
P:u,v
P′:u+du,v+dv
其中du和dv標記很小的數。同樣,我們可以用一個很小的數ds表示P和P′之間的距離(線間隔),好象用一根小桿測量得出的一樣。于是,按照高斯的論述,我們就有
ds2=g11du2+2g12dudv+g22dv2
其中g11,g12,g22是以完全確定的方式取決于u和v的量。”
可是,這個ds2=g11du2+2g12dudv+g22dv2怎么來表達非歐幾里得連續區。愛因斯坦接下來是這樣說的:“對于所考慮的面上的諸點相對于量桿構成一個歐幾里得連續區的情況,而且只有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才能夠簡單地按下式來畫出以及用數字標出u曲線和v曲線:
ds2=du2+dv2
在這樣的條件下,u曲線和v曲線就是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直線,并且它們是相互垂直的?!睆膼垡蛩固沟倪@些論述可以看出,當用數學方程來表達高斯坐標系的曲線時,這些方程表達的是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直線。即:我們在方程中只有直線。數學方程中的直線怎么表達高斯坐標系的u曲線和v曲線?愛因斯坦認為:“我們在上面提出的表述ds2的高斯方法并不是經??赡艿摹V挥挟斔紤]的連續區的各個足夠小的區域被當作是歐幾里得連續區時,這種方法才有可能”?!凹聪鄬τ诩榷ǖ摹笮 颉嚯x’的定義而言,我們所考慮的連續區的各個小的部分愈小,其表現就愈像一個真正的歐幾里得系統?!盵15]可是,ds2=du2+dv2不是“象一個真正的歐幾里得系統”,而就是一個真正的歐幾里得系統。愛因斯坦在這里前后的表述是自相矛盾的。愛因斯坦沒有從數學方程上把非歐幾里得系統轉化為歐幾里得系統,即把曲線轉化為直線。而是通過想象,把曲線想象的非常短。愛因斯坦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u曲線和v曲線就是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直線”。我們把這句話的修飾語去掉,就成了:曲線就是直線。愛因斯坦認為這些直線可以構建u曲線和v曲線。因為愛因斯坦表示:“我們才能夠簡單地按下式來畫出以及用數字標出u曲線和v曲線:ds2=du2+dv2”。
我們從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座空中樓閣的廢墟上,來到了建造第二座廣義相對論大廈的工地上,看到的是建造狹義相對論的構件;相當于我們用方形的磚塊砌一座彎曲的拱門。用方形磚塊砌彎曲的拱門,這在實踐上是可行的,但粘接兩個磚塊的砂漿,必須是拱門外圈一邊厚,里圈一邊薄??梢?,方塊磚要建造出彎曲的拱門,磚塊之間的連接方式必須具有把直線轉變為曲線的功能。這個“ds2=du2+dv2”可以視為建造u曲線和v曲線的“磚塊”。在“ds2=du2+dv2”這些磚塊之間有什么連接方式,以便把直線轉變為曲線?沒有。那么,曲線怎么會就是直線?我們在前面看到,愛因斯坦的辦法是把“du”和“dv”設想得非常短,短到在他的想象中曲線就是直線,直線就是曲線。由“ds”表示的高斯坐標兩點間的距離,它們的長度愛因斯坦是這樣表示的:“很小的數”、“很微小的數值”、“無窮小量的數”[15]。從理論上說,“ds”無論小到什么程度(除“無窮小量的數”。因為無窮小量的數在數值上是無法表示的),直線總是直線,不會因為這根直線很短而變成曲線。哪怕這根直線只有原子大小的長短,它也是直線。因為“ds2=du2+dv2”這個方程表達的不是曲線,也不是一個點,而是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直線(直角三角形)。即:在理論上,它們只能是直線。所以,愛因斯坦沒有用方程表達出高斯坐標系的u曲線和v曲線,當然也沒有表達出高斯坐標系體現的廣義相對性原理。
不過,愛因斯坦總會想辦法解決他的問題。他先借助于狹義相對論:“按照狹義相對論,當我們應用洛倫茲變換,以一個新的參考物體K′的空時變量x′,y′,z′,t′代換一個(伽利略)參考物體K的空時變量x,y,z,t時,表述普遍的自然界定律的方程經變換后仍取同樣的形式”。于是,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直接套用到廣義相對論上:“按照廣義相對論,對高斯變量x1,x2,x3,x4應用任意代換,這些方程經變換后仍取同樣的形式;因為每一種變換(不僅僅是洛倫茲變換)都相當于從一個高斯坐標系過渡到另一個高斯坐標系?!盵11]但是,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是通過參考物體相對運動的數據經洛倫茲變換方程組表達的;廣義相對論僅僅通過高斯坐標系應用任意代換,這些代換用的是什么方程來表達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僅僅表示“這些方程經變換后仍取同樣的形式”,至于怎樣達到“仍取同樣的形式”,愛因斯坦沒有給出具體說明,這些問題也留給了他的讀者自己考慮。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看到高斯坐標系體現的廣義相對性原理,因而沒有理由證明高斯坐標系能表達廣義相對性原理。
梳理了愛因斯坦創建廣義相對論的全部過程,我們看到愛因斯坦拋棄了真實的物理世界,在他的思維王國里空想,用想象的引力和軟體動物構建想象的廣義相對論。縱觀愛因斯坦的所有論述,無法證明物理世界中存在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通過虛構的引力(勻加速上升的大箱子、不規則運動的車廂、勻速轉動的圓盤),把狹義相對論推廣為廣義相對論,由此建立了“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關聯,然后便把他的引力理論都冠以廣義相對論。我們應該認清他的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不是同一個理論。他的引力理論,有的已經被實踐證明了;但他的廣義相對性原理,沒有一條可以被實踐證明。
致謝:感謝何慧給予我數學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