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榮
(民辦四川天一學院,四川 綿竹 618200)
婦產科護理課程是本著以人為中心對女性妊娠分娩產褥期的正常生理變化過程及護理內容進行分析的課程,系統介紹了婦產科常用護理技術和保健方法。高職院校開設婦產科護理學課程能夠幫助醫學生系統學習相關知識,能夠勝任對孕婦產婦的護理工作,加強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婦產科護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課程,是實踐指導不可或缺的理論,也是檢驗護生能力的試金石。護理專業學生今后所從事的都是十分細致的護理工作,對臨床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高職院校大都看重學生對理論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只是采取單方面灌輸的授課模式,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只是在考試前突擊復習,實際操作能力達不到從業標準,不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
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材有些陳舊,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沒有通過授課教材充分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使得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捉襟見肘,在實踐操作中遇到的許多難題在教材中沒有答案。
傳統授課模式的限制使教師只能采取一站式授課,和學生只通過成績進行交流。教師對于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夠,許多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無法得到體現。
高職院校護生未來是要從事護理行業的。高職院校教師多是高等院校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生,高校中更多的是采取科研式教學,教師掌握了扎實理論知識,但卻缺少臨床經驗。
部分學生過于散漫,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端正,只為應付通過期末考試。還有許多選擇護理專業的男生因為性別差異而對婦產科護理課程產生排斥。
理論教學完成后學生就會進行實習,但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過于薄弱,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高職院校應打造出專門的實踐通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并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入實踐體驗課程,實地對患者進行了解。
高職院校每年應在原有基礎上對新的醫學發現進行總結研究,并將有益于教學的內容編入教材和教學任務中,緊跟日新月異的醫療發展水平,為學生提供最新的醫學科研成果資訊。
在原有傳統教學的基礎上,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增加課時,積極進行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護理專業的內涵。生動直觀的教學內容相對于傳統的理論式教學更適合學生,視頻、圖片比文字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通過學生和教師的相互配合來完成情境模擬式教學,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解決突發狀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定教學目標,可通過成果導向激勵機制來調動教師執教的熱情,并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拉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婦產科護理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校可以定期聘請經驗豐富、從業多年、熟知護理行業的醫生或護士到學校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為學生學習提供生動鮮活的護理案例。在教學課余時間,可組織教師進行各種文娛活動,加強新老教師的溝通和一對一指導工作。
護理專業的學生今后要接觸的是鮮活的生命,面對孕產婦病患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應建立學習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期末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可以獲得臨床體驗資格,同時也不能放棄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對癥下藥找出原因,發現學生的長處,做到因材施教。還要調動男護士的從業積極性,淡化性別差異。可以在學生中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互幫互學,以滿足情境教學模式的需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臨床教學對產科護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會對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臨床能力產生直接影響。學校應與醫院共同打造零距離實踐通道,讓學生在教師和醫生的帶領下做好消毒和防護工作進入病房進行學習和考察,并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幫助醫生完成基礎護理和洗護工作。學校應設立實踐訓練室,便于學生在臨畢業時期對實踐能力進行強化訓練。在實訓和實地考察過程中,學生不再單純以書本為重,而是形成了獨立思考、認真觀察的習慣,增強了學生對職業的了解和專業的熱愛,會為了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孕產婦數量不斷上升,孕產婦的健康及護理也得到了更高的重視,于是就需要越來越多的護理專業人才,以期提高護理質量。婦產科護理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對教學方法、師資力量進行優化,全面提升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