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牡丹江大學,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智慧課堂是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打造一個智能化、互動化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更好地運用智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它是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的結合體。智慧課堂以當代高職學生熟悉的互聯網作為平臺,開啟了“線上+線下”的融合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逐漸得到了推廣。高職院校教師要熟悉智慧課堂的理論內涵與操作方法,使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從理論研究走向教學實踐,推動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
傳統課堂中,師生之間交流機會較少,學生的問題、疑惑、想法不能在課上及時提出,很難將知識理解透徹。相比之下,智慧課堂模式下學生的意見可以實時表達,并得到教師的解答,幫助學生掃清知識盲區。另外,教師在智慧課堂中開展隨堂測驗,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自動統計學生的正答率,以及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及時反饋,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智慧課堂模式下,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便捷渠道,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搜索到海量相關資料。從形式上來看,既有文字、圖片,也有視頻材料,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更多的內容。另外,智慧課堂體現了智能化的特征,利用云端分析數據確保教學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即時進行教學評價,推送更加豐富的智能化資源,使教師和學生實現有效互動。
智慧課堂為教學管理也提供了諸多便利,線上打卡簽到、簽退,發帖討論、跟帖回復等等,讓課堂教學不再單調和枯燥。教師可以發起問題討論,讓學生跟帖討論。網絡環境下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往往能夠各抒己見,這對于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除了師生互動外,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并且不會對其他人產生影響。
智慧課堂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準確識別學生的學習特征,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準確評測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學生具有充足的學習空間開展學習活動。從這些角度來看,高職院校通過推廣應用智慧課堂,確實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空間和便利的條件。但是對于教師來說,智慧課堂作為一種新興模式,要想發揮其應用優勢,也迫切需要教師能夠轉變思維、創新方法、提升自我,智慧課堂對教師也產生了激勵作用,提升了教學水平。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探索教學改革路徑,其中“互聯網+”教學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必然趨勢和大膽嘗試,初步展現了強大的優勢和良好的效果。智慧課堂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進一步融合大數據、AI等技術所形成的一種新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具有學習資源多樣化、學習工具智能化、評價工具多元化等特點,能夠對學習環境進行自我感知,根據學生的需求推送個性化服務。可以說,智慧課堂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踐應用,本身就是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領域的一次重大嘗試。
教師在課前準備教案時,必須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使教案內容更加符合學習需要。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問卷調查或是課前小測驗的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通過計算機統計分析,大體上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以此為依據,調整教案難度,為課上教學奠定基礎。另外,在課前教學資源準備上,教師可通過登錄互聯網教育論壇,瀏覽、下載其他教師分享的一些優秀課件,使教案內容更加豐富,涵蓋圖片、動畫、微視頻等多種形式,還可以設計互動問題,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智慧課堂模式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需要在線發布學習任務,提供電子教案,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或是小組探究,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對于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學生只需要參考電子講義,就可以快速掌握。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學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在線與其他組員展開討論。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用發送私信的方式向教師尋求幫助。教師“一對一”提供解答,確保各小組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各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后,將項目提交到平臺上,由教師進行在線點評。
智慧課堂模式下,高職學生的課后時間也能夠得到合理利用。在課上使用完畢的電子講義,教師可以上傳到平臺的資料庫中,或是直接發送到班級QQ群、微信群中。有使用需求的學生,課后可以自行下載,重復觀看,掃除知識盲區。此外,智慧課堂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交流論壇,既可以發布一些學習討論帖,也可以發布生活記錄帖,作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有效渠道,實現智慧課堂從課上到課下的延伸。
智慧課堂采用信息化技術打造課堂教學主戰場,使信息化技術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及手段,達到互動教學的目的。高職院校推行智慧課堂,從客觀上來說,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趨勢。智慧課堂為學生的課程學習創設了良好環境,幫助教師更新了教學技能,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