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哲
中國人對三國這段歷史有著特殊的情懷,受到小說《三國演義》“擁劉反曹”思想的影響,許多人都不喜歡曹魏政權,其陣營文臣武將的名氣也遠不如蜀吳兩國的關羽、諸葛亮、周瑜等人。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曹魏政權人才的質量絲毫不亞于蜀吳兩國。東漢末年,中原兵禍連年,黎民陷于水火。曹操不但用武力統一中原,更任用了一大批循吏來治理地方。他們以儒為本,以法作器,使得北方地區的社會經濟迅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為日后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一個以戰爭為主旋律的風云亂世里,這些幕后英雄往往不為后人所知。然而正是他們的默默付出,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縣人。青年時期,國淵曾跟隨儒學大師鄭玄學習,深得鄭玄器重,稱贊道,“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中原戰亂以后,國淵和邴原、管寧等名士一起遠赴遼東避難。他在山巖開壇設講,由于知識淵博,深得士人推崇,由此天下知名。中原安定以后,國淵返回故里。曹操求賢若渴,征召他擔任司空掾屬。朝堂議事之時,國淵總是直言不諱,毫無私心。曹操為解決糧食危機,下令推廣屯田,命國淵主管此事。國淵提出了許多改革良策,丈量土地,安置民眾,設置官吏,還制定了明確的考課制度。短短五年時間,屯田大獲成功,史載“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更為可貴的是,手握朝廷重資的國淵,十分清正廉潔,他位列公卿,卻布衣蔬食,財物都用來周濟宗族。
曹操西征關中,任命國淵擔任居府長史,總攝大后方事宜。田銀、蘇伯等人乘機在河間叛亂,不久即被消滅,大量人員被俘。根據法律,這些叛亂從黨都應被處以死刑,可是國淵卻持有不同意見。他向曹操進諫,這些人并不是首惡分子,應當予以寬大處理。曹操最終同意了國淵的請求,上千人得以活命。在匯報此役殲敵戰果時,國淵并沒有遵循舊例“以一為十”,而是據實上報。曹操問其緣故,國淵答道:“征討外來敵寇,夸大殺敵戰果,是為了炫耀自己武力,同時讓百姓折服。河間在國境之內,這種平叛戰爭,雖然也是勝利,我卻感到羞恥。”曹操聽后非常高興,升他為魏郡太守。
在魏郡任內,發生了一起匿名誹謗案件,曹操震怒,下令一定要抓出幕后兇手。國淵暗中向曹操要來了這封匿名信,仔細進行研究,發現這封信多次引用張衡(即地動儀發明者)的《二京賦》,于是計上心來。國淵向功曹下令道:“本郡是大郡,現在又是首都,卻沒有多少有學問的人。應當找一些聰明的年輕人,派他們拜師求學。”功曹找來了三位年輕人,國淵對他們說:“你們的學問還差得很遠。《二京賦》乃博物之書,世人卻忽略它,沒多少人學習,你們要找到精通《二京賦》的人,向其拜師學習。”說罷,又悄悄把自己的真實意圖告訴了他們。不久,這些人就找到了精通《二京賦》的人,開始拜師求學。官吏乘機獲得了此人的筆跡,拿來匿名信對照,發現高度相似。很快,這個案件就水落石出。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杜畿年少喪母,又被繼母虐待,生活困苦。可是他卻能善待繼母,孝行遠近聞名。年僅二十歲的時候,杜畿就被任命為郡功曹,兼鄭縣縣令。當時鄭縣的司法工作幾乎陷于癱瘓,案件堆積如山而不能決,監獄關押著數百名囚徒。時為亂世,杜畿認為,當務之急應當是以最快的速度清積案,否則牽連日久,很容易釀出禍端。于是他親臨監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處理完了這些案件,肅清了監獄,穩定住了縣政。當然,也正是因為杜畿把速度放在了第一位,有些案件的審理存在瑕疵。不過在當時的人看來,杜畿年紀輕輕,卻能有如此高的視野格局,堪稱奇才。很快,杜畿被舉為孝廉,一路升遷。中原戰亂起后,杜畿棄官而去,前往荊州避難。曹操穩定中原局面后,他才返回故里。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認為杜畿“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大力向曹操舉薦,于是杜畿被委以司空司直、西平太守等一系列要職。
河東郡衛固、范先等人圖謀造反,曹操得到密報后,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赴任途中,衛固早已派數千軍隊扼守黃河渡口,擋住杜畿去路。曹操遂令大將夏侯惇前往平叛。杜畿不待夏侯惇大軍到來,打算繞道前往河東上任,下屬們紛紛勸諫。杜畿說:“河東郡有三萬戶居民,他們并不是全想造反。現在趁著衛固等人還沒有和朝廷完全撕破臉,我曉以利害,從內部瓦解敵軍,一月之內,大事可定。”說罷,杜畿便孤身前往河東郡。到郡之后,杜畿果然巧妙地穩定住了衛固、范先等人,繼而又破壞了他們的陰謀,從內部極大地削弱了叛軍的力量。不久,夏侯惇大軍抵達,很快便平息了這場叛亂。

幕后英雄的默默付出,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當時很多郡縣都被戰火波及,大多殘破不堪。有賴杜畿之謀,河東未遭酷戰,受到的損失最小。戰亂平息后,杜畿繼續擔任河東太守,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歲月。杜畿施政寬仁,對百姓體恤有加。遇到百姓訴訟,他總是先曉之以情理大義,讓他們回去反思,促進雙方和解,不要激化矛盾。如果還是想不通,再到官府去解決。父老鄉親紛紛自我反省說:“有這么好的太守,我們為什么不聽他的教誨呢?”從此,河東郡的訴訟案件數量大為下降。河東境內的孝子、貞婦、順孫,杜畿隨時嘉獎勉勵,免除他們的徭役。杜畿在推行儒家仁義教化的同時,非常注重法治。他鼓勵農業生產,即便農家飼養雞豬這些小事,都定有詳細的章程。在杜畿的管理下,河東郡“百姓勤農,家家豐實”。平虜將軍劉勛是曹操的親信,朝野莫敢忤逆。他曾寫信向杜畿索要河東特產大棗,杜畿委婉地拒絕了他。后來劉勛犯法被捕,曹操得到了雙方往來書信,感嘆道:“杜畿可謂‘不媚于灶’者也。”
政績如此顯赫,杜畿并未驕傲,他說:“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下令在冬季農閑時節治兵講武,加強本郡的軍事力量。同時,杜畿又下令建立官學,他親自為學生授課,河東郡民的文化事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后來河東郡誕生了一大批碩儒,皆是杜畿之功。涼州韓遂、馬超起兵反曹,弘農、馮翊等地也參與其中。河東郡緊鄰這些地區,卻沒有百姓參加叛亂。曹操平定此亂之時,全賴河東郡的糧草供應。直到叛亂平息,余糧尚有二十多萬斛。后來曹操又西征漢中,河東郡派出了五千民夫負責運輸糧草。當時百姓苦于徭役,逃亡者甚多,有些地區甚至因此發生民變。唯有河東郡派出的民夫沒有一人逃亡,他們互相勉勵道:“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其得人心如此。依照政績,杜畿早該離任高升。可曹操認為“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因此雖升其職,卻仍命其治理河東。杜畿在河東十六載春秋,政績常年天下第一。
何夔字叔龍,幼年喪父,為母、兄撫養長大,以孝友著稱。中原戰亂后,何夔避亂淮南,后來接受曹操的征召擔任司空掾屬。曹操對待下屬十分嚴厲,動輒施以杖刑。何夔隨身備著毒藥,誓死不受屈辱,所幸一直未曾受到曹操責打。后來,何夔擔任長廣郡太守。該郡依山傍海,飽經戰亂。何夔赴任之時,郡人管承聚眾三千余作亂,殘害百姓。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當調兵進剿,唯有何夔表示反對。他說:“管承等人不是天生就喜歡違法作亂,而是缺乏教化,不知道改過為善。如果派兵進攻,他們一定會拼死抵抗。就算最終我軍取勝,軍民百姓也會損失慘重。不如用恩德感化他們,使其改過自新,不戰而勝。”于是何夔派遣郡丞黃珍前往管承處游說,最終管承等人主動請降,避免了一場大戰。
不久,曹操制定了新的法令頒行諸郡,同時又下令收取租稅綿絹。何夔認為長廣郡剛經歷戰火,不能馬上用重法治理。他向曹操上疏道,“自從戰亂以來,百姓流離失所,現在稍有安定,卻還沒有進行教化。剛頒布的法律,多為禁止性條款,用刑頗重。長廣郡下所屬六縣剛剛安定,正面臨饑荒,如果全部都用嚴刑禁令治理,恐怕會有不少違法之人。如果誅殺這些違法者,那就違背了體察民情、教化百姓、順應時勢的初衷。我認為本郡應當仿照邊疆地區或新建國家的辦法,那些民間小事,就讓地方官因地制宜隨時處理,只要上符國家大法,下順百姓之心即可。三年以后,百姓安居樂業,然后再統一適用新法治理,那時就令行禁止,無所不達了”。曹操接受了何夔的意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