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①關于讀書,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作“讀書改變人生”。我對此很是懷疑,覺得和過去我們曾經批判過的“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價值觀頗有些相似,或者說是異曲同工。只不過,讀書所要改變的人生目標有了變化。其實,變化也不大,仔細對比一下,與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和區別。
②因此,我一直以為,提“讀書改變人生”不如說“讀書豐富人生”更好些。因為前者有著明顯的實用主義色彩,將讀書當成人生進階的階梯乃至敲門磚,將本來是滋潤心靈與精神的書籍,變成了改變人生的工具,實在有悖讀書的初衷。
③近讀《聊齋》,讀到其中一篇《書癡》,更堅定了我對“讀書改變人生”的質疑。
④《書癡》講的是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叫郎玉柱的書生,信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的古訓。結果,讀書的三項“指標”全部達成,讀書真的能夠改變人生,郎玉柱自是歡喜不已。而且,顏如玉還和他成家,為他生了孩子,只是顏如玉要求他必須把書全部扔掉,不再讀書。郎玉柱對顏如玉說:“書是你的家,我的命,怎么能扔呢?”顏如玉對他說:“你的命數到了!”果然,一語成讖,一位姓史的縣太爺欲掠顏如玉,殺上門來,遍查書中,卻沒有找到,一氣之下,將郎玉柱家的書全部燒光。《書癡》最精彩的是這一部分。下面的故事,則是因果報應,郎玉柱依然堅持讀書,最后考取功名,中了進士,當了巡按,法辦了貪官史縣令,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樣樣進賬,落進窠臼。
⑤如果刪去后面一節,前面所寫則可以說是對今日的一則醒世恒言,盡管最后結局有些極端,但對于欲望與實用主義過于張揚的所謂“讀書改變人生”,真的是具有反諷之意。藏在書中的絹紗美人顏如玉,即使沒有告訴我們讀書的真諦,起碼告訴我們,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當然可以從書中得到,但如果讀書的目的僅是如此,便也可以悉數失去,不那么真實可靠。
⑥想一想,如今,我們雖然不再說什么“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但是,很多人的心底,其實還是相信的。“讀書改變人生”的提法如今很是響亮。你不覺得這兩者之間似曾相識嗎?
⑦不可否認,自古以來,讀書的目的都不會那么純粹,讀書包含著功利的因素本無可厚非,讀書過程中的實用主義,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合理成分。只是不要把讀書功利與欲望的色彩涂抹得過于張揚而凸顯就好,不要讓我們真成為《聊齋》里的那位郎玉柱,讀書之后完滿收獲了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箭箭中的,立刻升遷為巡按,將史縣令打翻在地,從學霸一躍成為物質與權力的三重霸主。
⑧我們可以說讀書有助于改變人生,但我們更要說讀書可以豐富人生。改變人生,只是讓我們的生活富有;豐富人生,則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半徑延長,讓我們的精神天空軒豁,讓我們的視野開闊,走出水泥建筑遮擋住的天際線,看到遙遠的地平線。
(選自《遼寧日報》2020年7月1日 ,有刪節)
閱讀
練習
1.作者對“讀書改變人生”這一觀點持什么樣的態度?
2.文中引用《聊齋》中書癡郎玉柱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能不能換成后面括號中的詞語?為什么?
我們可以說讀書有助于改變人生,但我們更(也)要說讀書可以豐富人生。
4.你覺得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吳應海 設計)
(參考答案見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