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艷,胡豪飛,許海丹,彭亞利,劉洪景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是終末期腎病常用的治療方法,病人透析期間血液與透析用水會通過半透膜大量接觸,因此透析用水質量會直接影響到透析效果[1]。若透析用水受到微生物或化學污染,有害物質會通過血液透析半透膜進入病人體內,引起各種并發癥,影響病人透析效果[2-3]。透析液中細菌量超標會導致體內內毒素水平偏高,影響紅細胞壽命,從而導致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影響病人生存質量[4-5]。此外,長時間血液透析會導致機體出現慢性微炎癥反應,而炎癥反應會影響機體免疫,進而增加病人并發癥的發生,影響病人生活質量[6]。超純水與普通水相比,其細菌菌落計數<0.1 cfu/mL,內毒素水平<0.03 EU/mL[7]。因此,本研究將改造反滲機作為二級反滲系統,再經微濾器濾過后將普通純凈水變為超純水,并作為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液,觀察超純水血液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貧血、血漿內毒素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血液透析時間≥6個月,每周透析次數3次;③干體重相對穩定;④血管通路為動靜脈內瘺,能保證血液透析時血流速≥200 mL/min;⑤血液透析時采用肝素抗凝;⑥病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內出現嚴重感染、急性心血管事件或患有惡性腫瘤;②預期壽命少于2年;③合并急性感染或其他免疫系統疾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0~72(58.3±4.5)歲;體質指數(BMI)25.8~31.7(28.9±1.4)kg/m2;血液透析時間6~54(15.8±2.5)個月。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0~72(58.7±4.2)歲;BMI 25.9~31.5(28.4±1.7)kg/m2;血液透析時間6~54(15.4±2.7)個月。兩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應用費森尤斯4800 S型血液透析機進行血液透析,對照組采用NIPRO-150 G型號透析器,觀察組采用PES-150 DS型號透析器,所有透析器均為一次性使用。兩組病人均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進行透析,對照組采用普通純凈水配制透析液,透析液內毒素含量<1 EU/mL;觀察組采用超純水配制透析液,超純水為普通純凈水經北京康德威雙極反滲水處理機改造成的二級反滲系統,再經微濾器濾過形成,內毒素濃度<0.03 EU/mL,細菌生長數<0.1 cfu/mL。兩組透析液流量、血流速、抗凝劑種類及劑量相同,血液透析時血液流速控制在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600 mL/min。兩組干預時間均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病人透析前后貧血相關指標、內毒素及炎癥因子水平,所有數據均由本院生化實驗室提供。①貧血相關指標:采用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測定透析前后兩組病人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水平,同時記錄兩組病人每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促紅素)用量。②內毒素:采用BET-24A細菌內毒素分析儀動態濁度法檢測,可測內毒素范圍0.01~10.0 EU/mL。③炎癥因子:透析前后抽取病人靜脈血5 mL,標本離心后留取上清液,并置于-20 ℃冰箱中冷凍保存,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兩組病人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表1 兩組病人透析前后Hb、HCT水平及每周促紅素用量比較

表2 兩組病人透析前后內毒素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一般情況下人體內內毒素含量為0~0.1 EU/mL,若內毒素含量>0.1 EU/mL則提示機體有細菌感染的可能[8]。維持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過程中體外循環是通過透析器與透析管鏈接,因此隨著透析次數增加病人被細菌污染的風險明顯增加[9-10]。透析膜是具有一定透析性的半透膜,一般情況下大分子物質并不能通過透析膜,但當透析用水被內毒素污染后,其水解物則能通過透析膜進入病人體內,從而增加病人細菌感染風險,因此透析用水質量是影響血液透析病人內毒素水平的重要因素[11-12]。超純水是通過復雜反滲透技術獲得的純凈水,其質量達到靜脈注射用水標準,采用純凈水配制的透析液在經過超濾器過濾后可獲得超純透析液,從而減少血液中內毒素含量[13-14]。
有研究指出,體內內毒素水平與各種慢性疾病發生有密切關系,內毒素會破壞紅細胞結構,誘發病人營養不良,并加重病人貧血,從而影響病人維持性血液透析效果[15]。本研究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應用超純水配制的透析液進行血液透析,結果顯示透析后觀察組病人Hb、HCT水平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而每周促紅素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超純水配制的透析液進行血液透析能有效預防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貧血發生,且采用超純水后能減少病人促紅素使用量。考慮原因與超純水中鋁、銅、砷、鉛、銀等重金屬元素及內毒素含量較少有關,同時超純水透析能有效清除大分子,減少對紅細胞及骨髓的抑制,從而改善病人貧血癥狀[16-17]。CRP、IL-6、TNF-a屬于炎癥細胞因子,正常情況下機體中CRP、IL-6、TNF-a含量很低,當機體出現慢性炎癥反應時血清中CRP、IL-6、TNF-a水平明顯升高[18]。本研究中兩組病人血清中CRP、IL-6、TNF-a含量處于較高水平,提示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炎癥反應較明顯,這可能由于病人腎功能濾過功能下降,尿液及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不能有效濾過,導致體內內毒素增加,從而誘發機體釋放炎癥因子[19-20]。觀察組病人透析后血漿內毒素、CRP、IL-6、TNF-α含量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超純水中污染物減少可減少機體促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病人炎癥狀態。魏媛媛等[21]認為,采用超純水作為透析液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炎癥狀態,可能與超純水的應用能減少抗氧化劑的丟失有關。
綜上所述,采用超純水配制透析液進行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維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炎癥狀況,從而間接改善病人的營養水平,減少營養不良引起的相關并發癥,提高病人血液透析效果及生活質量,改善病人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