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嘎木拉
(呼倫貝爾日報社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進入到21世紀后,隨著數款具有強大傳播能力的自媒體媒介的普及,人類社會進入到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網絡途徑,向外界迅速傳播自己的信息,進而建構起數字化的自媒體虛擬空間。就自媒體軟件被設計和推廣的早期動力而言,是為更好滿足人類信息傳播的本能需求。
智人群體早期在同自然界、動物界和不同人種斗爭過程并不占據優勢。為贏得生存競爭,智人逐步選取了一種獨特的適應路徑,即建立個體數量龐大的群體,以群體成員間的有效協作彌補個體的生理局限,贏得物種競爭。建立成員數量龐大的群體所需要借助的紐帶是傳統的血緣關系或熟人關系所無法提供的。在尋求滿足這一需求的策略過程中,智人逐漸建構起復雜的符號溝通能力。“我們具有一組符號,我們利用這些符號來標示某些特征。”[1]智人群體通過以符號為媒介,創造象征性的方式,建構恢弘的象征性世界,圍繞這一象征性世界來團結其數量龐大的成員,建構起群體的共同行動路徑。例如,在原始社會圖騰信仰中某種常見的樹木動物被象征化,視為一大群人共同的祖先,進而建構起穩定的部落群體。
語言是人類創造的另一象征性的符號體系,也是智人群體創造的最為普遍、最為根本的象征性體系。語言在建構群體的凝聚力時,需要被不斷的傳播,進而在動態過程中持續建立成員間的共同意義與價值。因此智人有著比其它人種和動物界更加復雜的語言體系,同時人類個體也擁有更加強烈的傳遞信息的原始沖動。因為信息只有更多地在更加廣泛的個體間傳播,符號象征性才有可能在更多成員間生成的更加牢固。進而人類才能夠持續保持成員數量龐大的群體,并實現相應的集體行動。
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進入到自媒體時代。人類成員的傳播本能得到更加徹底的釋放。人們將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生活情景等感覺刺激,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分享到自媒體上。同時,伴隨著人生經歷所感受到的主觀心理體驗、諸如對世界的觀點、情感感受、意志能動性的實現過程等都成為人們在自媒體上主動傳播的重要內容。
凝聚人類群體的集體行動能力的根本因素是身處心理深層結構中的價值因素。在前自媒體時代,人類的共同價值塑造路徑呈現出結構化特征。在這些結構化的塑造路徑中被允許塑造的價值傾向內容,受到諸類權力主體的規訓。家庭組織的倫理綱常教育、社會組織的道德約束浸染等都是價值塑造路徑所在。隨著自媒體的普及,由幾類價值塑造路徑發揮主要作用的傳統格局被打破,人類個體傳播建構自身個性化價值的能力大大提升。進而自媒體虛擬空間與實體世界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規訓的互構格局。
實體世界是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世界。在原始的傳播本能驅使下,人們把自己在生活世界中的所觀、所聽、所思、所喜、所哀,以某種符號形式上傳到自媒體空間中。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符號信息被傳播到自媒體上,這些信息都負載著發出者個體的價值傾向。例如,哪個景色是美的?各類節日的幸福應如何被標注?人生中哪類人是值得交往的?人生如何度過是有意義的?近幾年,將某一地區的特色文化,典型的聚焦于某一個個體身上,讓此人的生活信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的“網紅”事件越來越多。此類“網紅”事件是實體世界的價值投射于虛擬空間的典型案例。自媒體虛擬空間成為一種價值觀的匯總地、傳播源。
受到信息傳播本能驅使,人類個體也有持續的接受符號、闡釋符號并進一步傳遞符號的本能。我們一般將這種本能稱之為好奇心。信息在自媒體虛擬空間的傳播過程中,某些特定符號會在自媒體虛擬空間中被不斷再闡釋,中間傳播者將自己的獨特價值再次賦予原有的符號載體,不斷豐富某一符號所傳遞的信息與價值。以“網紅”事件為例,不同的人對某一“網紅”的觀點、感受、闡釋都呈現差異。在人們的差異化解讀中“網紅”本身成為了一種虛擬符號,其承載的內涵持續豐富,而虛擬空間的“邊界”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擴充。
如果說,自媒體中的價值信息在早期是實體世界的投影,那么隨著自媒體虛擬空間的勢強,其內部承載的多元個性化價值傾向,傳播到不同個體心理深處,進而影響著其他個體在實體世界中的行為傾向。自媒體虛擬空間正在擺脫原來的被投射物的地位,作為能動主體反過來影響著現實世界。自媒體虛擬空間對現實世界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向個體傳播信息,進而改變其主觀價值與行為的方式完成的。下面從價值來源與影響策略兩方面入手闡釋自媒體虛擬空間對實體世界的影響過程。
1.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價值的來源主要有兩種。(1)個體創造新的價值并加以傳播,進而改變現實世界中的人類行為。自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促使部分個體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價值傳播開來。這一趨勢在商業領域表現的最為典型。自媒體虛擬空間是制造商或銷售商促銷自己商品的重要舞臺。“自媒體營銷已在廣大年輕消費者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當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器。”[2]自媒體營銷的宣傳策略主要有以下兩種。首先,圍繞自己的商品創造某種故事,賦予自己的商品以某種獨特意義,進而同潛在的顧客形成價值共鳴,提升其購買概率;其次,向潛在的顧客群體宣傳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或習慣,通過改變顧客的基礎價值,進而提升自己商品的售出概率。在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各路商家的“說教式”文本比比皆是,正在大規模傳播。此類信息所宣傳的生活方式或價值傾向,都同其背后的商業戰略聯系緊密;(2)現實世界中原有價值在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得以強化,進而改變現實世界中的人類行為。尤其是原來在現實世界中便有傳播基礎的某類價值,在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得到持續的強化。在原來的傳統傳播路徑中此類價值可傳播的頻率較低、符號載體形式較單一。在自媒體時代,持有某一價值傾向的個體,可以將自己的價值傾向形象化、典型化的加以體現,進而將其傳播出去。一個精心錄制的視頻、一張設計巧妙的圖片、一句內涵深刻的話語,都可能成為部分人喜愛的信息。上述視頻、圖片與話語秉持的價值傾向喚起或強化了人們一息尚存的深層價值,持續強化了現實世界中部分個體的共同價值,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實世界。
2.自媒體虛擬空間改變現實的方法策略。(1)自媒體中的信息符號往往以典型化、完美化、戲劇化、個體化、矛盾集中化的形式顯現出來,進而提升對人類個體的深刻影響能力。在接受呈現上述特征的信息符號過程中,人們的情緒往往更為容易被調動起來,內化并接受其潛在的價值,進而改變自身的行為選擇取向。這是傳統的符號媒介難以做到的;(2)受到某些原有的知識儲備與價值傾向性影響,人們很有可能從自身原有心智結構特征出發,對自媒體虛擬空間的符號做出二次闡釋,進而得到其他人從這一符號中無法得到的深刻價值。這種通過對符號的再次闡釋來傳遞價值的可能,在原有現實世界中已經擁有一定程度的共性價值的個體之間更容易產生。可以說,現實中的個體對自媒體虛擬空間中符號的解讀,是從表層信息向深層價值遞進的過程。當個體把自己的符號傳播到虛擬空間時,這一符號擁有了一定的自在性,成為被不同個體能動解讀的對象。在這一過程中,虛擬空間中的符號在持續的改變著人類個體的價值傾向,進而改變著個體的行為。最終改變著現實。
自媒體虛擬空間中的信息依靠其個性化的價值負載、多樣化的形式樣態正在對實體世界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因此,這一影響力也正在被自媒體平臺積極利用,創造諸類“游戲規則”,提升人們參與的積極性。部分人為了在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展現出特定符號信息,進而在“游戲”中占據優勢,不惜于改變自己在實體世界中的生活狀態。這是自媒體虛擬空間的價值對個體實體世界的能動影響的極高形式。
在上述趨勢影響下,部分個體的生活正在背離其實體世界中的自在狀態,成為現實中的“演員”。固然人類社會自古就便有“身份”與“角色”意識,但這種身份與角色還是具有極強的穩定性。而被自媒體虛擬空間的價值所被動牽引的“演出”極為容易受到虛擬空間內部價值流變之影響,呈現出不穩定傾向,進而使個體的實體生活世界容易陷入到失序的窘境。同時,對自媒體虛擬空間中價值的過度追求,正在削弱部分個體參與實體生活世界的積極性,變得日益封閉。這種動力缺乏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解構實體世界的秩序與結構。
無論自媒體虛擬空間的生活與價值多么豐富多彩,自媒體虛擬空間自身的存在還是需要依托于實體生活世界的支撐。在未來,技術的發展可能會繼續提升自媒體虛擬空間的獨立生存能力。但需要反思的是,這種持續虛擬化的趨勢是否能夠給我們帶來現在實體世界中這般穩定的認知與主觀體驗。“自媒體發展的目的與本質不外乎推動社會發展,為使用者提供便利。我們認為自媒體正確的發展方向應促進自媒體與優質信息的結合,符合其發展高度。”[3]就是說,虛擬與真實的交融過程中,理應有一種規則對其進行規范。而現實實體世界中的道德規范理應處在更加根本的地位之上,對其交融過程施加以規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