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 北京廣播電視臺
網絡的迅速發展讓人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在網絡上獲取各類信息,信息的瀏覽速度越來越快,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不良信息夾雜在大量網絡信息之中,不良信息正是利用了網絡這一新媒介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造成了大量的社會和道德問題。但是目前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控制手段缺效果欠佳,而對于傳播渠道的控制更是被人們忽略。
在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對網絡不良信息的界定是指通過互聯網絡散布的不符合法律規定、有違社會公共秩序與道德,對社會產生有害影響的信息。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有9個方面的網絡信息為不良信息: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①
網絡不良信息傳播首要特點在于高速性,網絡不良信息能夠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傳播,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網絡信息的傳播優勢,近期的一個網絡事件充分體現出了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的特點。網絡不良信息傳播還具有跨地域性,很多不良信息通過網絡,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分界。不良信息的發源地可能距離我們有上千公里的距離,但是通過網絡,僅用幾秒鐘就能傳播到我們身邊,而且信息會在各類網站之間不斷轉載。在這種轉載之中,每一個網站都成了不良信息的傳播者,這些網站的瀏覽者可能來自世界各地,一則不良信息經過幾次轉載,很可能就覆蓋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地域范圍。
在傳統媒體上,所有信息都是經過“把關人”的審核再進行發布的,而網絡則創造了一種沒有“把關人”,或者說信息的發布可以不經過“把關人”的傳播模式。這種模式省略了傳播中間最為關鍵的環節,即由“把關人”對于信息的審核過程,網絡信息大多數是由沒有經過專業指導的普通網民發布的,信息發布出來之后,才由網絡信息服務的提供者即網站的經營者進行選擇和篩選。
人們長期將限制不良信息的途徑集中在不良信息的發布者這一環節,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忽略了傳播渠道在不良信息傳播過程中可能獲益,正是由于很多網站一味追逐經濟利益,為不良信息的傳播創造了機會。
網絡服務的提供者雖然是無償提供的信息交流平臺,但是以論壇為例,大多數論壇需要通過廣告來獲取網站運營的資金,而網絡廣告的價值是由網站的點擊率決定的。點擊率與電視媒體的收視率、紙質媒體的發行量類似,是網絡媒體受關注程度的硬性指標,直接代表了網站的商業價值。一般來說虛構的網絡假消息或者是包含暴力、色情內容的不良信息,都較容易引起網民的關注,傳播這類消息會明顯帶來點擊率的提升。假如一個論壇對在自己服務器上發布的不良信息進行保留,可以有效增加網站點擊率,為網站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
目前法律法規對網絡不良信息有了相關規定,但是目標主要為不良信息的發布者,如果想從傳播渠道限制網絡不良信息,我們有必要出臺針對傳播不良信息的賞罰制度。2006年北京網絡新聞評議會展開第一次評議,對存在不良信息的新浪、搜狐、網易、TOM、中國搜索、搜房網、博客網等網站提出了書面批評,并要求問題嚴重的網站向社會公開道歉。我們應該借鑒這些,對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進行處罰。
如果我們想從傳播渠道限制不良信息傳播,首先應注意到的就是規范網站成立的步驟,任何一個熱門網站都不可避免的要與廣告業務產生關系,多數網站已經是一種經營實體,我們有理由將之納入企業范圍內。因此,首先應該對網站開辦的條件做出限制,目前直接要求所有網站都需要注冊為企業在執行中有一定難度,我們可以選擇逐步實施。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因此監控每一個信息發布者是不現實的,但是現在的技術手段完全有能力對社會影響較大的熱門網站進行實時監控。雖然技術手段還不能達到通過限制人們發表不良信息的水平,但是我們可以對網絡上影響較大的信息交流平臺進行監控,一旦網站上有不良信息出現,第一時間將不良信息進行屏蔽。很多中小論壇的內容都是從影響力較大的網站上引用而來的。如果在主要網站上沒有得到相關消息,不良信息被一般網民瀏覽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即便中小論壇上出現了不良信息,沒有主流信息平臺的證實自然降低其可信度,達到了控制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的目的。
網絡作為一種獨特的傳播媒體,應該成立針對網絡傳播媒體的監督機構,由各方面人士聯合對熱門網站進行管理,這種監管機構出了需要國家行政機關的參與,還應該有業內人士的補充,對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或者間接擴大了不良信息負面影響的網站進行處罰。利用這種成立行業自律協會的形式,對熱門網站進行監督,確保這些網站能夠為限制不良信息傳播承擔相應的義務。
總之,網絡作為時下最為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已經是越來越多人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但是不良信息夾雜其中的問題已經使網絡信息的公信力產生了危機,很多人對網絡信息表示不信任。目前限制網絡不良信息的手段還不夠全面,從傳播渠道對不良信息進行控制正是被我們忽視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應該嘗試從網絡信息傳播渠道這一傳播環節對不良信息進行管理與抵制,力爭還公眾一個純凈的網絡空間。
注釋
① 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media/2003-02/08/content_718680.htm,199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