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塵 李純斌 李昊璇 譚笛芬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相較于之前更加注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共中央辦公廳也于2013年出臺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文件。2017年,黨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及履行它的重要意義。所謂核心價值觀,是指能夠體現社會統治階級和主體成員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統治階級和主體成員的價值訴求,對社會變革、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起維系和推動作用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也是國家共同體的思想道德基礎。黨的十八大將其凝聚在24個字當中,在看似簡單的24個中,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個人層面分別進行了詮釋。第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八個字回答的是關于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的重要問題,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中的國家層面;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把我們應該建設什么樣的社會這一問題回答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的社會層面的內容;第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毋庸置疑是對個人層面的解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這個基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提出來并加以宣傳,深入到每一位公民的心中,并運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去,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所以毫無疑問,二者都能夠體現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越性;另一方面,二者各有各的特點和更加看重的地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僅由24個字組成,更加具有概括性,也更加的易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2]在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對我國公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育,學校教育是極端重要的環節。
一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向人民大眾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我黨性質所決定的,我們黨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黨,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都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沒有放棄最根本的精神指引。想要目標的實現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批又一批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需要把在人才培養中,通過向廣大學生宣傳這一理論,通過用這個理論武裝人民的頭腦,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合力,進而將這一力量運用到實踐當中,完成歷史和人民富裕的歷史使命。
二是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理論自身的本質要求。回溯到馬克思在創立理論的時代,彼時馬克思就已經非常明確地指出,在他之前不乏許許多多的思想家觀察到了世界的千姿百態并用優美的語言對其進行了描述,但是相比于更加重要的改變世界,認識世界只是初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卻高于實踐,是在實踐過程中升華的總結性論述,它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實踐已經證明,這個武器是十分強大的。要想把改變世界宗旨變為現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更加強調它的實踐性,啟示廣大學生不應僅僅著眼于學習上,更重要的是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高職院校的廣大學生有著蓬勃的朝氣,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重任,因此,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被學生們知道、了解的越多,實踐的越多,就會落實的越好。
三是具有團結作用。能夠讓全社會成員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進一步提高黨的理論對群眾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將一切不利于國家社會發展的干擾排除在外,一心一意謀發展、搞建設。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以《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為遵循,以學校黨委會、校務會總體部署為指導,按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和落地落實落細措施并行并重的思路進行實踐。
一是融入校風校訓。校風和校訓在一個學校的發展過程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校風和校訓中加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準確把握和理解,無論是對于培育還是踐行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二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陣地,立足學校大思政體系,通過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有機結合,突出“立德樹人”的工匠之“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通過志愿服務、職業道德、廉潔文化等專題研修形式,加大“匠德”的訓練和考核力度,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不用被老師提醒著而自己主動地積極地做一些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利的事,成為24個字的堅定不移的信奉者進而成為實踐者和傳播者。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思政工作實踐相呼應、互印證的實踐體系。
三是融入教研科研。以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習社團、“中華美德研究院”為依托,舉辦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大講堂、勞動教育論壇、征文大賽,開設相關主題網站。
四是融入校本多樣實踐模式。第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校互動模式。結合人才培養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經濟社會資源等,多在教學項目上下功夫,通過豐富教學設計,實現對知識更高效率,更有意義的傳遞。進一步把教師作為導演、主持的身份組織教學,學生注重角色扮演,通過設計好的教學任務,來獲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與能力、體驗與感悟。第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媒體+網絡課堂。課程教學傳播并非僅僅只包含有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模式,在學生沒有參與課堂時,學校應當注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學習途經,比如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網上教育教學資源,全部免費不限時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學習的平臺,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新優化授課方式和授課手段,讓學生在樂中學。第三,拓寬傳播載體。現階段大多數學生對新型網絡媒體的使用率是很高的,比如微博、微信等,所以學校注重拓寬這類平臺的使用率豐富課程教學傳播形式,更好傳播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是立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學生“生活區+學習區”建成體驗、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物質環境,注重整體設計,注重建設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實效明顯。通過不斷學校黨建公園、工業文化中心等實踐育人場所,把傳播基地和中心建造出來。
二是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立足點,對校園環境進行更新改造。將橫幅、雕塑等這類具有藝術風采的物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收到物質表面下優秀文化的熏陶。
一是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積極引入行業、企業的管理體系,讓經濟社會發展、行業企業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能夠融入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被學生所接受或內化。
二是與現代大學制度相結合,通過現代治理制度體系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讓學生在思考“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中感受責任擔當,引領現代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塑造。
三是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模式,成立素質教育中心,通過完善軟件和硬件,進一步來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群體中的培育以及踐行,并將此作為基礎考評指標。
一是與社團活動一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含高職人才特色的勞模文化、工匠文化)引入學校社團活動,通過舉辦主題社團活動,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層面融合高職人才培養,引領學生主動了解勞模、工匠事跡,探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自我工匠理念認知,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中。
二是與勞動課程一體。積極培植豐厚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土壤,大力弘揚把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的時代擔當,建立一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優勢,都能夠成才的良好發展環境,把學生朝著成為掌握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加以培養,讓他們都能學到知識,都能夠利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贏得社會的尊重,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三是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借助類似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或是頂崗實習這樣難得的實習機會,給學生搭建一個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的平臺,在真正的實踐當中繼續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干。
四是與主題教育一體。緊扣勞動教育,通過定期開展專題討論會、學習宣講會、主題班會等多種組織宣講的形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做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同時躬體力行大力融合到勞模文化、工匠文化培育中并突出在個人成長及就業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充分利用新生入學獎助學金評選等重要環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受和進步。
五是與創新教育一體。與高職人才培養特色的創新創業工作室、工匠工坊、創客空間等相結合,增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應。
1.在做好頂層設計中實現了樹德,普遍促進了學生厚德修性,樹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了品德發展水平。
2.在促進技能提升中實現了增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高職人才特色的勞模文化、工匠文化)在學生心中生根扎根,培養了學生匠人之心,在仿真訓練和真實實操中提升了高素質的技術技能水平。
3.在磨煉意志品質中實現了強體,強化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高職人才特色的勞模文化、工匠文化)的效果,鍛煉了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以及職業人的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執著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協作、虛心好學的良好品質。
4.在陶冶情感情操中實現了育美,培養了學生的感恩意識、節儉意識、責任意識,增強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自覺性和認同情感。
5.在提升綜合素養中實現了創新,培養了學生在奉獻國家服務人民價值取向中的專注精工、超越創新的工匠態度和精神。
對于高職院校,落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高職人才特色的勞模文化、工匠文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項長期的目標任務,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培育和踐行的長效機制。要注重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高職人才特色的勞模文化、工匠文化)與校園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及各專業文化有機結合,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構建育人體系,努力打造人才培養的鮮明特征和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