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莉,段洪成
(哈爾濱金融學院會計系,哈爾濱 150030)
近年來,會計人才固有的知識結構及實踐標準與會計發展需要產生了斷層,體現出了高校教育與會計實踐脫節的現實問題。為了保證我國會計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轉變傳統培養模式、培養復核型會計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從原始的手工記賬到會計電算化與ERP系統,技術的更迭不可避免地給會計人員的工作帶來巨大改變。如今,人工智能走進大眾視野,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更影響著會計工作的開展[1]。2017年,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次將人工智能引入到會計、審計和稅務領域,代替人類進行文件與合同的閱讀。此后,各大事務所紛紛推出關于財務問題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中心、共享會計等蓬勃發展。同時,人工智能憑借其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全天候的工作時長以及精確的賬務處理能力不斷刷新著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認知。自此,憑證錄入、內部流程的管理與監控等基礎性工作面臨著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
一方面,與其說人工智能使基礎性質的財務工作者面臨被取代的風險,不如說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將無數財務工作者從單調重復、錯誤率高的手工作業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資金管理、滾動預算等高附加值的工作上來。但是,這樣無疑會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對上游業務的熟悉程度及個人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會計中的應用本質上是一種以財務共享為核心、以算法引擎為支柱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有完整的會計知識體系,還要具備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儲備和邏輯運算能力,在工作中還要做到與時俱進、終身學習。
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應當以能夠彌補社會需求缺口為目標,培養能夠支持企業運作和填補社會需求空白的專業人才。目前,應用型本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教育資源的分配卻不盡合理,造成人才培養標準水平較低,表現為授課內容廣而不深、成績考核標準較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力度不夠、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等[2]。
目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教育仍采用以財務、成本會計為主的課程體系,而對側重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進行分析決策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課程重視不足,導致學生缺乏對財務信息展開分析決策的能力。同時,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計劃并未及時地引入計算機通識教育、人工智能仿生教育等內容,使得本科教育產生了與時代進一步脫鉤的危險[3]。
應用型本科教育以實踐和創新為導向,人工智能對會計領域的滲透則更加強化了這種導向的需要。現有的會計教育模式往往重視知識教育而忽略實踐和創新的培養,集中體現在學校開展的實踐課程較少,且部分實踐課程僅停留在對原始手工實操的訓練上,沒有與時俱進地作出調整。
教育資源的分配水平決定著教育成果的優劣,而教師資源則是評價教育資源最重要的尺度。應用型本科直接面向企業,具有應用型教育、經驗需求型教育等獨有特征,同時也對高校的師資力量產生了額外需求。會計作為一種重視實踐的學科,更需要理論教師與企業導師的雙重指導,師資配置數量要嚴格與學員數量保持合理的比例。理論教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教師,而是通曉前沿技術知識并極具專業能力的復合型教師,企業導師則是一種嵌入式導師,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國內外經典企業財務案例,開拓學生視野并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能力,還能使學生了解企業一般業務流程并學習企業所需的業務技能。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斷沖擊著會計行業,迫使會計從業者不斷作出新的改變,依靠大智移云等新技術對課程進行創新,從而實現業技融合。在實際工作中,應實事求是地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將人工智能、“互聯網+”及大數據應用與傳統會計學科相結合開展分析研究,設計出合理、科學的課程設置方案。同時,學校應積極對社會企業進行調研,分析行業需要,在產學研聯動、校企互補的格局下審慎地設置本科教育課程。以應用型本科教學為例,應打破傳統,整合或刪除部分傳統課程并開設云會計與財務共享、機器學習和智能決策等新式課程,注重數理統計、管理決策等內容的傳授,以此優化課程結構。
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創新,堅決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通過課上教學、課下自學并輔之以網絡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到自主探索的狀態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創新能力。課上通過大力推廣對分課堂、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出疑問。課下鼓勵學生參加實踐、調研活動或參加創新競賽,使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接觸企業,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創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通過慕課、可汗課堂等網絡精品資源接觸新生事物,主動拓展視野并保持對社會發展的敏銳嗅覺。
學術交流論壇是校際之間、民間科研團體之間進行學術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不同思想、不同專業、不同靈感相互碰撞的地帶。構建人工智能技術與會計學科溝通的論壇,可以使論壇的建設者和參與者拓展眼界并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對論壇討論內容加以正確引導,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工智能時代下會計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