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江文卿
(南陽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4500)
中醫養生保健的內容,不僅包括中醫種類和藥材功效,還包括針灸、氣功、推拿等技術和手法,這些都是中醫養生保健的教學內容。在高等院校教學中,學生群體年紀較小,對于傳統中醫藥的理解不深,因此對于該課程的學習動力不足、效果不佳。因此,在中醫養生保健教學中,應采用創新方法和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實現中醫養生保健人才培養的突破。
中醫養生保健的課程教學,為行業提供了優質人才。目前,我國中醫養生保健事業繁榮,除了常規的醫療機構可以進行中醫養生保健外,一些民營機構或者普通門店,也可以在市場監管中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但中醫養生保健市場目前比較混亂,一些個人和企業存在非法經營的問題,過分夸大了中醫養生保健的功效,存在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此外,部分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為了利益,對于一些具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只進行了普通診斷和治療,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整治行業亂象首先要從行業人才培養入手,專業中醫養生保健人才的培養,能夠有效治理行業亂象,為中醫養生保健行業提供優質人才資源,保證我國中醫養生保健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中醫養生保健市場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一些不法企業借助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進行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擾亂了中醫養生保健市場的穩定性。通過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有效規范中醫養生保健市場秩序,促進其良性發展。另外,中醫養生保健專業人才培養能夠提升行業整體質量,使中醫養生保健受到更多民眾的關注。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保健也成為民眾關注的領域,尤其是中老年群體十分關注養生保健。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養生保健行業的發展。隨著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傳統中醫藥知識也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普及。高校中醫養生保健人才培養,除了能夠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外,也能夠對中醫養生保健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使更多民眾關注和參與到中醫養生保健中。
中醫養生保健教學內容基本是按照教材設置的,但教材內容不充分,學習資源有限,限制了學生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目前,養生保健種類十分多樣,涉及的中醫產品、器具眾多,單一的教學內容涉及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較少,無法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
中醫養生保健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課程教學大多是教師的敘述式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對于中醫養生保健課程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只是將中醫養生保健作為醫藥系統的一個門類進行教學,沒有考慮當下及未來的商業市場。另一方面,教師缺乏新型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如微課、PBL等教學方式未得到廣泛應用,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缺乏積極性。
中醫養生保健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必要的理論內容外,還應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應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項目,如中醫器具的使用、推拿的手法等。目前來看,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課程考核,都是以理論為主的教學,實踐內容較少,學生實踐機會不多,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無法掌握養生保健的實踐技能,限制了未來的職業發展。
在高校的中醫養生保健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方面的信息和資料,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廣泛吸收互聯網、專業圖書期刊上的信息,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隨著中醫養生保健產業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多種中醫養生保健方法。盡管這些中醫養生保健方法都是在傳統的中醫藥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但是新鮮的方法和技巧,對于普通患者和消費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方法和器具的改進,能夠更加突出養生保健的效果,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當下最為先進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從而實現更加全面的人才培養。
在中醫養生保健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拓展開發的教學內容整理制作成高質量的電子課件,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等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在課下時間錄制教學視頻,將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點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通過課堂討論,或者要求學生課下觀看開展學習。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到中醫養生保健課程的學習中。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內容,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中醫養生保健課程教學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中藥產品、器具的使用展示,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中醫器具。邀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模擬練習和演示,使學生熟練掌握中醫養生保健器具的使用。其次,積極開展實踐課程,利用實踐教學場所,增加實踐教學項目。另外,在課程考核中,增加實踐考核的內容,加強學生對實踐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在中醫養生保健課程教學中,應根據市場需求,開展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中醫養生保健人才培養,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將先進的中醫養生保健理論和教學方法融入日常教學中,以此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為我國中醫養生保健領域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