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上偉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 611137)
生態文明體現的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它要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必須秉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引導人們更多地關注科學教育、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全新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模式,其核心在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諸多方面的和諧發展以及良性互動。
城市化是工業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世界各國城市的出現基本上都伴隨著工業的蓬勃發展,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積累至今已經開始對人類生活乃至生存產生威脅,而生態文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提出,核心思想是推動城市自然回歸,為城市化的推進提供正確方向。
生態文明是城市休閑體育的訴求。結合現有的研究資料來看,很多學者從多個角度對休閑體育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包括身心修養、情感體驗、時間活動、生活方式等,由此可見城市休閑體育所具有的內涵十分廣闊,從單一的視角進行表述并不能將其完全表達出來,應將其進行綜合,來對休閑體育進行定義,即城市居民在自由支配的時間中,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滿足身心需求的一種自覺自足的社會文化活動,其與生態文明之間的聯動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態文明與休閑體育都體現出了對抗工業化進程損害自然環境的思想。倡導以生態回歸的方式根除現代文明病,休閑體育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具體途徑。第二,生態注重是休閑體育發展的核心理念。在工業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城市的出現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同時也打破了過去的社會關系。休閑體育為人際溝通提供了有效渠道,同時也將城市規劃以及民眾健身需求進行有效的結合,有助于生態保護事業的推進。第三,休閑體育具有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作用。生態文明提倡人們選擇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而休閑體育則屬于綠色項目,對環境條件有著極高的要求。只有在良好的環境之下,才能將休閑體育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起到順暢身心、體驗自然的效果。由此可見,生態文明和休閑體育的實踐執行是相互協調促進的關系。
休閑體育是生態城市的重要標志。長期以來,在我國推動城市化的過程中也伴隨著許多文明病的形成,在未來我國城市發展建設必然會逐漸向生態化靠攏,生態城市也必將成為人們生存、生產、生活的理想追求,而生態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休閑體育,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休閑體育可以為生態城市居民的人際交往提供平臺,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休閑體育可以為生態城市發展提供高品質的資源。休閑體育的建構是將體育項目和自然資源相結合,打造良好的運動休閑文化氛圍,可以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提供充足的場所。打造休閑體育賽事有助于生態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可以將休閑體育賽事廣泛地傳播出去,吸引民眾參與和媒體關注,這是城市營銷的有效手段,如上海F1大獎賽、成都的中國馬術節等已經成為城市名片,使得其知名度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生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休閑體育發展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可以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也有助于城市聲譽的壯大。
城市發展存在客觀規律,任何城市規劃建設行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休閑體育作為城市系統的構成部分,其發展必然也不能脫離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受限于城市規劃、經濟發展、歷史傳承、自然資源等因素,只有盡可能的去適應、契合這些客觀條件,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四川成都為例,其休閑體育項目的開發主要依托了經濟和文化資源,形成了諸如青城湖馬術運動、青城外山漂流、高爾夫球等獨具特色的項目。再如,上海作為一座國際都市,依托國際知名的F1、網球大師杯賽等體育賽事品牌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杭州則依托國際沖浪品牌賽事開發了全民休閑體育活動。從上述成功案例可知,在發展城市休閑體育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城市所擁有的資源,基于城市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打造與城市規劃建設相契合的體育項目,如此才能賦予城市休閑體育以更長久的生命力。
在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當下,生態文化已經逐步滲透到世界城市發展之間,而培育生態文化、塑造獨特的文化形象則成為城市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生態文明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視域下,城市休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與自然環境深度融合,平衡好自然環境的開發以及保護。在城市休閑體育發展中,生態倫理的滲透應從政府、社會以及個體三個方面展開,政府部門對城市休閑體育的空間布局和項目開發進行科學規劃,而個人層面上則應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城市休閑體育發展是城市生態文化培育以及生態形象塑造的重要方面,而城市文化則是其發展的靈魂,休閑體育作為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的產物,是城市休閑文化和體育文化融合的代表形式。應將城市休閑文化融入到城市休閑體育發展之中,作為其導向和驅動力。這就需要各個城市對其休閑文化進行深度的挖掘,可以從歷史文化、飲食文化、風俗文化等方面入手,打造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休閑體育活動。
城市休閑體育的發展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支撐,涵蓋了交通、通信、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環境等諸多內容,若公共服務不健全,城市休閑體育很難實現長遠發展,在我國很多地區,場地設施缺乏往往是制約城市居民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為了推動城市休閑體育的有效發展,各城市應基于自身的項目規劃,對所需的配套公共服務項目進行完善。
為了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各地區應加大資源投入,推動城市休閑體育的發展,滿足人們對休閑生活的需求,同時也為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最終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