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海
(北海職業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由子女或親屬提供服務與幫助。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現有的養老機構,家庭養老、社區養老等養老模式下還出現了互助型以及候鳥型養老模式,當前的養老模式呈現出更多的選擇性與自主性。候鳥養老模式是候鳥老人的理性選擇,一些經濟條件和身體素質較好的老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環境進行候鳥養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隨著現代養老觀念的變化,社會對養老模式的需求逐漸凸顯。相關調查顯示,老年人已經占旅游人數的30%左右。每年采用候鳥養老模式的老人逐漸增加,在更多的新型養老模式下,候鳥養老模式已經成為新型養老模式的首選。候鳥養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在養老時隨著季節的變遷而變換自己的生活地點,生活在北方的老人,冬季到南方過冬,等等。這是一種以異地生活和旅游為主要特征的養老模式。也可以按照養老方式分為機構照料式、家庭聚合式、觀光旅游式以及養生休閑式等。
身體素質較好。這些老人身體較為健康,這是能夠異地養老的重要條件之一。
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候鳥老人一般經濟基礎較好,文化程度或受教育程度也較高,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與空閑自由的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支配養老經費。
文化程度較高。候鳥老人退休前一般都在政府部門或大型國有企業以及事業機關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具有一定的適應性,能夠很好地適應地區環境,融入養老地區的社會交往中。
隨著養老觀念的改變,老人們的心態也變得更加的輕松和樂觀。候鳥老人擁有較為積極的心態,除了追求良好的環境質量外,其內在的心理健康與舒適度也對當前養老方式的選擇帶來積極影響。老人一般傾向于選擇具有良好的環境、適宜的溫度等地區居住。異地候鳥養老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養老方式的體驗,候鳥型養老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養老功能,能夠提供相關的旅游功能和養生功能,有利于促進當前養老消費的發展,給予老年人全新的服務感受。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發展,用何種方式養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各個家庭關注的問題。候鳥養老模式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也給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會。隨著老齡化的到來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各種廣播互聯網促進了信息的傳播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眾對于候鳥養老的認知。我國候鳥養老主要以南下過冬居多,其中??诤腿齺喿鳛槭着l展起來的養老旅游目的地,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已經逐漸具備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其中涉及的醫療保障、異地醫療報銷、文化娛樂、旅游休閑等服務逐漸配套完善。但是,還存在著養老模式下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制度建設不完善以及硬件配套不完備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需要積極探索構建與候鳥老人實際需求相符合的制度以及相關對策,完善候鳥老人的養老模式。
由于我國現階段候鳥養老模式的發展程度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在養老機構以及醫院配置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養老資源需求的缺口。由于現階段各地的養老服務資源有限,不能為每位老人提供開放的場所進行養老服務。隨著各地區候鳥老人的增加,也給當地的養老機構帶來很大壓力。由于候鳥老人并不是在一個地方一直居住,只是居住某個時段,離開時可能會出現資源空缺狀態,也給養老資源的配置帶來很多的難題。
老年人的需求難以滿足。候鳥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滿足多元化的需求,包括結伴居住的需求。候鳥老人在進行異地養老時很難快速融入當地的環境,在語言以及交通上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發展候鳥養老帶來阻礙。
環境管理較差。候鳥老人對養老環境的要求較高。但是,尚沒有引起相關部門對養老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視,在環境管理上的投入力度不夠,不利于候鳥養老的長效發展。
為了有效提高候鳥養老模式的發展機制,要制定完整的立法體系,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候鳥老人的個人利益。候鳥養老是一種異地養老模式,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完善醫療保障制度與養老保障法律體系,為老人的養老提供制度支持。候鳥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候鳥養老時會面臨各種消費問題,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對候鳥老人的養老消費進行管理,有效地保障候鳥老人的相關利益。政府部門要挖掘當地的養老資源與旅游服務資源,加強對養老制度的管理,改善相關的基礎設施管理制度以及服務質量。要給予候鳥老人以相關的服務產業鼓勵支持與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優化相關的養老服務體系,提高候鳥老人候鳥養老時的服務滿意度。
要關注候鳥老人的服務需求以及家庭需求,建立相關的網絡管理平臺,對候鳥老人的基本數據進行管理,了解老人的基本狀態和服務需求。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下,各種社會媒體也促進了老人與子女的溝通交流,有效地解決了候鳥老人養老與家庭的實際問題。要建立現代化的網絡服務平臺,構建良好的網絡服務體系。要利用新媒體進行數據信息的傳播與推廣,宣傳地區的養老服務情況,完善相關的配套體系,為候鳥老人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
各城市要依據候鳥老人的傾向性選擇和相關的發展政策,擴容老人所配備的基礎設施與檔案。要制定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評估制度,以更好的服務于候鳥養老,將候鳥養老與老人服務需求有效的結合。完善相關的配套發展體系,建立養老民辦機構,為候鳥老人的養老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性。加強對相關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滿足候鳥老人的服務需求,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包括老人的常見護理知識,緊急情況的處理措施等。建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引進相關的高級、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包括醫生、護士、心理專家等,有效地解決候鳥養老模式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穩定人才隊伍,提高從業人員的待遇,使其在精神上具有認同感,有效地減少人才的流失,為候鳥老人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
候鳥養老模式是我國新型社會養老方式之一,但還存在很多不足。要總結吸取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立足于我國國情以及相關地區的發展政策,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進候鳥養老模式的發展。建立候鳥養老模式一體化體系,為候鳥養老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形成相關的管理制度,更好地推進現代化養老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