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華
上海蘭德公路工程咨詢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
為了美化城市景觀,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上海市于2018年啟動了架空線入地和合桿整治工作,到2020年完成全市重要區域、內環內主次干道、風貌道路以及內外環間射線主干道約470 km道路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實現道路環境更加整潔、空間視覺更加靚麗的目標[1]。
在一般的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考慮規劃的紅線、道路等級、道路周邊用地、道路交通量等因素,以及道路的橫斷面是否符合遠期道路交通量的需求、周邊居民的出入需求等。隨著合桿整治工程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新改建道路需要與合桿整治同步進行,這就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在具體的道路設計時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將新改建道路需要與合桿整治的設計原則相結合,為合桿整治提供更好的平臺。
隨著城市需求的提升、道路工程的升級,需要在道路上持續立桿并增加新的道路設置,從而逐步形成了目前道路桿件密集的情況[2]。桿件的密集造成了道路景觀性較差、車輛的視野較差等問題,為此,許多城市出臺了整治辦法和管理辦法。
早在2001年,上海市政府就頒布了國內第一個且是當時國內唯一針對架空線問題的政府令——《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線管理辦法》,其后經過3次修訂后發布。自2018年起,為實現與全球卓越城市相匹配的架空線精細化管理目標,全市全面啟動架空線入地整治工作,并計劃用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內環內所有道路以及內環外重點區域的架空線入地整治工作[3]。
在交叉口綜合桿設計中,如果綜合桿布置在交叉口轉彎半徑內,則會影響行人的視野,所以需要在道路交叉口轉彎半徑內人行道通行區域限制設置綜合桿。通常,在交叉口直線段起始100 m內是綜合桿的集中設置區,道路直線路段集中設置區以外區域是綜合桿的標準設置區。合桿設施區域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合桿設施區域示意圖
(1)在人行道寬度<2 m的道路,不宜設置各種箱體[4]。
(2)因為道路景觀的需求,箱體的放置如果有綠化的遮擋會增加道路美觀性,所以箱體放置的位置首選為綠化帶,其次為人行道。如果受道路等級以及紅線寬度等條件限制,道路橫斷面無法設置綠化帶,則箱體需要放置在人行道中[4]。
(1)標志牌。新改建道路中增加合桿整治后,標志牌的設置在《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5]允許的設置距離內,新改建道路按照“多桿合一”的集約化原則,建設以道路照明燈桿為載體的綜合桿。禁止駛入標志、限速標志、禁止鳴喇叭標志、路名牌、機動車標志、非機動車標志一般安裝在交叉口第一根綜合桿上;指路標志牌一般安裝在交叉口第三根綜合桿上;其他的標志牌一般安裝在路段中的綜合桿上。標志牌按照“宜小不宜大”的原則進行版面設計,以便安裝在綜合桿上。
(2)監控。新改建道路中增加合桿整治后,根據相關標準的要求,交叉口第二根桿件搭載監控設備,其他地塊出入口等需要搭載監控設備的地方根據具體需求采取就近搭載綜合桿的措施[6-7]。
(3)信號燈。在道路建設中,信號燈一般設置在道路交叉口,路口區域綜合桿的平面布置設計應符合《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范》(GB 14886—2016)第7節的相關規定,以交通信號燈布置需求為主,兼顧其他設施設置。
綜合桿設施的設計應充分收集項目現狀普查、測量、物探、地勘及所在路網規劃、技術規定等相關資料,并結合管位規劃資料進行[4]。
在紅線寬度、規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新建道路橫斷面布置如果設置綠化帶,綜合桿和綜合箱可以設置在綠化帶中,不僅能滿足道路美觀的需求,而且能有效防止人行道樹木遮擋標志牌。
根據《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 193—2012)中的規定,綠化帶的最小值為1.5 m,綜合桿的基礎尺寸有5種,分別為1.5 m×1.5 m、1.5 m×2.0 m、1.5 m×2.5 m、1.5 m×3.0 m、1.5 m×4.0 m,綜合箱的尺寸為900 mm×480 mm×1 350 mm、750 mm×480 mm×1 250 mm。結合綜合桿的基礎尺寸和綜合箱的尺寸,綠化帶的最小寬度宜為2.0 m,特殊情況下可以取1.5 m,在合桿施工時需要注意側平石的坍塌。
(1)根據《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 193—2012),人行道的最小寬度為2 m,在有“多桿合一”要求的新建道路中,如果綜合箱需要放置在人行道上,根據綜合箱的尺寸以及道路美觀需求,人行道寬度宜>2 m。
(2)在綜合桿的集中設置區域,如果綜合桿需要設置在人行道上,人行道樹木最好選擇小型綠植,如可以選擇矮小美觀的植物等。
在交叉口的設計中,道路交叉口的停車線設置在交叉口轉彎半徑起點處,方便交叉口區域綜合桿的設置。
由于交叉口轉彎半徑內是綜合桿的限制設置區,道路交叉口的停車線設置在交叉口轉彎半徑起點處,第一根綜合桿會搭載信號燈,為了行車安全、視野寬度以及減少交叉口排隊的長度,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 152—2010)中交叉口路緣石轉彎半徑的要求,交叉口轉彎半徑宜取最小值。
在標志牌的安裝過程中,在規范允許的距離內,適當調整標志牌的位置,否則需要適當調整道路的路燈位置,以滿足“多桿合一”的集約化原則,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設置微型桿。
因此,城市道路中標志牌的設置需要結合綜合桿的位置以及規范規定的標志牌距離進行搭載。
在新改建道路中,電子警察根據公安和交警的要求,一般設置在交叉口、道路出入口、路段中。新改建道路中增加合桿整治后,電子警察的位置要適當調整,電子警察一般設置在交叉口第二根路燈桿上。路段位置需要滿足“多桿合一”的集約化原則,一般在地塊出入口位置會存在設置微型桿的情況。
因此,在新改建道路中電子警察的位置需要綜合考慮交警、公安的意見以及綜合桿的位置。
在新改建道路中,道路交叉口需要設置車行信號燈和人行信號燈,新改建道路中增加合桿整治項目后,交叉口的人行橫道線、停車線的位置需要考慮第一根綜合桿的位置。
在新改建道路的設計中,需要考慮綜合桿的排管位置,綜合桿排管距離道路路面的最低距離為0.7 m,另外,管線與管線間的安全距離等要素也需考慮在內。
南大路位于上海市寶山區,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紅線寬度為40 m,設計車速為60 km/h。南大路西起S20,東至祁連山路,全長約為1.52 km。南大路是新改建道路和合桿整治同步進行,道路橫斷面方案的制定、標志標線設置、監控和信號燈的設置,需要考慮合桿整治中綜合桿和綜合箱的位置,使南大路的道路設計和合桿整治完美結合。
根據綜合桿和綜合箱的設置原則,綜合桿的最佳設置位置是側分帶,綜合箱的最佳設置位置是綠化帶隱蔽位置。
南大路的紅線寬度是40 m,考慮南大路的道路等級、合桿整治原則等因素,對南大路進行橫斷面設計。考慮綜合桿的放置位置和箱體位置,南大路橫斷面設置中分帶和側分帶,南大路的具體橫斷面設計如下:
3.0 m(人行道)+3.0 m(非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11.5 m(機動車道)+2.0 m(中央分隔帶)+11.5 m(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3.0 m(非機動車道)+3.0 m(人行道)=40 m。南大路橫斷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南大路橫斷面示意圖(單位:m)
南大路的綜合桿設置于側分帶,通過對照明的計算,南大路采用功率是250 W+150 W的LED路燈,具體的照明設計如表1所示,照明示意圖如圖3所示。
南大路的橫斷面設置可以使綜合桿和綜合箱設置在最佳位置,減少了綠化的遮擋,使道路的景觀更加美好。

表1 南大路照明設計值

圖3 南大路照明示意圖(單位:m)
根據南大路橫斷面的設計,選取南大路—工學路交叉口設計綜合桿以及平面圖。根據綜合桿的設置原則,道路交叉口轉彎半徑內人行道通行區域限制設置綜合桿,交叉口第一根綜合桿搭載交通信號燈、路名牌;交叉口第二根綜合桿搭載監控設備;第三根綜合桿搭載標志牌。
根據《市政道路建設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術規定》中的規定,交叉口第一根綜合桿設置于交叉口轉彎半徑處,所以在進行南大路平面以及標線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第一根綜合桿的位置以及對限制設置綜合桿區域的要求,設計南大路—工學路交叉口時,交叉口轉彎半徑按照最小值設計。具體的平面圖如圖4所示。

圖4 南大路—工學路交叉口平面圖
交叉口轉彎半徑做到最小值后,極大縮小了交叉口的范圍,不僅滿足了綜合桿在交叉口區域的照明計算,同時也減少了信號燈周期內交叉口的車輛排隊長度和延誤。
交叉口內的綜合桿的間距是30 m,第一根桿件搭載信號燈,滿足交警的需求;第二根桿件搭載的監控設備可以滿足交警和公安的需求;第三根桿件搭載的交叉口預告標志牌不僅滿足規范的間距要求,也不會削弱交叉口預告標志牌的使用功能。
根據南大路道路綜合桿的位置以及管線綜合資料,南大路的綜合管線設置在側分帶內,具體的排管圖如圖5所示。

圖5 南大路排管示意圖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推行合桿整治,越來越多的城市道路與合桿整治同步進行設計,新改建道路的設計中融合合桿整治的設計原則,既方便了綜合桿和管線的設置,又使道路的景觀更加美好,城市道路施工完成后,道路路面干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