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員
日前舉行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提出,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別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殺人、拐賣、強奸等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的重大犯罪,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軟。
最高檢2020年6月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披露,2017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比分別增長18.39%、18.89%;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強奸未成年人犯罪12912人,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三組數據較上年度均有大幅增加。
性侵幼女的成年罪犯,往往是有性變態心理的戀童癖,必須加以嚴懲。對兒童的保護力度,是檢驗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指針。
近年來,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層面,對性侵未成年人實行零容忍,已經漸成共識。
立法方面,2015年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九)廢除了嫖宿幼女罪,規定奸淫不滿十四周歲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有惡劣情節的最高可判處死刑。將于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又將奸淫10周歲以下幼女作為從重處罰情節,起刑為10年有期徒刑;修正案還增加了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系的,不論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應追究刑事責任。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增設了發現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的強制報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的從業查詢和禁入制度。
對性侵未成年人零容忍的立法要真正落地,還需要在司法實踐中對有關犯罪從嚴從重處罰。過去,性侵未成年人被從輕處罰的案件,并不鮮見。2020年11月,福建惠安法院判處兩名分別強奸只有5歲和7歲幼女的罪犯有期徒刑4年6個月,原因是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而被從寬。這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自愿認罪認罰”就能將本應從重處罰的犯罪量刑減輕到普通強奸罪的較輕處罰幅度,是縱容了戀童癖,非常不利于未成年人保護。
好在,司法界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出臺從嚴處罰的政策。
2020年底,最高法常務副院長在一次講話中表示,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對性質惡劣、危害重大者,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堅決依法判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而在全國高院院長會議上再次提出針對未成年人的重大犯罪,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軟,再次傳遞了明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