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
文題速遞
溪流“千丈見底”,猛浪“急湍甚箭”,險峰“爭高直指”,幽谷“橫柯上蔽”……吳均描繪了一幅清新雋逸、綺麗多姿的富春江山水圖。同學們,我們不妨也跟隨吳均去徜徉山河麗景,于山水流連間抒發真情實感。
請以“山河麗景”為話題,寫一篇山水游記。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津
山水游記明快清新、典雅深沉,將世間諸物同自我內在精神相映照,將作者感受外化于所繪景物中,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于一體,并情、景、理統一,繪空靈曼妙之山水畫卷,造脫俗超凡之意境,顯深邃動人之魅力。山水游記與一般的記敘文有所不同,它所涉及的畫面眾多,而且也不只是寫景、敘事,更要融情、理于景。那么,怎樣才能寫好山水游記呢?筆者以“‘五興’法”概之:
一、激興醞情做準備
寫游記,先游覽,而游覽過程必有或喜或憂、或愛或憐之情。有情,方可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作文方有人性的光輝和藝術的魅力。故游玩前要做充分準備,同時也可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歷史、名人、詩詞、勝景等)。
二、盡興游玩抓畫面
游玩時要去除雜念,盡興游玩,使心性得以釋放,激發出自己的寫作靈感。仔細觀察,捕捉獨特的美景或瞬間靈光,為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適當記錄那些能寄托自己情愫的畫面,為寫作選取好的角度。
三、留興整理選素材
旅游后,先梳理游覽景點,理出游蹤;再回顧觀賞之景,把自己游覽后的感受、感悟用一句話或一個字進行概括,作為游記的主旨;而后,圍繞自己游覽后的感悟、感受篩選景觀,作為游記的詳寫部分。
四、即興妙筆細寫作
首先,抓神立意,意在筆先。抓住景物特征,并將自己對其之感受概括為一字(或一詞)作統率全文的主旨。其次,移步換景,游蹤為線。隨著腳步的移動,變換不同的景物和場面,此寫法可使游記有序有景,使讀者身臨其境。再次,安排詳略,粗細有致。描摹所游之景,須詳略得當。安排內容,先從大處著筆,勾畫大致輪廓,再對某一景象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最后,手法靈動,工筆細描。抓住景物特點,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調動各種感官進行描寫,并運用多種修辭,融情入景,寓理于景。
五、余興修改精雕琢
山水游記多為即興之作,故適時修改非常必要。除常規修改外,比如,標題的題眼、首尾、段落的過渡和點旨句,更重要的是圍繞情或理進行遣詞造句,使作者的情與理浸透在字里行間。恰當簡練或形象可感的詞語,可以使游記更豐厚優美,使景、情、理有機結合,自然真切。
習作展示一
云南石林奇觀
◎鄧子陽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我跟父母去游覽了神往已久的云南石林。
進入景區,我們先到了大石林。這里石峰密集,石林突兀,線條流暢,雄奇無比,最高大的獨立巖柱高度超過40米。石峰比比皆是,讓人目不暇接:“鳳凰梳翅”,猶如美麗的鳳凰在水邊顧盼留戀,用梳子用心地梳理自己的翅膀;“幽蘭深谷”,在一片片略顯參差的石頭林中,聳立著一根根形態各異的獨立石柱,遠眺如一枝枝蘭草,擎著朵朵含苞待放的蘭花;“劍峰池”,一座座石峰修長挺拔,分外搶眼,好似擎天寶劍,密密麻麻集結在一起;“蓮花峰”,恰如幾朵綻放的蓮花,有的嬌艷欲滴,有的冰清玉潔,雖沒能開在滇池之畔,卻被上帝之手栽種在這石林之上……各具情態,妙趣橫生。
輾轉迂回,我們到了小石林。敦實寬厚的石壁像屏風,將小石林分為若干園林。內有池稱“玉鳥池”,正對水池有一座石峰,是最有名氣的景點“阿詩瑪”。傳說,美麗的彝族姑娘阿詩瑪,能歌善舞,和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相愛。財主的兒子搶走阿詩瑪。阿黑冒死救出了阿詩瑪。財主父子惱羞成怒,放洪水卷走了他們。阿詩瑪后來變成了這座石峰。據介紹,到晚上,彝族藝人會表演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
長湖到了。“高岳萬丈峻,長湖千里清”,長湖是個熔巖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清澈透明,一塵不染。海拔一千九百多米,被群山環抱的長湖,形如身材修長的少女,是民間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環顧四周,青山環抱,綠樹密集。既可登山覽勝,又可泛舟觀景。駐足湖邊,聽湖水潺潺,聞小鳥啾啾。掬水在手,輕灑面頰,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享受涼爽、愜意……
石林景點紛繁,可惜筆力有限;石林奇美壯觀,可是難以言喻……
別了,石林,你這奇異的山水,不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川綿陽市高新區火炬中學)
點評
小作者在立意構思時飽含激情,“神往已久”“奇美壯觀”總領全文;選取了“大石林”“小石林”“長湖”三處比較有代表性的景觀,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地進行了描摹。所繪之景,形神兼備,字里行間飽含喜愛與贊美之情。
習作展示二
走過桂林山水
◎江湘語
小學時學了課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直有個疑問:桂林山水到底怎么樣?直到和爸爸游了桂林,我心中的疑團才徹底解開!
一到桂林,我就被震住了:整個桂林被一座座高山和一條條河流擁抱著、纏繞著,路兩邊聳立著座座神態各異的青山,山又繞著條條綠如翡翠的河水!水中有山,山中繞水;綠水行于山畔,青山俯于水旁。諸峰攬翠,碧水迂回,真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我們到了磨盤山碼頭,便乘游船游覽。剛剛登船,就依稀下起了細雨。老天眷顧,雨勢不大。游船進入景區,隱約見前面山上有一石頭,形如一婦人負一小兒舉首遠眺,名曰“望夫石”。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導游又指一高處說:“那是‘觀音坐蓮臺’,旁立一山若稚童膜拜,故名‘童子拜觀音’。”游者嘖嘖稱奇。過了這一景,便是舉世聞名的“九馬畫山圖”:自古山如畫,而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游船繼續前行,江面逐漸開闊,只見前方的山上有著色彩斑斕的石紋,像一匹匹黃布倒映水中,此處正好領略“船在青山頂上行”之妙境,這一景被稱為“黃布倒影”。新版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元寶山即取自黃布倒影。中國駐聯合國總部大使館掛著兩幅巨畫,其中一幅就是“黃布倒影”,代表中國的自然景觀。可惜,只有晴日方可見清晰倒影,今日是沒有機緣了……
那曼妙輕柔的煙嵐,游離于悠遠的江畔和山麓。時隱時現的雨幕在江面與天宇間流連。輕柔的風在江面掠過,在山間盤桓。影影綽綽的小舟在江上悠然劃過,時而憩于如鏡水間,時而行于峭壁崖前,“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此時的漓江,恰似一條青羅帶,蜿蜒于萬點奇峰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回,奇峰倒影,深潭、險灘、流泉、飛瀑參差,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百里漓江,百里畫廊”,不負盛名。
我終于知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為何讓韓愈“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也讓陳毅“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了。
(四川綿陽市高新區火炬中學)
點評
作文游蹤清晰,以情造勢,以情領文,將桂林山水景物同自己的主觀情感相照應,小作者之感受自然流露于所繪之景中。同時,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將情、景、理三者和諧統一,畫卷空靈曼妙,情感真摯感人,意境深邃悠遠。恰當地引用詩詞名句,讓作文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