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年,康熙皇帝將海淀暢春園以北的一座園林賜給了皇子胤禛。胤禛見這園林很有拓展的空間,于是“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構結亭榭,取天然之趣”,把這座園林修成了一座規(guī)模、氣勢都別具一格的王府莊園。
“圓明園”由康熙皇帝命名,并御書三字匾額,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為什么叫“圓明園”?康熙沒作解釋。但他的英明風采、治國之道,深深感染著胤禛。胤禛繼位后,也像父親那樣勤于政事。他想:父親為什么賜園為“圓明”呢?他翻古書,憶所學,將二字拆開,逐意深思,悟出“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時時處處洞悉萬物,英明而有遠見。再把“圓明”二字合起來,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境界,還是一種帝王治國為君的理念。具體到自己來說,就是修業(yè)進德,就是感恩先人,就是施恩于民,就是造福百姓,就是五行之說中四季的旺氣。父親用“圓明”二字命名,就是讓自己自勉身心,體會天意,不忘圣誨,不求自安而圖天下穩(wěn)定,不為自樂而謀百姓康泰。
雍正死后,乾隆繼位。他敬佩父親對爺爺賜名“圓明”二字的精辟闡釋與深刻理解,也踐行圓明之德,不求自安而圖天下穩(wěn)定,不為自樂而謀百姓康泰的為君理念,并認為這是爺爺為后人留下的一份功業(yè),應該發(fā)揚下去。于是,他又大力擴建,使該園壯麗奢華到很高的程度。與之相伴,清王朝也達到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