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宋王莊社區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90后已經逐漸成為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2019年度保健品行業網絡關注度分析報告》指出,市場占比高達48.97%。為了迎合年輕消費群體,互聯網平臺借種草筆記炒作保健品變得越來越普遍。保健品寫手直言:“專業的保健品寫手都不需要使用產品。保健品需要長期堅持服用才見顯效,而寫手一天要寫幾十篇不同品牌的保健品軟文,時間上根本做不到。”

如今,我們目光所及之處,保健品的廣告無處不在,減肥、降糖、增高、提智、補鈣、抗癌等花樣繁多的功效,將保健品吹的無所不能。一時之間,在廣告的宣傳下,人們似乎對保健品的認識走入了誤區,太過迷信保健食品的功效,模糊了保健食品與藥品的界限,將保健品當成了能“治病”的良藥。甚至有的中老年人認為某些保健食品有助于防止記憶力下降,提高思考能力,預防老年癡呆,常年吃保健品“治病”。
其實,保健食品的核心作用是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發生率,而不是直接治療某種疾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對健康長壽有了更高要求。在這種趨勢下,都市保健品的消費群體已經漸趨年輕化,保健品已不是中老年人的消費專屬,90后成保健品消費主力軍。此前,速途研究院發布的《90后養生報告》中表明,大部分90后對保健品持積極態度,免疫力、顏值、睡眠、抗老等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保健品有明確的適用人群和使用量,保健食品的適用人群分別為兒童、孕婦、產婦、老人等特殊人群,患有疾病遵醫囑需補充營養素的人群,因缺少某種維生素、礦物質,或者對某種維生素、礦物質的需求量增加,需要營養補充劑的人群。亞健康人群是否需要補充,應遵醫囑,或咨詢專業營養師。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健康人群不應該長期服用保健品。如果盲目迷信保健品的功效,將它當作補品服用,或者同時服用多種保健品,那樣不但不能達到保健的目的,反而還會因為濫用保健品干擾了生理的正常代謝功能,導致身體出現健康方面的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多數口服的性保健品中都含有化學藥物成分。由女性口服的、號稱可以美容美顏的保健品中,含有高濃度的雌激素,雖有嫩膚美容、催情怡情之效,但長期過量服用,超過了人體的正常耐受值,會造成女性的內分泌、生理周期紊亂,嚴重的會導致不孕不育。
眾所周知,保健食品屬于食品而不是藥品,但是有些保健品廠家就打擦邊球,會讓消費者誤認為其產品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比如某些產品包裝說明上注明適用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引發消費者的誤讀。其實,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如果隨意服用保健品,不僅會延誤病情,還會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危害。
曾經,排毒養顏產品在保健品市場上占據了半壁江山,被很多消費者所追捧。然而,消費者所不知道的是,這種產品多是以大黃和芒硝作為主要原料制成,對于便秘者來說,確實可能會起到助排泄的作用,但長期使用往往會形成依賴性,并導致難以治愈的繼發性便秘,而且還會引發大腸色素沉著,腸道功能紊亂,嚴重的會導致直腸穿孔。
有統計顯示,在被查出的很多乳腺增生患者中,有很多常年服用各類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的女性,其中包含各個年齡段。除了遺傳因素外,過量補充雌激素,是引發乳腺增生的誘因。
濫用保健品的危害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其實,營養充足的人不需要用任何保健品,人們所要做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均衡的飲食營養,適當運動健身,這些才是最好的養生良藥。養生保健,莫要走入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