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育專家)

李霞性格有些內向,大學剛畢業,她進入一家新公司,工作后卻不知道怎么做好,對自己的工作總是沒有信心,不敢大聲和其他職員交流。父母告訴她,要勤快點、多干點。她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每天早來晚走,基本承包了辦公室的雜活。部門的一些同事也將她當成了“保姆”,小事情甚至私人的事情都讓她來做。久而久之,她失去了“話語權”,更多同事把她當“保姆”了。
很多職場菜鳥在進入職場后,喜歡幫助他人。菜鳥入林,主動多干一點活有好處,但要看為誰干。初來乍到的員工,特別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從“學徒”干起是正常的,比別人早到幾分鐘,可以拖拖地、澆澆辦公室的花等。在辦公室勤快一點,多干點活不會給自己造成什么負擔。但有一點應該注意,新員工也是職場員工,不是辦公室里的保姆,更不是辦公室哪個人的私人保姆。因此在“多干點”的時候,新員工要長個心眼,多干點可以,但不必總是做“保姆”。

作為職場新人,為老板多干點活,為帶教知識的老員工干點活,雖然付出了辛苦,但是能夠學到東西。而職場菜鳥要對自己有信心,在特殊的時候學會說“不”。比如,對于辦公室里一些心術不正,只知道使喚人的人多干一點,新人不但得不到什么,反而還會受到這人的嘲笑,甚至是看不起。對于這樣的“多干點”,職場新人就不應該去干,并且要勇于說“不”,也讓這樣的人知道自己不是任意使喚的“保姆”,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同事。
初入職場的人,要多干活、少說話,但是不要搶別人的事來做。少說話是因為職場新人對單位環境不熟悉,說錯了很可能會得罪人。職場菜鳥多做事,工作上勤奮努力,會給同事,尤其是領導留下好印象。然而,部門里的人各有各的職責,各有各的工作,若搶別人的事來做,容易引起同事反感。勤快一些,多做一些有益于大家的事情,這樣能加強同大家的情感聯系。職場新人要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能力上,去贏得別人的認可,而不是過多地專注于雜事上。只有這樣,“菜鳥”才能在新環境中與大家和平共處。
職場新人最在乎什么?應該說是老板的認可,所以會埋頭干活。但讓老板了解并滿意的活兒,永遠是工作本身。因此新人在工作中要注意技巧,讓干活變得更有價值,即努力干活,更要聰明干活。
調查顯示,有一半的職場人認為自己得不到賞識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了解、不會用職場聰明干活原則”。當然,聰明并不等于耍小聰明。“聰明工作”是指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工作中的各種關系,使自己的工作價值最大化。而“耍小聰明地工作”,總是試圖讓自己減少付出,而獲得更多利益。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職場新人“聰明工作”,會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