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副主任醫師)
我在兒科坐診時,曾接診了一位“尿床小患者”。她的母親當著眾人的面,很生氣地說:“我的女兒今年都五歲多了,昨晚又尿床了!我這個當媽的感到真丟人啊!”話音剛落,周圍人都投來異樣的眼光,而那個小女孩則勾著頭一聲不吭。誠然,兒童夜間尿床,會導致大人和小孩晚上睡不好覺,白天也不得安生。不少家長認為兒童尿床是“故意行為”,事實上并非如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兒童尿床,并采取心理、病理,甚至是行為干預等方式治療。
孩子在夜間睡眠時不自主排尿,醒后才察覺,稱為兒童遺尿癥,俗稱“尿床”。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尿床與遺傳密切相關。如果父母小時候都有尿床的習慣,那么他們的孩子尿床的可能性為70%,而正常人所生的孩子有尿床習慣的不到10%。
從生理上來看,孩子尿床有一個“有效期”,大多數孩子在4歲左右已能控制排尿。據兒科醫生觀察,大多數夜間尿床的兒童身體是健康的,哪怕每晚尿床1~2次。如果孩子身體各項檢查指標都正常,就說明孩子的尿床只是功能性的、暫時性的,家長不必太過憂心。然而,5歲以上的孩子在夜間睡眠中經常尿床,其發生率為5%左右,并且男孩多于女孩。這種情況一般屬于病態,家長需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帶孩子到兒童門診檢查,必要時進行治療。
導致孩子尿床的病理性原因主要有以下6種情況:
1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輸尿管異位等,最典型的情況要數隱性脊柱裂,即兒童的尾椎骨沒有發育好;
2有的孩子膀胱可能還未發育好,膀胱功能性容積較小,或者控制排尿功能的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逼尿肌出現不穩定收縮現象等;
3急性尿道感染,極度疲乏后會有遺尿傾向;
4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白天喝水少,吃菜口味重,常喝飲料,晚飯吃得晚,飯后過度興奮,睡得晚,睡前不排尿;
5患有某種精神類疾病,主要是神經功能障礙造成的遺尿現象;
6女童患上蟯蟲病,蟯蟲病通常在兒童集體機構傳播。發生尿床的原因可能與蟯蟲鉆入女童尿道和陰道,刺激局部產生尿急、尿頻癥狀,夜晚當然也會出現尿床。
除了病理原因,大多數孩子偶爾性的尿床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如心理壓力大、緊張等。比如,孩子在入園、入學前后,比較容易尿床,這就是典型的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尿床。并且孩子越害怕尿床,尿床現象就會越嚴重,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孩子比較大、自主意識較強時,在尿床后會產生“羞恥感”。如果父母對孩子“尿床”這一行為過分責備,甚至是當眾“揭短”,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因為尿床而丟掉的“面子”,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自卑感,讓他們不太愿意與同齡人交往,影響學習成績和睡眠質量,甚至影響基本人格的形成。
父母的愛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對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尿床,父母最好“一笑而過”,淡然處之,因為夜間遺尿并不是孩子的過錯。然而,現實生活中,父母常常忽視尿床孩子的自尊,一味地責斥,甚至讓他們當眾出丑,這種現象值得注意。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避免打罵孩子,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有耐心、寬容和疏導,告訴孩子“尿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樣做有利于消除孩子的緊張或恐懼情緒。
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患有遺尿癥的兒童可以服藥治療,藥物包括補充抗利尿激素、抗膽堿能藥,以及某些中草藥等,但兒童停藥后容易復發。據統計,藥物治療兒童遺尿癥的有效率約為60%。此外,傳統中醫針灸、局部按摩等理療方法對遺尿癥也有一定輔助療效,但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方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女童一旦診斷出蟯蟲病,應給予驅蟲治療,藥物首選撲蟯靈,按每千克體重5毫克的分量服用,孩子在睡前頓服,連用3天,2周后重復一次。女童應在每晚睡前清洗會陰和肛周,在局部涂擦蟯蟲膏,以殺蟲止癢,連用2周至癥狀消失。值得一提的是,蟯蟲壽命短,如無重復感染,不治亦可自愈。
對于孩子的尿床現象,可以首先排除心理原因,然后做到“對癥治療”。父母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可以對尿床的孩子進行有效的行為干預治療,可讓患兒逐漸建立、健全自主排尿功能。
在正常情況下,孩子5歲左右時,膀胱一般可容納300毫升左右的尿液。由于遺尿癥患兒的膀胱容量小,家長白天應鼓勵孩子大量飲水,比平時飲水量增加一倍以上,指導他們憋尿、忍尿,其目的是增強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的耐受性,使孩子膀胱擴張,容量增大。孩子有尿意時忍住,每次忍尿不超過10分鐘,每天訓練1~2次,使膀胱擴張,增加容量,有利于減少夜間排尿次數。
家長還可指導孩子進行排尿中斷訓練,鼓勵孩子在每次排尿時中斷排尿,從1數到10,然后再把尿排盡,訓練并提高膀胱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白天可以訓練孩子盡量延長2次排尿間隔時間,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促使尿量儲備增加。經此訓練一段時間,患兒能忍尿,并抑制排尿中樞,以減少“尿床”的復發率。
夜間遺尿癥患兒大多存在大腦覺醒中樞發育延遲,叫醒困難,因此家長要不辭辛勞,摸清孩子夜間尿床規律,爭取在孩子膀胱脹滿即將尿床之前喚醒他。具體方法是,家長使用鬧鐘夜間定時喚醒,讓孩子起床排尿,幫助他們建立大腦警覺性。家長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時,一定要保證孩子處于清醒狀態。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來排尿時還是迷迷糊糊的話,往往會尿得不干凈,下半夜還容易尿床。
其次,孩子被叫醒后,一定要讓他到洗手間去小便,不能讓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或尿罐里。叫醒的時間上要把握好,叫得次數太多,孩子膀胱得不到擴張,產生不了明顯尿意;叫得太早,孩子還沒尿意;叫得太遲,孩子已經尿床。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尿濕報警器,它是通過將尿濕感應器放在床單上,當孩子尿床后,報警器會叫醒孩子排盡余尿,家長也可以及時清潔床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