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珺,袁湘鈺,彭小玉
(1.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8;2.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6)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其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且呈上升趨勢[1]。 化療方案在治療肺癌中應用最為廣泛, 但長期的化療及藥物副作用會給患者的精神、經濟等造成巨大的壓力。研究顯示,在腫瘤治療中,肺癌化療次數排名前3 位, 且人均住院費用排名第2位[2],占國家衛生總支付費用的 0.6%[3]。 有研究表明,開展信息化新技術可以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減少住院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4-5]。 全病程管理模式是指跨區域、跨團隊的全程協作管理方式,包括院前準備、出院準備、院后隨訪及遠程健康管理等環節,并在全病程管理平臺建立完整的電子患者健康檔案, 實現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的持續性健康照護,形成全病程閉環式管理模式[6]。 本研究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其在縮短肺癌患者平均住院日, 提高患者出院滿意度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取2018 年1—10 月收治于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肺癌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診斷為肺癌;②化療次數>2 次,且只做化療;③肺癌分期Ⅲ期以上;④Karnofsky 功能狀態評分>60 分,預計存活時間>6 個月[7];⑤會使用手機;⑥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障礙、意識模糊或語言溝通障礙;②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 按入院先后順序, 將2018 年1—5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8 年6—10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肺癌化療護理標準進行護理。 患者化療過程中,做好健康教育,并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同時做好患者的飲食及心理護理;患者出院1 周后進行電話隨訪, 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1.2.2 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 該模式實施過程中,應用到3 個系統,分別為全病程分級診療管理系統、 智醫在線微信公眾號和APP、V5 客戶端醫護人員登錄系統。
1.2.2.1 全病程管理模式實施方法(1)院前準備。①選拔科室個案管理護士1 名。 個案管理護士為科室帶教老師或護理骨干,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知曉并熟悉肺癌病情管理流程、 患者病情及科室遠程咨詢等內容,且獲得個案管理師合格證書。②制作電子版肺癌全病程健康管理宣傳手冊。 由醫師、護士、個案管理師聯合制作電子版肺癌全病程健康管理宣傳手冊, 手冊內容包括飲食、運動、藥物、心理等方面,并在智醫在線微信公眾號推出, 同時在公眾號內設置在線咨詢肺癌標準問答,方便患者隨時查看。③安裝全病程分級診療管理系統。 在病房電腦上安裝全病程分級診療管理系統,并與住院電子病歷系統對接,實現信息共享。(2)院中管理。 ①患者收案。 由科室個案管理護士負責登記、建立患者院中、院后健康檔案,并發送患者相關信息至病友服務中心進行備案,以方便線下對接。②患者住院護理。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規的化療流程進行護理,同時給其發放紙質版肺癌全病程健康管理宣傳手冊, 由個案管理護士介紹手冊的內容及流程, 并指導患者或家屬關注智醫在線微信公眾號。③患者出院前護理。患者臨近出院時,由個案管理護士再次評估患者,并根據患者的需求,制訂并執行出院準備計劃,包括居家自護、轉診他院、遠程健康管理、居家隨訪等;同時通知病友服務中心關于患者出院的信息, 由病友服務中心個案管理師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制訂及執行照護計劃。(3)院后管理。 ①患者疾病咨詢。 患者通過在“智醫在線”公眾號里回復“轉人工”,即可進行線上咨詢,咨詢內容包括疾病知識、康復、營養等。對于簡單、常見的診療問題,由智能機器人自動對接并回答;對于緊急或疑難問題則由病友服務中心個案管理師負責解答, 具體流程如下:個案管理師每隔5~15 min 登錄智醫在線微信公眾號,收集患者的健康問題,并第一時間與患者對接, 將其需求通過內部工作微信群及時轉達給患者的管床醫師或科室個案管理護士, 由管床醫師或科室個案管理護士在V5 后臺客戶端解答患者的問題, 且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對話內容在系統里保留48 h。 ②患者出院隨訪。 科室個案管理護士根據患者情況通過全病程管理系統對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 隨訪時根據患者院后計劃及情況,提醒其復診時間,并將隨訪結果記錄于系統里,完善患者健康檔案。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1.2.3 評價指標①患者平均住院日。 患者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 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的長短,是整體評估醫院效率、經濟效益、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的綜合性指標, 也是評價醫院工作的關鍵審核指標[8]。 患者平均住院日= 年出院患者總床日數/年出院患者總人數[8]。 ②癌癥照護滿意度量表[9]。 該量表用以測評患者對癌癥照護的滿意度及癌癥照護質量,包括 16 個條目,4 個維度: 癌癥照護結局(5 個條目) 、照護者態度和技能(5 個條目 )、照護信息(3 個條目) 、照護等候時間(3 個條目)。 各條目均采用 Likert 7 級評分法, 分數越高代表癌癥照護越滿意。 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0。 ③患者出院滿意度調查問卷 。 采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測評。 該問卷包括20 個條目,5 個維度:入院手續、醫生診療、護理服務、環境后勤保障、醫技檢查/治療。 各條目均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95 分為非常滿意,85~95 分為滿意,70~84 分為一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出院滿意率=(非常滿意數+滿意數)/總數×100%。 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31。
1.2.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平均住院日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日為(5.44±1.43) d,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日為(7.02±1.04) 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癌癥照護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者癌癥照護滿意度得分為(68.14±19.27)分,對照組患者癌癥照護滿意度得分為(38.74±14.5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出院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出院滿意率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滿意度比較 [n(%)]
3.1 全病程管理模式有助于縮短肺癌化療患者平均住院日研究表明[10],腫瘤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而且治療費用昂貴。 有研究顯示,患者住院天數越長,住院費用就越高[11]。本研究實行全病程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通過智醫在線微信平臺和病友服務中心預約復診時間及復查項目, 并按約定時間來醫院接受檢查, 高效完成復診及化療, 進而減少住院時間;患者當次化療結束后若無特殊不適即可辦理出院,減少了“壓床”現象,且患者出院后在當地醫院定期復查血象,并通過智醫在線微信公眾號上傳檢查結果,管床醫師通過智醫在線微信平臺了解患者的檢查結果,并給予針對性指導,保障了患者出院后的安全。
3.2 全病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癌癥照護滿意度有研究表明,滿足癌癥患者的照護需求,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促進患者參與決策,減少不確定感,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主觀幸福感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水平, 并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癌癥照護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 分析原因可能為科室通過統一規范培訓,實行醫護團隊線上服務排班制,并培訓1 名個案管理護士,負責解答患者的疑惑,同時與病友服務中心個案管理師無縫系對接,及時解決患者需求,減少其無效等候時間, 從而提高了患者癌癥照護滿意度;患者出院后,能獲得病友服務中心個案管理師的實時在線服務, 并可通過智醫在線平臺與管床醫師及個案管理護士直接對接,獲得針對性的解答服務,進而提高了患者癌癥照護滿意度;另外,患者出院后還可定期收到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滿足了出院后需求,提升了患者及家屬的自我照護能力。
3.3 全病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的出院滿意度Sanders 等[13]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滿意水平越高,其未滿足照護需求就越少。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出院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應用全病程管理模式后,醫護人員可定期向患者提供隨訪服務,及時發現患者的需求,并給予適當的幫助, 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出院滿意度;通過不斷地完善患者健康檔案,醫師可高效、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給予及時干預,為患者提供全程性、精準性、整體性、個性化、連續性的服務,進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全病程管理模式是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照護模式,可縮短肺癌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癌癥照護滿意度及出院滿意度, 符合新時代健康管理與服務的趨勢[14],且讓患者真切感受到了“互聯網+健康醫療”帶來的人性化、智能化、全程化的醫療服務。 但全病程管理系統與電子病歷系統關聯共享不完善,且流程復雜,后續將著重改善全病程管理服務流程, 暢通雙向轉診渠道,打造具有現代醫院特色的科學化、智能信息化的全病程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