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 斜硅石含量wt.%與R%的關系擬合曲線[9]Fig.3 The relationship fitting curve of wt.% and R%

表1 樣品的R%及代入曲線后所得斜硅石百分含量wt.%Table 1 The R% and the wt.% after substituting it into the curve

圖4 半高寬(w)與斜硅石含量的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lf-height width and the content of moganite
此外,部分樣品在400cm-1、800cm-1以及1080cm-1處的拉曼峰分裂成兩個峰,其中YP-1和YP-2分裂較為明顯(圖5),前人在其研究中[18-20]也曾觀察到此種現象。研究發現,本文樣品中若出現斜硅石(501cm-1)拉曼峰,則400cm-1、800cm-1以及1080cm-1處的拉曼峰均會發生分裂,且分裂較明顯;而斜硅石拉曼峰未出現時,400cm-1處拉曼峰也分裂,但800cm-1及1080cm-1處的拉曼峰無分裂,或有不明顯分裂。400cm-1處拉曼峰的分裂廣泛存在于丹東黃色石英質玉中,與樣品的結晶度無關,800cm-1及1080cm-1處拉曼峰的分裂應與斜硅石的存在有關,即和樣品的結晶度有關。

圖5 樣品YP-1與YP-3對比Fig.5 The Raman spectrum comparison between sample YP-1and YP-3
另外發現,YP-8的拉曼光譜與其他樣品相比,拉曼譜線略低,峰位略有不同,對其進行擬合(圖6),發現峰位主要在215cm-1、274cm-1、388cm-1、462cm-1、571cm-1、1057cm-1、1319cm-1、1710cm-1及1861cm-1,最強峰位于274cm-1附近,除石英462cm-1拉曼峰外,1319cm-1符合赤鐵礦(α-Fe2O3)的二磁振子散射峰[21],388cm-1符合針鐵礦(α-FeOOH)的最強峰[22],由此可證明樣品中含有石英、赤鐵礦、針鐵礦。前人認為,黃色石英質玉可能由充填在石英顆粒間的褐鐵礦、赤鐵礦、針鐵礦、水鐵礦中的一種或幾種礦物致色[23-28],鐵質礦物的顆粒大小、存在方式等也會對石英質玉的顏色造成影響[27,29,30]。但受檢測儀器的限制,在其他樣品中并未檢測出赤鐵礦等可能致色的礦物。

圖6 樣品YP-8的拉曼譜圖Fig.6 The Raman spectrum of sample YP-8
2.3 紅外光譜分析
樣 品 的 譜 圖 形 狀 基 本 相 同(圖7),在400~1500cm-1內有七個明顯的振動吸收峰,主要集中在485cm-1、543cm-1、692cm-1、780cm-1、800cm-1、1084cm-1和1215cm-1附近。

圖7 部分樣品的反射紅外光譜圖Fig.7 Reflectance infrared spectrum of some samples
1084cm-1和1215cm-1處的吸收峰,應屬Si-O-Si非對稱伸縮振動所致的吸收峰,且在兩個峰間出現明顯的拐點,YP-3在1215cm-1附近的吸收峰出現平臺,與其他樣品的吸收峰明顯不同,應是此處吸收峰過強所致;600~800cm-1之間的吸收峰,共有3條,匹配為Si-O-Si對稱伸縮振動,上述吸收帶符合標準石英的紅外光譜[31]。其中800cm-1附近的峰為石英族礦物的典型吸收峰,400~600cm-1之間有2個吸收峰,屬于Si-O-Si彎曲振動,其中485cm-1處的吸收最強。
斜硅石含量除對拉曼光譜造成影響外,對紅外反射光譜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斜硅石和石英的紅外光譜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但由于兩者結構不同,振動形式不同,導致1030~1280cm-1間的紅外光譜吸收帶差異較明顯,斜硅石1095cm-1及1157cm-1處紅外峰的反射率較低。Hardgrove C[32]對含不同比例斜硅石的樣品進行紅外漫反射光譜分析,發現含有斜硅石的樣品在1095cm-1處與1157cm-1處的峰強度的比值I1095/I1157在1.38~1.93之間,而不含斜硅石樣品的I1095/I1157值在1.30~1.42之間,且隨著斜硅石含量的減少,I1095/I1157的比值降低。可以看出,斜硅石含量與I1095/I1157的比值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可以用1095cm-1與1157cm-1處紅外光譜強度比I1095/I1157代表樣品斜硅石含量變化趨勢。對丹東地區石英質樣品進行反射紅外光譜測試后,計算不同振動形式所致吸收帶的強度值,發現1095cm-1與1157cm-1處紅外光譜強度I1095/I1157比值在1.45~1.80之間,可以推測樣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斜硅石;此外,還發現I1095/I1157及1095cm-1與1215cm-1處紅外光譜強度比I1095/I1215、778cm-1與800cm-1處紅外光譜強度比I778/I800及543cm-1處紅外峰的強度I543存在一定的關系,對四組數據進行投點,并作散點圖(圖8)。通常情況下,石英族礦物在800cm-1處的低頻峰比高頻峰略強,玉髓在此處的分裂不如石英,高頻峰呈肩狀[33],因此以I778/I800表示800cm-1處紅外峰的分裂程度。
I1095/I1157與I778/I800、I543呈現較弱的負相關關系,與I1095/I1215呈現較弱的正相關關系(圖8)。由于樣品數量較少,若直接進行線性擬合,則會出現很大的誤差,因此采用斯皮爾曼相關性分析對三組數據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表2)。在樣本數18、顯著性水平0.05的情況下,查表得知其斯皮爾曼相關系數臨界值為0.600,由表2可知:在顯著性水平0.05下,I1095/I1157與I778/I800、I543呈現負相關,即當比值I1095/I1157逐漸增大時,I778/I800、I543均下降;而I1095/I1157代表了樣品中斜硅石的含量變化趨勢,故斜硅石含量增加,I778/I800、I543均下降;圖8中,隨著比值I1095/I1157逐漸增大,I1095/I1215整體上升,兩者雖呈現較為明顯的正相關線性關系,但兩者的相關性系數僅有0.3566,小于0.600,因此判定兩者在顯著性水平0.05下相關性極弱或無相關性。因此,I778/I800、I543會隨樣品結晶度增大而減小,而I1095/I1215與樣品結晶度無關或關系不大。

圖8 紅外反射光譜I1095/I1157與I1095/I1215、I778/I800及I543之間的關系Fig.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1095/I1157 and I1095/I1215, I778/I800 and I543
為了獲得丹東黃色石英質玉更加完整、全面的紅外光譜信息,將YP-2、YP-3......YP-7共6顆樣品磨粉后進行透射紅外光譜測試,結果發現樣品的吸收峰主 要 集 中 在460cm-1、695cm-1、778cm-1、797cm-1、1083cm-1、1170cm-1、1618cm-1、1882cm-1、3433cm-1等位置(圖9)。經過與標準石英的紅外光譜[31]對比,可以確定樣品的主要成分為石英,其中,1618cm-1及3433cm-1處的吸收峰指示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吸附水。由于針鐵礦在795cm-1左右具有最強吸收峰,其吸收峰可能被石英的吸收峰掩蓋。可以得知,丹東黃色石英質玉的主要成分為較純的石英。

表2 紅外反射光譜I1095/I1157與I1095/I1215、I778/I800及I543之間的相關性Table 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1095/I1157 and I1095/I1215, I778/I800 and I543

圖9 樣品的透射紅外光譜圖Fig.9 Transmission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samples
2.4 X射線粉晶衍射分析
選取代表性樣品YP-15(無色)、YP-1淺黃色及YP-18黃色部分磨成200目的粉末,進行X射線粉晶衍射測試,樣品的衍射圖見圖10。不同顏色的樣品圖譜一致,主要峰位在d=4.2549?、3.3449?、2.4568?、2.2812?、2.2369?、2.1276?、1.9799?、1.8183?、1.6719?、1.5418?、1.4530?、1.3824?、1.3720?等處,與標準石英的衍射數據基本一致,表明樣品組成成分較純,并且d=3.3449?處的衍射峰最強,是由石英的(011)面網產生,因此丹東黃色石英質玉的主要物質組成為α-石英。此外,樣品中并未檢測出赤鐵礦、針鐵礦等鐵質礦物的衍射峰,這可能與所檢測樣品中鐵質礦物含量較少、未達到儀器的檢測限有關。
石英在2θ=67°-69°范圍內的衍射峰(五指峰)的峰形能夠反映石英的結晶度,五指峰越清晰,石英樣品的結晶度越高,隨著結晶度的提高,五指峰越來越清晰[34],如AR-NB-AG-PA所示(圖11)。本文中丹東石英質玉的68°五指峰呈現明顯的五指峰形(圖11),說明其結晶度較高。

圖10 樣品的粉晶衍射圖譜Fig.10 XRD patterns of the samples

圖11 樣品與標準樣品及四種石英質樣品的68°五指峰AR為人工石英,NB為粗粒石英,AG為瑪瑙和細粒石英,PA為硅化木[34],BY為標準樣品Fig.11 The 68° five-finger peak of the samples,standard sample and four quartz samples AR is artificial quartz, NB is coarse-grained quartz, AG is agate and finegrained quartz, PA is petrified wood, BY is standard sample
利用公式[36]:結晶指數(CI)=10×F×a/b,其中a為d=1.3824?處的突出部分,b為該處衍射峰的高度,標樣一般為人工水晶,其CI值為10。本次XRD測試選取的標樣為天然無色水晶,設其CI值為10,則a/b值為0.84,求得F值為1.19。計算樣品的a值、b值及a/b值,得出樣品的結晶度指數(CI)(表4)。Murata K J[36]計算了世界各地五大類石英質玉的結晶度指數,人工水晶最高為10.1,瑪瑙為9.0(表3),由此可知,丹東黃色石英質玉的結晶程度比較高,介于粗粒石英與人工水晶之間,結合其“肉眼觀察有顆粒感”。因此,應將其定名為“石英巖玉”。

表3 不同成因產狀類型的石英結晶度指數[35]Table 3 Quartz crystallinity index of diあerent types of origin

表4 樣品的結晶度指數Table 4 The crystallinity index of samples
3 結論
(1)拉曼光譜顯示,丹東黃色石英質玉的主要成分為石英,其次還有含量不一的斜硅石及赤鐵礦、針鐵礦等鐵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在一定半高寬范圍內,斜硅石的含量與464cm-1處峰的半高寬呈現正相關關系。丹東石英質玉中廣泛存在400cm-1處分裂峰,800cm-1及1080cm-1處分裂峰與其結晶度有關。
(2)紅外光譜顯示樣品僅有Si-O-Si鍵的振動吸收峰,其800cm-1處的分裂程度及543cm-1處的強度與樣品結晶度存在正相關關系,粉末透射法紅外光譜顯示吸附水的存在。
(3)X射線粉晶衍射結果顯示樣品礦物組成較純,結晶度較高,結合肉眼觀察,應將其定名為“石英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