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劉 樣 ,樓天曉 ,袁光輝 ,吳淑娥
(1.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2.株洲市中心醫院,湖南 株洲 412012;3.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1]中明確提出要拓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能力,促進中醫技術與康復醫學融合,完善康復服務標準及規范。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中醫特色康復醫療、訓練指導、知識普及、康復護理、輔具服務。在社區康復機構推廣適宜中醫康復技術,提升社區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讓群眾就近享有規范、便捷、有效的中醫特色康復服務。《湖南省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中也把推進湖南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作為重要內容[2]。因此,面向基層培養能綜合運用中醫康復技術及現代康復手段,從事中醫特色康復治療和康復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發揮中醫康復的特色與優勢、保障和滿足城鄉居民群眾就近享有規范、便捷、有效的中醫特色康復服務需求的迫切需要。
調查湖南省基層衛生事業單位從事中醫康復服務的人員學歷、職稱及專業分布情況,中醫康復服務項目開設情況以及中醫康復人才需求現狀,并對勝任中醫康復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調研分析,從而為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層中醫康復人才,制訂符合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數據支持。
縣市級“一甲”及“二甲”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單位針灸科或康復科負責人,從事中醫康復崗位臨床技師。
采用實地問卷調研及學術會議集中頭腦風暴相結合。調查問卷經課題小組討論擬定相關條目,再通過專家咨詢和預調查予以修訂。
采用Epi 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雙錄入和邏輯核查。利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描述。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7份,回收有效問卷14份。
調查的14家醫療機構顯示目前在崗人員中康復治療師42人、康復醫師31人;其中學歷為本科23人、專科33人、中專17人;職稱分布為初級37人、中級26人、副高10人;所畢業的專業以康復治療專業及針灸推拿專業為主。2018年湖南省殘聯下發《關于集合全系統資源助力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中,湖南省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就有22萬人,需求和供給差距較大。且從事康復治療技術服務人員中級職稱及以下占大多數,專業集中在康復治療、護理及針灸推拿專業,畢業于中醫康復技術專業的從業人員很少,全省目前僅有3所院校開辦該專業。

表1 基層衛生事業單位中醫康復服務項目開展情況(家)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的基層醫療單位開展了功能評定、針灸技術、推拿技術、運動療法技術及中醫康復護理項目,其中中醫院康復科均開設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及傳統中醫康復技術;西醫院康復科則偏重于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少部分提供兩者結合服務項目,但對側重于治未病的中醫養生康復方面的服務項目開展較少。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基層醫療單位對專科層次及中醫康復技術人才需求:2017年專科占28%,中醫康復技術專業占12%;2018年專科占27%,中醫康復技術專業占15%;2019年專科占 30%,中醫康復技術專業占19%;2020年專科占31%,中醫康復技術專業占20%。以上數據表明專科層次及中醫康復技術人才需求逐年上升,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重視及引導,對于中醫康復技術人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表明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技術人才具有很大的市場及發展空間。對于專科層次的中醫康復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也要求盡快制訂相應教學標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基層中醫康復治療師典型工作任務包括患者接診、精準評估、制訂中醫康復治療方案,運用現代康復技術及傳統康復技術實施針對性治療,給予患者出院后預防調護建議。根據崗位勝任力要求,作為康復治療師必須具備在社區中承擔康復評價、康復治療、康復指導、康復宣教的能力;具備了解社區環境,利用社區康復資源的能力;具備了解殘疾人等康復對象的心理、生理及功能障礙等的能力[3]。勝任該崗位的職業素養依次為接診、評估、實施治療、醫患溝通能力,評估和制訂實施方案所需的臨床思辨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及嫻熟的操作技能,以及與醫師及護士合作的團隊合作能力。
對于有功能障礙需要長期康復的患者而言,其未來的治療地點將更多轉向社區醫院和基層醫院。鑒于中醫康復醫學簡便價廉的特點,在基層醫院開展中醫康復醫學是十分重要且切實的發展方向[4]。然而基層中醫康復專業技師隊伍嚴重短缺,從業人員多來自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及護理專業,全國共有35所專科院校招收中醫康復技術人才,其中僅有3所為中醫藥院校,因此承擔中醫康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院校,特別是具有中醫藥深厚底蘊的相關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醫藥康復教育,積極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中醫康復人才,擴大招生規模,從而有效緩解人才緊缺問題[5]。
周士枋[6]認為中醫康復技術與現代康復技術結合,要做到在整個疾病的康復過程中將整體康復觀、辨證康復觀、預防康復觀等中醫理念貫穿其中。以中醫藥理論做指導,充分發揮中醫整體康復和辨證康復的特色和優勢,積極開展優勢病種的診療[7]。然而調研數據顯示,基層醫療事業單位還未開展系統化中醫康復辨證施治,多半是將現代康復技術與傳統康復技術手段簡單疊加,中醫康復特色不明顯,建議中醫院康復科積極開展中醫康復系統化研究,挖掘基層中醫康復適宜技術,制訂基層常見病中醫康復路徑,開展中醫康復適宜技術培訓。
為培養“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層中醫康復人才,各院校應注重對學生崗位勝任力的培養。專業帶頭人及課程負責人將典型崗位工作任務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及工作手冊及教材編寫中,各骨干教師集體備課、教研教改,將勝任該崗位的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納入教學設計,通過情境式、體驗式等教學,培養學生崗位勝任力,使學生在未來職業中更快、更好地勝任崗位工作[8]。
很多因病致貧者中不乏功能殘障人士,運用“簡便價廉”中醫康復技術對促進其功能恢復,回歸社會及家庭具有重要意義。但從調研結果可發現,當前基層中醫康復技術人才短缺與提升基層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矛盾凸顯,為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解決我省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康復技術人才短缺問題,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議將中醫康復技術人才培養納入基層衛生人才強基工程,實施基層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以基層醫療服務需求為導向,探索醫教協同理念下基層中醫康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及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