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肇州縣永勝鄉人民政府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
縮短貧富差距,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追求的主要目標。以往的農村合作社是以家庭的形式為主,它雖然也給農村的經濟提供了幫助,但經過長久的實踐發現,該種組織弊大于利。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改變了傳統的農村發展模式,通過城鄉結合、企業和農戶互連的形式,打通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道路,以此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兩個主體,一個是企業,另一個是農民,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人員,農民提供勞動和加工農產品原料,二者通過合作,形成一條從原材料到農產品再到市場的供應鏈。在組織下,農民不再是為企業服務的工人,而是與企業一起擔風險、享利益的合作者。而企業通過該合作社既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又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品生產環節與加工環節的成本。從農村建設發展角度來看,農民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科學技術引入進農業的發展中,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農業的發展,以此提升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一定的地位[1]。一方面,它是改善農村資金問題的有效策略。現階段農村的資金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雖然現在很少存在吃不起飯的農民,但大部分農民的積蓄較少,只能維持生活需要,不能做太大的事業,由此使我國廣大農村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農村專業合作社則是通過農民入股的形式開展農村經濟,資金比較充裕的社員則可以多入股,資金有限的社員則可以少入股,這種形式既能滿足農民發展事業的需要,又能有效解決一部分農民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它是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的途徑。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另一方面是農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由于現在農村每家每戶的土地面積減少,只靠土地的出產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基本生活的需要,農村人口需要尋找新的謀生之路,但農民的學歷比較低,很難在大城市中找到適合的工作,所以勞動人口過剩問題逐漸凸顯。農民專業合作社給農戶打開了一條新的出路,通過與企業合作產生的農業鏈能提供許多勞動崗位,使多余的農村勞動力在自己的家鄉就可以工作,創造經濟財富。因此該合作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是顯著的,不可替代的。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質的農產品為基礎,通過新型科學技術,向市場推廣農產品,所以從該合作社的加工鏈和銷售鏈來看,農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很容易脫穎而出,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往農民出產的農產品即使質量很好,但它沒有切合城市人口包裝上的需求和形式多樣化的需求,因此農村出現的產品常以“土”著稱,不能獲得很好的形象。而該合作社的成立,使農民不僅可以加工包裝農產品,還能創建屬于自己的品牌,使“土產品”成功轉變為“綠色食品”[2]。此外,農民通過合作的企業,已經將農產品的品牌從鄉鎮市場推向城市市場,未來還會推向國際市場,所以農村經濟在專業合作社的助力下將開啟全面發展的模式。
專業合作社還有效地保障了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中,很多企業在尋找合作對象時都比較傾向于大企業,所以在專業合作社以前,一些比較有商業頭腦的農民為了發展自己家鄉的經濟也考慮過推廣包裝家鄉的農產品,但由于他們是以個體工商戶的身份去尋找交易對象,所以經常被市場中眾多優秀的企業沖擊,不能有效地擴大規模。而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民們的聯合能夠實現有效地壯大規模,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商來參股或合作,以此保障農民在市場經濟的效益[3]。另外,以往很多農民在銷售產品時,市場上的價格信息、競爭者信息、需求信息都不能及時獲取,由此丟失了很多農產品銷售訂單。并且由于很多農民不了解市場經濟的規則,所以會被一些道德低下的企業欺騙,損失慘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更加細分了相關部門,成立了專門的市場調研小組,即使當今社會的信息變化莫測,農民也能很好地應對,不被市場淘汰。
綜上所述,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民聯合互助,企業加盟的形式,有效地利用農村優質的農產品,建立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農業鏈,既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又給農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最重要的是專業合作社將科學化的農業技術和現代化的組織管理理念引入到農村,扭轉了農民農業發展的觀念,使農村經濟的發展能緊追城市的發展,共同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