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陜西龍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不論是管理會計,還是財務會計,其都是現代企業會計活動內的主要分支,兩者在執行的工作原則、落實職能、依托媒介等方面有一定不同,應用方法與自身功能不同,但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活動[1]。在會計需求不斷更替的環境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兩者形成了相互獨立且互為關聯的復雜聯系。會計工作質效影響著企業發展及經濟效益獲得情況,企業在開展會計活動時,應主動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應科學設計管理、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有效融合,從而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針對管理會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期很多西方學者認為,管理會計是能協助管理者實現決策科學化的一項會計工作。近些年中,管理會計理論形成且內容不斷充實,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也出現一定改變,但不變的是其始終被看成是一個系統化過程,該過程執行階段不僅能完善企業的管理工作,也能創造出特別的附加值。
財務會計即人們口中經常說的“會計”,其在實踐中會依照會計標準等進行確認、計量,且還會對外提供財務報告資料。通過開展財務會計工作,能協助企業管理者更加準確的核算、監管完成的經濟活動,幫助政府部分職能部門、投資商、債權人等更全面的了解企業既有的財務狀況、業務推進階段創造的績效、持有的盈利能力等,進而為相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2]。
首先,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支撐。傳統財會核算時將工作的重點防治在編制報表方面上,傾向于全面錄入財務信息結果,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前者側重于事前預測,加強事中控制及事后問題成因分析等,通過認真執行以上過程,幫助企業管理者更作出更可靠的決策,編制更可行的計劃方案等。
其次,傳統財會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無法緊隨時代發展腳步,為企業運營提供可靠依據,促進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互融過程。因為企業內部傳統財會人員工作壓力繁重,實踐中錯差率較高,而通過規范應用管理會計,有益于減輕財會人員工作負擔,提升他們的工作質效,并全面整理大數據,能有效加工部分數據,使信息在應用過程中創掃更多的效益,由此可見融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大勢所趨[3]。
最后,幫助企業盡早達成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效益。為了幫助企業更可靠、有效的執行發展計劃,實現經營目標是前提條件,采用全面預算管理辦法是合理途徑之一。首先,將提升企業運營效益設定為核心開展預算管理工作,借此方式提升預算設計的針對性。其次,確保收支更加合理,幫助企業更好的防控內部風險。最后,清晰劃分企業內部的權、責、職,確保其能為圍繞企業既定的運營戰略有效落實。故而,企業內部管理階段一定要認真分析預算期中的經濟政策,利用宏觀政策等調控經營單位內的各種經營活動,進而實現設計的預算目標。故而,企業一定要盡早完善全面預算體系,一方面能引領企業內部改革過程,另一方面也能在先進的管理會計方法的支撐下,給予經濟利潤、資本回報率等較高關注度,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問題,逐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為確保兩者能有效融合,將各自的功能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因督導企業各級人員樹立相應的思想意識,嚴格依照既有的法律要求,確立促進管理會計和財會融合發展的職業理念,將管理會計用于企業重大決策過程中,這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基礎。但當下現代企業運營階段,部分管理人員對管里會計與財會融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過渡的重視短期經營目標達成情況,持續發展意識偏低,很難確保管理者決策內容的合理性、執行階段創造實際效應[4]。為改善以上情況,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應主動扭轉傳統思想理念,把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現代理念滲透到工作中,明確管理會計和財會兩者的關聯性與區別,以促進企業長效發展為目標,編制適宜的融合方案,有效監督管理企業經營活動,重采集基礎數據信息確保其科學性、有效性均能處于較高層面上,適時整改企業的部分資料,使會計融合過程有更可靠的保障。
首先,機制融合。這是會計融合中的重要一項內容,在機制融合階段,為確保管理會計與財會工作均能有效執行,并實現預期目標,應盡早建設完善的工作機制[5]。與傳統財會相比,現代企業中管理會計有應用實踐較短暫、實踐經驗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等。為此,在機制融合階段,應全面分析管理會計和財會工作各自的要求,確定各自的崗位職責、工作權限等,規范工作流程,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方法執行會計工作任務。
其次,機構融合。會計融合階段,應認真做好會計機構部分事宜的融合工作,實踐中要明確融合要求,并不是簡單的合并兩個機構后,指派一個機構負責,而是在確保管理會計和財會機構工作獨立性的基礎上,使兩個機構不同部門之間加強配合。為了能順利的落實機構融合目標,應系統的梳理管理會計、財會各自持有的工作職能,掌握兩者在工作內容、服務對象及工作側重點等方面存的差異,合理規劃兩者的關系,科學設定相應的工作職責、要求。現階段,國內很多企業慣用方法是將管理會計職能由會計內分離,而后創設獨立的管理會計機構,并招聘專業管理會計人員,指派其依照上級部門指示完成管理會計工作。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其他部門不會干擾管理會計機構的運營狀態,此時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也就得到更大保障。
最后,考核職能方面的融合。鑒于管理會計與財會均具備核算考核功能的實況,故而會計工作的融合也應涵蓋這項內容。考核職能融合階段,財會基本職能是審核企業既往一段時間中形成的經濟信息及監管經濟收治情況等,管理會計工作職能以分析企業現有經營活動及管控預算、各類資源配置情況等為主。可見,以上兩種會計工作均有監管企業經營活動的功能,為生產經營活動推進提供科學指導,及時解除相關問題。通過融合考核職能,能夠督導企業高層管理者以更長遠的眼光分析問題,將管理會計與財會職能發揮到最大化,更有效的利用會計信息資源,輔助企業經濟蓬勃發展[6]。
參照企業當下經營發展狀況,以傳統財會為基礎,有針對性的完善相配套的工作體系,確保會計融合過程中不會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形成干擾,維持并鞏固財會初有功能。為彌補管理會計應用實踐較短暫、會計基礎薄弱化及相應工作體系尚不完善等缺點,應盡早建設管理會計體系。企業可以構建專業的管理會計系統,短縮傳統財會和管理會計兩者的差異,促進兩者深度融合過程。會計工作融合是一項系統化過程,由多個細小環節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降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成效。因此,企業應重視管理會計和傳統財會個環節之間的連接情況,為會計充分融合創造便利條件,取得理想成效[7]。
首先,管理會計和傳統財會的信息來源上大體相同,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協助下,促進管理會計和財會信息有效傳遞過程,提升資源的共享效率。運用信息科技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財會信息目錄,合理梳理兩者實踐中形成的信息。其次,參照設定的會計信息化管理目標,構建相配套的信息數據管理系統,為管理會計與財會數據對接提供有效平臺。最后,會計融合階段科學運用PRP系統,搭建會計信息系統和企業內部系統的關聯性,使會計工作逐漸踐行信息化、智能化路線,這是會計有效融合發展的可靠支撐。
總之,新時期下,管理會計與財會對企業經營發展形成的影響均是十分深刻的,通過會計有機融合,一方面能協助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為企業管理者編制投資計劃等提供可靠依據,確保投資行為的規范性、有效性。為此,相關人員要確立會計融合思想理念,建設會計融合體系,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完善,使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