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廣強 興華鄉農村經濟管理中心
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村經濟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農民群眾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影響整個農村社會的發展穩定。農村財務管理主要包括財務預算與風險、資本結構與成本、農業企業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等等,是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離開了財務管理,后面的工作都無法正常運行,因此,需要相關人員積極重視起來,運用合理的手段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本文就財務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進措施[1]。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央政府逐漸加強對農村集體財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管理農村集體資產,使其能夠得到加強和完善,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得到了可觀的成果。但是近年來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農村地區集體資產管理不規范,還存在著財務制度作用不能有效發揮的現狀。雖然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有明確的管理機制,但是在實踐中依然會存在中不少問題,例如,有的農村會計人員主要負責現金的支出,獨自操縱財管大權,沒有出入賬登記與規范單據憑證,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發展。除上述外,隨著新農村的發展推進,在建設道路、土地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運用收據白條,有的村干部虛報開支,甚至侵吞公款,使財務機制形同虛設。
相關調查顯示,制度不完善是導致出現財務管理問題的根源之一,沒有合適的規章制度,猶如一盤散沙,不但不能及時處理突發的緊急情況,還無法解決現階段的問題。在制定農村財務管理體系時,太過拘泥于傳統的思想,沒有全面考慮農村的實際情況,導致人員安排、資金管理和監管體系等過程都存在問題,因此,不合理的管理體系和財務機制,會逐漸地使財務信息不夠透明,有關部門的管理威信力下降。
有的農村基層財務人員在處理財務信息時,缺乏現代化手段,不能將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最先進的財務信息和政策。除上述外,有的農村地區在處理賬務時,依然停留在現金金額的記錄和核算階段,實際上傳統的流水記賬不能適應當前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但是財務管理人員的文化水平有限,業務水平有限,大部分財務人員在上崗前沒有經歷過正規的財務訓練,缺乏成熟的經驗,在處理一些復雜的問題時,缺乏有效的手段,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發展[2]。
據調查研究,我國農村經濟中有較多的支出項目,但缺乏專業的處理系統,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業務支持,在處理明細賬中沒有按照財務機制系統進行,使得總賬與明細賬出入比較大,使農村賬務業務出現混亂。除上述外,有的農村基層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很多的財務人員都不是專業人員,甚至身兼數職,在分析和處理賬務的進程中,有時會出現少記多記、漏記忘記的情況,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錯記亂涂的現象,給農村財務管理的核算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相關規定顯示,村級支出應該有有效合法的票據支出,按照財務規范會簽后,才能夠給予報銷,有的農村除了部分單據比較正規外,其他的票據均是自制現金支出單和白條,直接導致報賬無法通過審核,不能及時入賬。
財務制度不健全是財務管理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應該根據相關條例,構建完善的財務體系,保障財務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制度是工作辦事的前提和基礎,是監督工作的標準和準則,要想貫徹落實好,不能讓制度流于形式,應當加強監管,制定有效的約束措施。農村干部應當重視財務管理的工作,確立積極、正確向上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做到公正公開,不走人情關,全力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財務人員也應當按照正確的政策法規,按照賬務處理和財務核算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的范圍內積極創新探索,找到加強財務管理的新方法和途徑,不斷在實踐中構建完善的財務體系,提升農民理財的觀念[3]。
作為農村的主要領導者,領導干部應當從自身做起,積極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用實際行動為農村的財務管理創造有利條件,使農村經濟得到煥然一新的發展,讓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村財務監督中來,使得農村財務流程更加規范透明。這樣就會為財務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其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使農村財務管理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人力資源在任何的領域都起著關鍵的作用,要想使財務工作獲得更好的發展,應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為財務管理工作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首先,應考核財務人員的工作業績、合作能力和親民關系等,注重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應當積極開展對村干部的職業和思想教育,通過專題會議和主題訓練的方式,使其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成為激勵其工作的重要手段;最后,縣級和鄉級也應當展開培訓,組織村級財務人員進行考核與考試,并要求他們持證上崗,保證財務工作真實完整,保證提升財務管理的質量效果。
為了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應當不斷增強農村會計核算業務能力,使財務公開管理,貫徹落實好民主理財的管理理念和原則,民主理財的第一原則就是有序并規范財務公開理念,使之與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還需進一步保證群眾的民主權利,充分體現出基層民主原則。以上措施是加強農村組織能力和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還應進一步規范農村現金管理機制,建立項目招標機制,村干部報酬工資管理機制等,讓農村財務管理機制能夠有較好的規章可循,此外還應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審計和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強有力的策略來解決。
對于農村財務管理來說,為人民服務是其核心準則,這也是構建新農村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縣級和鄉級政府應當從農村發展的大局出發,不斷完善財務公開工作,通過宣傳欄與村民代表會議等手段公開村級的財務活動,讓村民掌握財務情況與公款的來源去向。與此同時,縣級和鄉級政府應當監督好財務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好上級干部的檢查與審核,建立民主理財機制,加快農村財務管理發展[4]。
應當注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開展糧食、瓜果,蔬菜種植,病蟲防治和推廣應用等技術培訓,全力提升農民的綜合素養,使之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式。與此同時還應加大對專業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邀請專業人員對村委書記、財務人員在內的農村財務管理成員進行培訓,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流程,提升經營水平。還應加強對村級財務人員的警示力度,在村委會成立紀委小組,對財務人員的權力進行約束,使其遵守相關制度,做好村民和村集體的記賬工作,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意識[5]。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運用。農村財務管理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信息技術,因此村委會應當轉變舊的財務思想,充分吸收網絡環境下的現代化財務手段,加強財務信息化的建設,使之適應農村的發展,還要加強計算化和網絡化的普及,讓農村財務管理向著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經濟大國,農村人口占據我國總人口的大多數,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的整體運行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并著力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在發展中遇見的問題,用切實有效的手段提升財務水平,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體系,提升農村地區的整體發展[6]。